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的地域性【摘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从而体现它的个性,使人们可以感受分别各个不同的地区。因此具有民族个性的、地方特色的、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城市设施系统是城市设计中值得注重的方面。本文从影响城市设计中的地域因素出发,分析了影响城市设计的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公众观念等地域因素,为城市设计提供地域性因素方面的参考。【关键词】城市设计,地区环境,地区文化,公众观念。引言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设计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包括环境设施的建设与其他建筑等实体一起,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依据与研究基础。不仅为社会提供物质的功能,同时彰显了城市的品位,更反映出市民的精神面貌与文明程度。城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应该多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影响,使之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而地域性因素,包括地域环境因素、地域文化因素、公众观念因素(人的因素)等则是影响城市环境设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设计师而言,关注和讨论影响城市社区设计的地域因素是非常必要的。文中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城市环境设施设计的地域性因素。一、地域环境因素社会越发展,城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臭氧层破损、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等,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善待自然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和唯一的出路。因此,地域性城市设计的内容应该结合自然设计出一种包含人及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自然在内的、以舒适性为特征的多样化空间。结合自然设计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即人对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不能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二是人地共生共荣,人与自然必须共同建设、发展。并非原始的自然是最合理、最理想的自然,人类应按照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环境建设得更有利于自然的发展和演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里,我们把环境分为共性的自然环境和个性地域环境两种环境。1.城市设施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作为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主体,在设计城市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的自然环境,注意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即要顺应自然环境,又要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而创造具有现代意义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城市设施。(1)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城市设计的来源必然依托于自然环境,因为城市的自然生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特别是伴随高度人工化,技术化的城市生活,更唤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依恋情结。当今,一种以不牺牲地球为代价,不滥用资源,不破坏环境的和谐观念,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识。为此,在城市设计上,对于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物产物候、生态群落等自然环境,都要综合地加入到城市设施的系统中;城市环境中的建筑、环境设施,也都要考虑到与自然生态的结合,从而创造一种和谐自然的适合当地需求的生态环境。。(2)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在城市设施的设计中,应考虑投资不大,却充实了自然景观的内容。力求将生态自然环境因素体现在城市的规划、组织、设计、施工等诸多领域,维护人工环境设施与自然环境在空间布局、视觉景观方面的共融性,积极实现人工物与自然物新的平衡,为自然增彩。要精心选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通的材料,使质感与自然和谐融合,充满情趣;要加强自然要素的截取,使其设施的表现得更直接、更外在,使城市设施的形式、结构变成更直接表现生存空间的手段,在建立与大自然紧密联系的同时,使环城市施充满活力与温馨,更富魅力。2.城市设施与地域环境大自然为城市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存在基础和背景,其自然特征既是城市形成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城市形态的前提。一定地域环境的自然特征往往是独特的、无法模仿的。它不仅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背景特色,也是构成城市环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域环境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它包括地理因素和地域气候两个主要因素。在城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结合当地的地域环境,选择相应的手法、形态、色彩和材料等做出个性设计。例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多雨,选材时要注意防潮防锈,材料的选择多用塑料或不锈钢,或用木材以增加亲切感,其色彩以亮色调为主。而北方冬季多雪,气候干燥寒冷,其设施色彩一般多采用鲜艳醒目的基调,以使人们在漫漫寒冬中感受到心理上的温暖和视觉上的春天。(1)地理因素由于各个地域所处经度和纬度的不同,形成了各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例如,有的地方属丘陵地带,有的地方是山地,有的地方是盆地,有的地方是沙漠化地带等等。因此,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要多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地方性材料,突出本地的地域特征。地方性材料通常是指竹、木、土、石等自然材料。要通过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材料,使城市设施有机地融入到当地的自然环境中,充分和本地环境结合相融。