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与行车安全培训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安品保部编2007年6月气瓶与行车安全使用宣导宣导内容•气瓶的安全使用•行车等起重设备的安全使用一、气瓶的安全使用气瓶在化工行业中应用广泛,但如果搬运、使用不当或维护不良,都可能直接或间接造成燃烧、爆炸或中毒伤亡事故。▲氧气瓶爆炸造成的破坏▲炸烂的气瓶1、使用气瓶时必须严格做到以下几点:(1)防止气瓶受剧烈振动或碰撞冲击。(2)防止气瓶受热升温。夏季应防止曝晒。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3)气瓶使用时,一般应立放,并应有防止倾倒的措施。(4)每种气体要有专用的减压器,尤其氧气和可燃气体的减压器不能互用;瓶阀或减压器泄露时不得继续使用。(5)气瓶的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6)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压缩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2、运输气瓶的注意事项:(1)搬运气瓶最好用专用的推车搬运。(2)若用徒手滚动,则需用一手托住瓶帽,使瓶身倾斜,另一手推动瓶身沿地面旋转、用瓶底边走边滚;不准拖曳、随地平滚、顺坡竖滑或用脚蹬踢。(3)气瓶应戴瓶帽,最好是戴固定式瓶帽,以避免在搬运距离较远或搬运过程中瓶阀因受力而损坏。(4)气瓶运到目的地后,放置气瓶的地面必须平整,放置时将气瓶竖直放稳,方可松手脱身,以防气瓶摔倒酿成事故。(5)当需要用人工将气瓶向高处举放或需把气瓶从高处放落地面时,必须两人同时操作,并要求提升与降落的动作协调一致,姿势正确,轻举轻放,严禁在举放时抛、扔,在放落时滑摔。(6)气瓶搬运中如需吊装时,严禁使用电磁起重设备。用机械起重设备吊运散装气瓶时,必须将气瓶装入箱、坚固的吊笼或吊筐内,并妥善加以固定。严禁使用链绳、钢丝绳捆绑或钩吊瓶帽等方式吊运气瓶,以避免吊运过程中气瓶脱落而造成事故。(7)严禁使用叉车、翻斗车或铲车搬运气瓶。2、运输气瓶的注意事项:3、乙炔瓶事故紧急处理:标识物质:乙炔(C2H2)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溶解性:微溶于水及乙醇,溶于氯仿、苯,极易溶于丙酮爆炸极限:2.1%~80%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是各类危险气体中爆炸极限最宽的一种,也是各类危险物品中点火能量最小的(0.02mJ)。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乙炔MSDS资料(1)若火焰较小,应尽快用宽松手套,或是较厚的布淋湿捂住火苗,使之熄灭。(2)在连接处着火时,应迅速将瓶阀关闭,关阀时人不要站在易熔塞正面,不要将乙炔气瓶放倒。(3)若是安全阀和主气阀起火,应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那时,人要适当靠近着火的气瓶,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将火焰扑灭。(4)当乙炔气瓶着火,内部的压力增大,火焰可能一时难以扑灭,应用水喷淋气瓶,以防气瓶受热造成爆炸事故。或采用绳索慢慢地拖拽等方法将着火的气瓶搬到安全地带。(5)若着火的乙炔气瓶是放置在通风不良的环境里,应立即采取防止火灾扩大的措施,而乙炔气瓶上的火,可以不扑灭,让其自行烧尽。因为扑灭后会有大量的乙炔气喷出,很容易引起爆炸事故或使人窒息。3.1乙炔气瓶着火:如果遇有乙炔气瓶表面温度过高,可把气瓶移至安全地带,或者连续注水4—5小时,也可将气瓶放入水池中冷却。此时,不可打开瓶阀用降低气瓶内部压力的方法来降温,以免导致气瓶内分解反应加剧而发生爆炸。对出现气瓶表面温度升高的异常现象,都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尽快与充装单位联系。3.3乙炔气瓶丙酮喷出乙炔气瓶内的丙酮喷出,会引起乙炔气瓶带静电、造成燃烧爆炸,丙酮消耗量增加等危害。如果遇到气瓶内丙酮喷出,应立即停止使用,关闭瓶阀,将气瓶放在通风阴凉处,静止24小时以上。再使用时,应尽量将乙炔气瓶流量开小。若以上方法不能解决时,应关闭瓶阀,将喷丙酮的气瓶送回充装单位处理。3.2乙炔气瓶表面温度高:4、现场违规图片乙炔瓶、氧气瓶减压器压力表损坏,不得继续使用气瓶减压器作用:将储存在瓶内的高压气体,减小到工作需要的压力,并能使工作压力基本保持稳定的装置。两瓶距离不符合要求氧气瓶与乙炔瓶间应有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不得靠近热源,与明火应保持10米以上的距离。用脚蹬踢气瓶,十分危险►气瓶专用推车√√乙炔瓶未装回火防止器回火防止器作用:防止在气焊过程中,火焰倒流入乙炔瓶中发生爆炸。它可以在回火发生时,切断乙炔通路,防止继续燃烧,并利用泄压系统将爆炸混合气体排入大气。案例:由于未装回火器,造成发生回火,焊工被烧伤气焊作业用工具示意图二、行车等起重设备的安全使用•起重定义起重吊装作业指利用各种机具将重物吊起,并使重物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事故教训2001年7月17日上午8时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一座正在吊装的龙门起重机在吊装过程中,发生特大事故。事故造成36人死亡,3人受伤。1、起重作业常见的意外梯子不牢固•2、起重作业安全要求2.1起重指挥人员、司索人员(起重工)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证。2.2各种吊装作业前,应预先在吊装现场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施工人员禁止入内。2.3严禁人随吊物起吊或在吊物、吊钩下停留。