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历史宗师:梁思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个人履历个人生平人生磨难个人作品成就、荣誉及评价个人简介个人履历梁思成,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新会县1915—1923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28年春,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1928—1931年)。1931—1946年任中国营造法式学社法式组主任1946年,梁思成赴美国讲学,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1946—1947年),因他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美国普林斯敦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梁思成回到母校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1946—1972年)。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72年月9日逝世于首都北京。个人生平童年时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上学,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读《左传》、《史记》等古籍,使他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1924年,梁思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到图书馆博览群书,研究古代历史,参观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筑一个个默画下来。1928年,梁思成在回国之前,参观了欧洲国家的著名古建筑,亲眼看见了国外的古建筑受到妥善保护,许多学者在对它们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对比自己的国家,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祖先给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如今却是满目苍凉。于是他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从1931年起,梁思成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研究古建筑中去。他认为,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对建筑物表面上的赞扬和发思古之幽情上,而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去剖析这份遗产,去探索其中的奥秘。20世纪30年代初,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参与国徽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并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协助梁思成编撰《中国古代建筑史》。“梁上君子、林下美人”,梁思成多才多艺,知识渊博,绘画功底深厚;林徽因不仅具有诗人的美感与想象力,也具有科学家的细致和踏实精神。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表面上林徽因不过是梁思成的得力协作者,实际却是他灵感的源泉。他们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走向世界,光芒四射。人生磨难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原本已经在学术研究领域举步维艰的梁思成一下子被抛进命运的深渊,不仅学术生命戛然而止,而且人生之路也在无限的困惑和痛苦中走到了尽头。梁思成多年以来收藏的艺术珍品损失殆尽。为了保护梁思成的文稿,包括《营造法式》的稿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林洙将它们交给了保姆李阿姨一位出身贫农的善良老人,最后使这些珍贵的稿子逃脱劫难,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林洙说:“在文革中他遭到了批判,但是他说,宁愿被打倒踏上千万只脚,也要死在祖国大地上,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觉得他有点儿迂,因为很多人都跑了,但是他就是这样坦然。”鉴真纪念堂半个多世纪前,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了著名的“梁陈方案”,主张“从整体上对老北京进行保护”。然而方案没有被采纳。半个多世纪后,当北京城里许多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已经在推土机前灰飞烟灭,当人们为出行和堵车问题怨声载道时,当初的保护主张再次被提起,被热议。梁思成设想的北京个人作品经过对古建筑的系统调查研究,1934年,他编著了《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将繁杂的中国古建筑构造和形制作了科学的整理和分析,对清代建筑的各部分作法和制度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论述,第一次用近代的建筑投影图绘制出清式建筑构架、门窗、装饰和彩画的详图,使人们在多彩的占建筑遗迹面前不再停留在般的感叹上,而获得了科学的认识和了解。1950年,梁思成带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师设计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1951年,他又组织教师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担任纪念碑设计委员会的领导,在他主持下确定了碑形的式样。1944年,梁思成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这时,多病的身体折磨着他,脊椎软骨硬化病使他不得不经常戴着铁马甲工作;学社经费来源的断绝又使他不得不多次去重庆政府募化微薄的津贴;十分短缺的物质条件使得只能靠大量的线描图来弥补照片的不足。在林徽因、莫宗江、卢绳等人的协助下,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终于在抗日时期西南的一个小山庄里完成了。在这部著作中,梁思成根据大量的实物和文献资料,第一次按中国历史的发展,将各时期的建筑,从城市规划、宫殿、陵墓到寺庙、园林、民居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并对各时期的建筑特征作了分析和比较。1963年,他为促进中日两国的友好,特地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特地采用了中国唐代建筑的式样和风格,以象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在扬州市建设局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这一组精美的纪念性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1956年,梁思成开始了对宋《营造法式》的研究工作。中途由于种种原因,停顿下来。1961年,梁思成又重新着手研究工作,研究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一年之后,完成了这部书1963年,研究成果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定名《营造法式》。成就、荣誉及评价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梁思成总是站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亲自教课。他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梁思成在古建筑研究中坚持的严谨学风也贯穿在他的教育工作中。他不但培养学生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作风,反对少数艺术家的所谓不修边幅的那种散漫习气。他强调一个建筑师要对一个工程负责,必须要有严格和科学的工作作风。他总结了近代国外建筑的发展和近百年中国建筑的状况,他提出既反对全盘西化,将洋式建筑照搬进来,也反对那种完全仿古的做法,认为这决不是中国新建筑的方向。他向往着一种既能用新技术、新材料,又具有民族传统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4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各国都在准备着战后的和平建设,讨论着新城市的理想规划,探索着新住宅的多种形式。梁思成也向往着自己祖国在胜利后的建设。但是,在旧中国,他的这种向往和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梁思成先后著书5种,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共150多万字,现已整理成《梁思成文集》(1—4)全部出版。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有专门研究梁思成生平的学者并出版了他的英文专著《图像中国建筑史》。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