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四种课型教学模式利津县教研室张树凤(修订)高效和谐课堂小学科学新授课教学模式一、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是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新授课主要指传授新知识和增长新技能的课。小学科学新授课有:观察实验课、逻辑推理课、动手制作课、解暗箱课、科学考查课等等。下面主要探究以下三种新授课型:二、各类课型的操作流程:观察实验课教学模式:模式说明:主要体现“亲历探究——做中学模式”。大致分为六个板块。该模式是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做”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一)模式操作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活动的开端。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新知的兴趣。如果上课伊始就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就会很好的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观察活动。导课可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讲故事导入、小魔术导入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充满美感和智慧,这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2、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教学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创设怎样的情境,都应使这种情境成为充分体现教育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广泛提出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并为之认真观察时,探究活动就开始了。学生在猜想假设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合理解释,做到解释与观察、问题及证据相一致,避免脱离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科学引导制定计划创设氛围亲历探究小组合作表达交流联系生活拓展延伸2实际的“胡思乱想”。在学生假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提出的假设进行整合、归类,并且,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用事实说话,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3、制定计划、指导方法有了对问题的假设、有了探究的兴趣,又有教师引导和充分的观察实验材料。学生急于要想知道自己的假设结果正确与否的迫切心情油然而升。在这里教师就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开始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制定观察实验计划,指导观察实验方法。4、创设氛围、亲历探究条件是科学探究重要因素,所以,在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之前教师必须创设出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然后,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交流、动脑思维。最后,使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事实证明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得出结论。5、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在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把每个学生的财富转化为共同的财富,从相互的交流和思维的过程中提高每个学生的概括水平,帮助学生沿着形成科学思考的方向前进。在交流阶段,教师应该充分调动群体的作用,使更多的学生得到交流机会。用摆事实、讲道理方法论证假设的正确与否。错的,错在那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确实不容易、科学家真的了不起,从挫折、错误、弯路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激励和鼓励他们使他们成功。同时对成功的学生给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喜悦、胜利快乐。6、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并尝试发明创新,是学生思维的升华阶段。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发现更多的规律、探究大自然的方法、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应用科学知识改善他们的生活或搞一些“小观察”、“小实验”、“小发明”、鼓励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这既是科学学习和探究的宗旨,又是科学教学的目的。(二)观察实验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准备好观察实验材料。选择观察实验材料,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校条件等因素,因时因地制宜。通常依照简而易行(易于收集,价格低廉)、效果显著(真实、生动)、便于观察(能见度大,安全可靠,干扰少)的原则选择。材料要充足,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观察需要,其次要准备好观察用的器具。2、对于现场观察要事先做好周密的组织安排,避免意外事件发生。3、现场观察时,学生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吸引,偏离观察的对象或观察的重点。教师要及时给予组织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教学的对象和重点上。4、要理论结合实际的进行观察实验教学,如讲解操作原理、操作顺序、仪器结构和事物的特征等。避免将观察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或理论脱离实际。5、任何观察实验都要求学生做好数据统计,充分交流和证实。逻辑推理课教学模式:心理学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头脑中抽象思维的过程,就是把感知的丰富材料,加以3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最后形成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和验证。这是人认识客观事物和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逻辑推理课操作程序可大体概括如下:(一)模式操作:1、导入逻辑推理课的导入重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出示图片、故事导入等。比如《火山》一课,可播放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导入新课。2、事实客观事实是分析、推理、判断的前提和基础,除教材提供的事实资料外,还要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获取更多的事实依据,启迪学生根据这些事实进行推理。3、推理即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事实展开逻辑推理,提出假设性的结论,这是该模式的中心环节。可分为四步进行:(1)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一是来自学生,这类问题凡是学生能思考解决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解决;二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恰当,有顺序性,由浅入深,这样学生思考时才会有逻辑性。(2)学生思考。即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对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用恰当的模拟演示来帮助学生思考。(3)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判断结论的正确性、思维方法的逻辑性,对推理做出假设性结论。(4)交流结果。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思维过程和结果。