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传染病知识培训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染病知识培训豫让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09月感染性疾病由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病原体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统称为感染性疾病传染病传染病就是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动物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二者的区别•共同点:两者均由病原体引起•不同点: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不全有传染性由此可知:感染性疾病中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才能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特异的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具有流行病学特征•人体感染后可以产生免疫传染病的最主要特征是:具有传染性①能在宿主之间传播②通过媒介传播传染病的流行特征1.强度特征2.地区特征3.季节特征4.职业特征5.年龄特征强度特征包括:①散发:病例在人群中呈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与病例之间无明显关联;②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一种传染病病人;③流行: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发病率明显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④大流行:某种传染病发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域广,人口比例大,在短时间内便可越过省界、国界、洲界,甚至形成世界性流行。地区特征某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只限于一定地区和范围内发生,自然疫源性疾病也只限于一定地区发生,此等传染病因有其地区特征,均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季节特征指传染病的发病随季节的变化而升降。不同的传染病大致有不同的季节性,季节性发病率的升高与温度、湿度、传播媒介、人群流动等因素有关。职业特征某些传染病与从事的职业有关。如:炭疽和布鲁氏菌病等。年龄特征某些传染病的发生,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往往好发于儿童。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气侯因素•地理因素•社会因素:•生产、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经济、文化•人口密度、移动度•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职业、社会动荡和社会制度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两个四:•病程发展呈阶段性——四个阶段•病后可出现多种结果——四种结果典型的传染病病程的四个阶段•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临床病症状前•前驱期:发病的初期。此期症状轻、易漏诊•症状明显期:此期出现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如:特征性皮疹,肝、脾肿大脑膜刺激征及黄疸等•恢复期:随着机体中抗体水平的上升,机体免疫力已占优势,体内病理过程基本终止,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病原体还没有完全清除,已造成的病理过程或功能尚在恢复,有些传染病的传染性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传染病的转归多数传染病可痊愈,但也可能出现以下四种结果:⑴后遗症⑵复发⑶再燃⑷转为慢性感染复发有些传染病在病人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已进入恢复期,但由于潜伏在组织内的病原体再次繁殖,使疾病初发时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复发。如:痢疾、伤寒、疟疾再燃•有些传染病的初发病已进入缓解后期,病人的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复发热,称作再燃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只有三个环节同时存在并互相联系,才能形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八种途径飞沫⑴经空气传播:飞沫核尘埃⑵经水传播⑶经食物传播⑷虫媒传播⑸接触传播⑹医源性传播⑺血液传播经胎盘传播⑻母婴垂直传播上行传播分娩时传播传播粪—口传播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易感人群易感者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易感的人群整体。易感者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被感染的人群整体中的某个人。易感者的抵抗力越低,其易感性就越高。易感者的比例在人群中达到一定水平时,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就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传播机制病原体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不但适应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发育、繁殖,并且也适应在宿主机体外的自然条件下暂时存活,尔后再侵入一个新宿主,循此世代绵延,以维持病原体作为一个生物种的存在。此种更换宿主的过程,在流行病学中称为传播机制。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概括为三个阶段①病原体自宿主机体排出;②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③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传播机制的第一阶段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位有关。例如:痢疾及霍乱的病原体是经口进入体内而定位于肠道,之后,经过繁殖,病原体从定位处随粪便排出。•传播机制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继续,它直接受第一阶段的制约,间接受病原体在体内定位的影响。