主讲:张少伟组员:潘占佳高鹏俊尹泽中“美丽中国”是在十八大报告里只是针对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而说的,然而,“美丽中国”涉及的内容相当广阔,当然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讨论,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在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上真正做好,互相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其基本要求就是四个文明的协同创新,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上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同时生态文明可以对现有文明的整合与重塑,是一种更为高尚的发展目标,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与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相一致的生态化转向,促进其发展和创新。美丽中国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组织领导保障体系绿色政策引导体系生态经济产业体系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生态教育科学体系交流合作体系健康的消费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绿色企业运营体系1.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体系。2.完善的绿色政策引导体系。3.完备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2、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4、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过去十年工作基本总结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创新一: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创新二:总体布局:“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创新三: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创新四: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创新五: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新六: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党的十八大报告,用12个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创新八: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内涵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在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即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创新九:最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内涵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主题,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绿色的生态经济及其产业体系。应对气候变化更加注重对传统工业经济的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现代化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选择关键领域,作为生态技术创新的突破口。3.规范的绿色企业运营体系。企业应把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企业发展机制转变为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发展机制;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十年的历史回顾中国年均经济增长10.7%,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人口城镇化率进入50%,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增长了1.8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和手动完美对接,蛟龙号潜入大洋深处的7062米,云计算以亿秒的速度追梦远方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百年圆梦的北京奥运绽放了璀璨的鸟巢之夜,上海世博扮靓了黄浦江两岸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师范教育系杨建华通向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还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还有西部大开发1、农业发展成就巨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平均增长率达到5%以上,粮食产量先后跨上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10000亿斤4个台阶。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实现“七连增”,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稳定解决。农业的装备水平可谓“鸟枪换炮”,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09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8%,小麦机械化耕种水平达86%。每到收获时节,一大批有组织的农机手转战南北、跨区机收的场面蔚为壮观。黑龙江“北大仓”粮田万顷,喷洒农药的飞机从低空掠过;联合收割2、工业水平迅速提高: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主导,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重工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60年——中国工业发展:从洋货遍地,到世界工厂;从一穷二白,到工业大国,中国以6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工业化的历程:石化工业,汽车工业,通讯工业,煤炭工业等3、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是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5、综合国力:综合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领土与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军事、科技五个直接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安全与国内政治、国际贡献四个影响要素。中国的综合国力世界排名第七位,军事指标第二位。11国综合国力排名依次是: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和巴西。在军事指标上,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位列三甲;美国总得分是90.08分,稳居第一。中国排名第二,总得分33.3分,中、美差距很大。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绿色能源、绿色技术兴起国内绿色生态经济及产业体系建设先例从1999年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建设示范省开始,海南率先于全国各省区市走上绿色发展道路,产业的生态特色日益呈现。如今的海南,正站在“生态立省”的高度,在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的基础上,一个以建立绿色生态经济体系为目标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海南省第一、生态保护建设海南省坚持生态立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海南科学发展的核心资源。近年来,海南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生态保护的力度没有削弱,而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在不断加大。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建设农村生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生态建设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生态环境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环境保护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绿化宝岛工程为激励公众参与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育生态意识和保护生态的行为规范,计划用5年完成造林绿化143万亩,森林抚育250万亩,到今年8月份已完成造林绿化46.2万亩,全省累计义务植树8104.9万株、干线公路绿化里程达2600多公里,市县过境道路基本实现绿化第二、绿色的经济建设海南省跨越传统工业阶段,积极打造绿色产业,努力实现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海南省海口等城市深入实施“产业兴市”、“科技强市”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并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发展绿色工业,实现绿色发展。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促进资源节约。优化绿色企业运营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促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海南省致力在发展无公害生态农业方面,健全了无公害农业监测监控体系,建立了20个省、市县农药残留速测中心和99个乡镇农药残留速测站,形成了省、市县、乡镇三级检测网络。在发展生态化海洋水产养殖业方面,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开展了高位池养殖废水无害化处理和排放技术及监测监控的试点工作,鼓励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工厂化养殖等技术含量高、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养殖业。英利、汉能光伏产业工业项目:英利海南光伏产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