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恰当用词,前后连贯,符合逻辑;指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发展和联系中去认识问题;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求异思维,提出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并对别人的结论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以便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和结论。4、验证即指导学生通过占有资料或进行模拟实验来分析说明和验证前后推理结论。方法有三:(1)指导学生按教师设计的实验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推理结论相对照,确证推理结论。(2)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再思考、讨论,与推理结论相比较,修正结论。(3)阅读教材及参考资料,从理论上对结论进行确证。5、总结教师在全班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综合,引导学生分析逻辑推理过程中的科学与失误之处,并结合推理过程,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推理方法。(二)逻辑推理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学生要求学会制定导入事实推理验证总结4简单的书面或口头计划就足够了,到四、五年级就不仅要求内容全面、周密,而且计划要有可操作性。2提供事实材料要准备充足。逻辑推理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事实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既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又可以促成一节好课,是逻辑推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准备的材料还要有典型性、科学性、显效性。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3、合作学习要有实效。“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要做到: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精心设计、有效讨论;适时引导,参与调控;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动手制作课教学模式:小学动手操作课是一种以动手操作为活动来探究的课型。通过此类课型的学习,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动手操作课操作程序可概括如下:(一)模式操作1、导入新课动手操作课重在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教师可以先出示或玩一玩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来导入新课。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可以先出示一个陀螺,激发学生的兴趣。2、指导方法指导方法就是指导学生制作动手操作的正确方法。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教师出示制作方法,让学生现场制作一个陀螺。3、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就是让学生现场动手操作,并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比如《飞旋的陀螺》一课,让学生玩一玩自己制作的陀螺,把发现记录下来。(4)汇报展评即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组的发现并展评作品。(5)拓展延伸即让学生继续制作好课内外探究。(二)动手制作课教学注意的问题:1、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2、注意及时进行成果展评及合理评价。设计示例:《怎样听到声音》教学设计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毕作光【教学资源分析】1、教材分析《怎样听到声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3课。本课学习是在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的媒介和条件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课意在引导学生运用模拟实验等方法,探究人耳朵的内部构造结构,让学生认识耳朵听到声音的生理机导入新课指导方法动手操作汇报展评拓展延伸5能。通过经历提出问题——假设(猜测)——自主探究——验证猜想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为后面《各种各样的声音》、《噪音的危害与防治》等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2、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及日常的生活知识储备,对声音的产生及其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他们对于耳朵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其外部特征以及耳是一个重要的人体听觉器官等一些浅显的知识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及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大部分学生还不够清楚。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耳朵的内部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了解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对耳朵的内部构造的探究的兴趣提出假设性解释,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资料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知道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4、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落脚到了借助模具、资料认识耳朵的内部构造,通过活动探究揭示不同部位的作用及耳的卫生保健知识,并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而把学生思维深度的挖掘及推理、观察、实验等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确定为本节课的重点。【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究采用适当游戏、学生体验活动,能让孩子置于一种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教学伊始,通过小游戏:由学生到台前体验,蒙住眼睛也能判断出是那名同学及这名同学的方位,学生体验到了耳朵的作用,对耳朵的研究有了一种迫切的需求。学生的摸一摸自己的耳朵的体验环节,使孩子们在平静心情的同时中,梳理对耳的思考。再通过师生间的谈话,你想知道关于耳朵的什么秘密?对耳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教师摘录板书。在学生提出的问题过程中,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给予鼓励,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民主氛围。适时师生确定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板书板书课题。(二)认识耳朵的构造,提出听觉产生过程的假设。通过谈话“要想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大家觉得我们先解决哪些问题比较合适呢?”讨论确定“我们按什么顺序解决这些问题合理呢?”对学生探究思路进行引领。按照学生确定的探究思路,首先研究耳朵怎样听到声音要先了解耳的构造。学生通过分组查资料、观察耳的剖面模型,认识耳的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从时间、空间上充分的对耳的构造及作用展开学习整理,从观察自己的耳朵、同位或小组内同学的耳朵、到借助课前查阅到的资料耳朵的剖面模型再到教师为他们筛选出的科普视频资料,并通过小游戏对耳朵的构造有了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