例如,痢疾及霍乱的病原体均定位于肠道,它们都随粪便排出体外,但霍乱弧菌在小肠粘膜寄生,痢疾杆菌在大肠粘膜上寄生,由于定位的细微差别,两种病原体被排出的频率及随同的排泄物性质又有不同。传染病的诊断对传染病必须在早期就能作出正确的诊断,正确诊断是及时隔离和采取有效治疗的基础,从而防止其扩散。特别是鼠疫,霍乱等烈性传染病以及艾滋病,对首例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传染病的诊断方法和步骤㈠临床特点㈡流行病学资料㈢实验室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血、尿、便)2.病原体检查3.免疫学检查(1)特异抗体检测(2)细胞免疫功能检查4.分子生物学检查5.影像及活组织检查临床特点通过详询病史及体格检查的发现加以综合分析。依其潜伏期长短,起病的缓急,发热特点、皮疹特点、中毒症状、特殊症状及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如猩红热的红斑疹,麻疹的口腔粘膜斑,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白喉的假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皮肤瘀斑,伤寒的玫瑰疹,脊髓灰质炎的肢体弛缓性瘫痪、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红(面、颈、上胸部潮红)”及“三痛(头、腰、眼眶痛)”等流行病学资料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还包括年龄、籍贯、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结合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传染病的预防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切断其中的任何一环,流行过程即可中止。管理传染源㈠对39种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强制管理•乙类传染病——严格管理•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管理传染源㈡1.对患者或疑似病人早期隔离、早期治疗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检疫、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3.对病原携带者——治疗、调整工作岗位4.对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进行处理切断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用具消毒,个人卫生•呼吸道传染病: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戴口罩•虫媒传染病:杀虫、防虫、驱虫•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致病微生物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包括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注意卫生习惯;均衡营养;改善居住条件等。)•增强特异性免疫力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种球蛋白)•个人防护、药物预防传染病的治疗原则1.治疗与预防相结合一经确诊就应早期彻底治疗,有利于防止转为慢性,有助于消灭病原体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在治疗患者的同时,必须做好隔离、消毒、疫情报告、接触者的检疫与流行病学的调查。2.病原治疗与支持、对症治疗相结合消灭病原体、中和毒素是最根本的有效治疗措施。支持与对症治疗是增强病原治疗,提高治愈率,促使病人早日恢复的重要措施,亦是实施病原治疗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3.中西医治疗相结合传染病报告谁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我院规定为首诊医生负责制报告谁?•上班时间报告防保科•值班期间报告总值班报什么?1.法定传染病2.非法定传染病1.法定传染病:共39种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乙脑、登革热、炭疽、痢疾、肺结核、伤寒和付伤寒、流脑、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腥红热、布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付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非法定传染病:①不明原因的肺炎②不明原因的发热③水痘④结核性胸膜炎⑤其它性病⑥15岁以下的AFP病例⑦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等遇到以上情况时要在2小时内报告其他传染病报告时限最迟不超过24小时报告流程首诊医生接诊传染病病人及时准确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班时间值班期间防保科总值班知通话电网络直报通知县CDC填卡要求F:\2011年传染病知识\传染病报告卡.doc●字迹工整•项目齐全:※现住址(发病时住址)必须将详细的省、市、县、乡、村甚至是街道及门牌填至相应栏内※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职业为学生的必须在工作单位栏内填写所在学校及班级※职业为幼托儿童的必须在工作单位栏填写所在幼儿园及班级※职业为民工的必须填写所在工作单位填卡时的注意事项•出生日期和年龄只填一项即可,不必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龄,但填写年龄时必须填写周岁•初次报告卡中千万不要在订正病名栏内出现诊断名称•选择诊断名称时一定要在相应的方框内划勾,千万不要张冠李戴。•病例分类中⑵项所示的□急性、□慢性仅限乙型肝炎及血吸虫病,其他传染病不要在此选项内做选择,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时必须符合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否则只按病原携带者报即可。几种特殊情况•同一个病人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要分别填写相应的报告卡•原已做初次报告的疾病诊断发生变化时需要做订正报告,并及时填写订正报告卡,此时要将最后的诊断名称填写在订正病名栏内,把订正前的疾病名称填写在备注栏内。•报39种法定传染病以外的其他疾病时,一定要把所报的疾病名称填写在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栏内。•病原携带者的发病日期填写初检日期或就诊时间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