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艺术奇葩,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送别诗送别诗送别诗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jiàn)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诗词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因个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词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或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或是托物言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在生动的画面中蕴含情怀。如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的感情或相思之情);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有的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有的则兼而有之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gū)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送别李叔同赏析《送别》并不是为哪个友人而写,而是一首无所明指的象征送别诗。《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整首歌词弥漫着浓重的人生空幻感,深藏着顿悟出世的暗示。《送别》,实际上是李叔同以送别朋友为缘由,用无所明指的象征,传达出感悟人生、看破红尘的觉悟。所以,《送别》不仅仅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lí)歌;而是李叔同即将告别人间、弃世出家的“前奏曲”。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从诗的内容来看,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一句可作如是理解。第二句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pì)美。赏析从诗的内容来看,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一句可作如是理解。第二句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pì)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吗?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此番送别,情自依依。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城阙(què):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秦亡后,项羽三分秦故地关中为雍、塞、翟三国,以封秦朝三个降将,因此关中又称“三秦”。风烟望五津: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宦(huàn)游:出外做官。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