2.4吊装作业遇到雷雨、暴雨、大雾等天气及六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2.5起重吊装作业必须遵守该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2.6吊装作业前必须对各种起重吊装机械的运行部位、安全装置以及吊具、索具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2.7起重吊装作业如需占用厂内的消防通道,必须提出书面申请,并经相关人员核准。3、行车作业安全行车作业系统,包括行车、吊绳吊具以及行车工、挂钩工。行车属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事故频率较高。事故案例:2004年3月1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浙江省嘉兴市杨庙镇欣创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二车间职工张××(死者,男,48岁,嘉善杨庙人),进入正在吊放管模的离心机池内,由于行车在吊放管模过程中管模摆动,撞击到张××身体,被撞后,张××护住下身,后退几步即倒下。操作行车的石××发现有人倒下后即踩铃,在车间工作的其他职工发现后随即跑过来,并报告当班班长,一起组织抢救。公司用车将张××送嘉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抢救,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2、造成职工张××受伤致亡的直接原因是张××在离心机池内被摆动中的管模撞击。按照该公司管模吊装操作规程规定,在吊放管模过程中,池内禁止进人,张××违反操作规程,擅自进入离心池内是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3、该公司规章制度不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1、行车操作工石××,在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的情况下,上岗作业、操作行车,是该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原因分析行车作业安全要求-人•人的要求:行车作业中人的隐患,主要表现在如无证上岗、违章作业、安全意识差、疲劳、体力不佳、行车工与挂钩工配合不协调等。(1)行车工的身体、文化素质必须符合本工种要求,不得患有本工种的禁忌症(如双眼矫正视力低于0.7、色盲、高血压病等)。必须经过专门培训,经理论、实践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独立作业。取证后每2年必须进行复审合格后,才能继续从事本工种作业。(2)作为行车工还应具备以下安全技术技能:a.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行车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十不吊”的行车安全运行要求;b.熟悉指挥信号;c.掌握行车保养和基本的维修知识d.熟悉行程开关、电器联锁装置、控制器等安全防护装置的性能。行车作业安全要求-物•物的要求:物、设备的隐患,主要有行车控制器失灵,限位开关失灵,钢丝绳、吊钩磨损超标或质量缺陷等。(1)行车安装后,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各种安全装置及有关安全技术数据达到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2)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行车安全管理规程、维护保养制度。(3)加大吊绳吊具的隐患治理力度。如吊钩磨损、塑性变形,开口增大,钢丝绳断丝断股、磨损、腐蚀等等,如未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废,将酿成事故,应严格执行吊绳吊具相关报废标准。(4)严禁超负荷使用。1行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熟悉机械的构造和原理、性能、操作方法及保养。2开车前必须检查电气设备是否完好,各部位紧固润滑是否合乎要求,制动阀是否灵活好用,钢丝绳是否存在缺陷等,对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处理,否则不得开车。3起吊前必须正确掌握物件重量,如物件超过规定负载时不许起吊。4吊车在运行中如发出异常声音和故障时,应立即放下重物,切断电源,停车检修,不得带病运装。5起吊重物时,不得使重物在空中摆动,尤其在吊容器时更应注意,禁止在起吊物或吊车上运人。6吊车工作完毕后,必须停车在规定位置,并将吊钩升起,将控制器移到零位,切断电源。行车作业安全要求-法4、起重作业“十不吊”•1、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2、超负荷不吊;•3、工件紧固不牢不吊;•4、吊物上面有人不吊;•5、安全装置失灵不吊;•6、工件埋在地下不吊;•7、光线阴暗看不清不吊;•8、斜拉重物不吊;•9、棱角物件没有措施不吊;•10、重物下站人不吊。5、现场违规图片吊钩上的防止脱钩装置应该齐全完好,若无防脱钩装置,必须将钩头加封。起重机吊钩检查要点吊车吊人施工吊车严禁吊人施工。在必须使用固定的吊蓝等进行施工的作业情况下,应在作业前制定详细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保护措施。手动葫芦吊装竟利用现场工艺管线作为吊装支点朋友们:为了我们大家的幸福,请注意安全使用气瓶和起重设备,拜托了!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