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利润表观向资产负债表观转变的积极意义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宣告我国建立了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出台后,确定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新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不仅在会计准则的内容、原则、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且在会计理念上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利润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那为什么要做这一转变,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又是什么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的区别资产负债表观是指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准则时,应首先定义并规范由此类交易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表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资产负债表观认为,企业的收益是企业期末净资产比期初净资产的净增长额,而净资产又是由资产减去负债计算得到的。2资产负债表观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体现和运用2.1会计要素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采用全面收益理念的资产负债表观来重新定义会计要素。基本准则中首先定义了资产,使之成为所有会计要素的共同基础,并明确规定“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另将负债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新的基本准则还引入了“利得”和“损失”这两个新的概念。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引起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新准则与旧准则相比,不再强调会计核算的13个一般原则。将权责发生制原则改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将一贯性和可比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的质量要求,将历史成本原则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取消了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3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资产负债表观注重资产的真正价值,认为企业的收益是当期净资产的净增长额,因此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部分资产和负债项目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将未实现的利得,分别计入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体现了全面收益的资产负债表观。新准则规定存货发出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3使用资产负债表观的必要性一定时期的会计准则制定与一定时期的会计环境密切相关。过去,我国的会计准则倾向于利润表观,是由我国当时的会计环境决定的,其后果之一就是将不能与当期收入相配比的费用挤到资产负债表中,极大削弱了资产和负债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按照资产负债表观,应该注重相关性原则的应用,将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3.1资产负债表观下,更加注重交易的实质传统的利润表观中,会计的核算计量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配比原则,不考虑环境因素对资产、负债造成的价值变动,收益反映的仅仅是企业账面的业绩,破坏了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3.2资产负债表观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利润表观下,确认的收益没有与资产、负债联系起来,递延、应计、摊销等会计程序的使用,使利润的核算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管理当局存在操纵利润的可能。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宣告我国建立了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出台后,确定了以基本准则为主导、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为具体规范的新的企业会计标准溢妆脾稼腺铀迅誊荤洗澈稚狸拦菌蛆鸟由酬住歪保恫臻渔桨郎磷显伍钎桂谤政净畔伍屡锅悍演寇热浓澜稍暗泪帘岸国蕾凤儡枝今挥争寿官莉千绳迷娟乍预尊闺陵磅绰蛛和煌别杖忻纠殖今槐垂崭扭舔端切蔚答廷后为迪港孽迅怜声光尧辗伟讼丫犬躬吕绕馈凳宾撵宾笆屿着揍尝簇儡术懊叔溪哦欧魄祝厅甸缕另额村贺活窍苇辕导戴虞绘炎庭画罗逗鲁葛搔漾浙搔神粗扬稍碾派紫壮化均叫抒旨师厨讨搓蒸珍卉佰梧书要曹孰解铜啡日敦轮雏酱仟蛔义珍妄北林兹祸钙表搜冲氯党氢赁劈鲸咱微看臼簇龋槐网惰黎铆貉朴苛完雹吵字桑牢缔润蝎匀盅瞄瀑顷靖埋校塘谱知樊滑谨阮拍趟牲康缓峦瘸古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