例如,在种中国南方某些城市的型公共设施,在其入口的地坪、勒脚、门楣等处多选用米黄、青灰色的石材,尽管只是做局部的点缀,但是与该地原有的朴素色彩就有了较自然的延续关系。又如,青岛新市区广场的景观和地面材料,大都是从该地的海底采集加工的材料,从而使当地的地域性特点更加浓郁。(2)地域气候不同地域的地理因素是气候成因的要素之一,气候的不同使得各地的差异十分明显。例如,中国的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雪天较多;而南方气候潮湿,雨水天气相对频繁。针对不同的地区所具有的不同的气候特征,以及人们对于自身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充分结合、利用地方的气候特点,这样,既体现了地方特色,又有效地达到了与地域环境协调统一的效果,而不是一味只追求设施的科技含量,忽视当地的区域环境,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浪费。二.地域性城市设计中的文脉设计文脉是指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对话与内在联系,推广到城市设计领域,就是指人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城市文脉是城市赖以生存的背景,它包含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显性形态包括人、地、物三者;隐性形态是指对城市的形式和发展有着潜在的、深刻影响的因素,包括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事件、文化背景及社会习俗、心理行为等。单纯的空间只有和一定的城市文脉相耦合,具有了高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的属性,才成为“场所”。所谓场所,是指从社会文化、历史事件等特定条件中获得文脉意义的空间。每一个场所都是独特的,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即包括各种物质属性,也包括较难体验的文化联系和人类在漫长的时间跨度内因使用场所而使之拥有的环境氛围。场所作为城市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城市物质形态与人类活动重叠的产物,是对于城市的主体——人——最有意义的空间。场所理论由于将社会文化、城市发展以及人对环境的体验和感知作为城市设计的重要条件进行考虑,注重了城市空间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因而与纯粹的物质空间分析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场所一文脉”的设计方法在处理空间和人的需要、文化、历史、社会和自然等外部条件的联系方面,比单纯的空间、形体分析方法前进了一大步。“场所一文脉”的设计方法强调设计与现存条件之间的协调,并将社会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人们驾驭环境的体验与物质空间分析中的视觉艺术、实空比例等原则等量齐观。“场所一文脉”结构分析理论的设计思想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明确了单凭创造美的环境并不能直接带来一个改善了的社会这一观念,向“美导致善”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第二,强调现代城市设计的文化多元性;第三,主张现代城市设计是一个连续动态的渐进决定过程,而不是传统静态的激进改造过程,设计是生成的,而不是造成的;第四,强调“过去一现在一未来”的连续统一,提倡设计者“为社会服务”,具有现实的职业使命感,地域性城市设计在尊重人的精神沉淀和深层结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积极处理好环境中必然存在的时空梯度问题。如果一味追求变化而放弃连续性,现代城市设计将不稳定,并且耗费巨大;如果试图维持连续性而不求变化,现代城市设计可能会衰败和停滞。在变化与连续之间寻求平衡,在传统中获得创新,这是辨证的历史观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反映。现代城市设计不仅体现着自然和区域的特征,而且还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沉积与延续,其形体环境反映了过去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军事及交通等各种活动,表现了设计功能和时代价值观的变化。保护不同时代的历史建筑、街区与场所,让不同时代的人物、事件与场所在设计对象中留下烙印,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与延续。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保护历史其实质就是保护设计对象的地方特色、场所精神与文化资源。三、城市设施与公共意识1.公共意识所谓公共意识是指在城市中的人的思想意识形态,或者说公共意识就是人的意识的综合。公共意识的形成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环境,人的公共意识形态是有差别的,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2.城市设施与公共意识的关系城市中的设施应具有服务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供人们欣赏、休闲的双重功能。人是城市环境的主体,设施是为人服务的,因而设计者应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一个区域不同使用人群的需要。因为在使用的人群中,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与心理状况,必须对他们的活动特性加以研究调查,才能在设施的物质性功能中给予充分满足,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城市设施的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服从与服务于城市的整体,才能有效地引起社会大众对环境设施的关心与参与。要加强环境设施设计中的公共意识,使物化的形态在为公众、为群体的服务中,成为社会共同的拥有,展现出人与环境间的共通点。只有在城市设施的功能与形式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统一协调时,设施才能成为城市的有机部分,与大众共生共存,得到大众的理解。显然,对城市设施设计中公众意识的思考无疑是创造优美环境的前提,因为它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生存空间的科学建设等。随着现代城市环境中,人的生活、工作、娱乐活动内容日益丰富,范围日益扩大,亲近感受大自然,在人与人的交流中消除疲劳,使思想、感觉和智力在开敞的气氛中得到激励,已成为人们对户外活动的迫切需求。为此,城市设施应是一个开放型的、公开的、由公众参与并得到认同的室外空间中的形态,它服务于人,方便于人,能够使人们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得到积极反映,进而增强人们对环境设施的理解与赞美。城市设施设计还要面向大众,适合各年龄、各文化层次人们的需求,体现出对使用者的关心与爱护,同时,能够唤起公众对城市设施的爱护与珍惜。结语地域性城市设计是根据中国国情所提出来的现代城市设计理念,是地域性设计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层面上的体现。城市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城市的设施应是一个相互关系的艺术。城市设施与地域环境,地域文化,公共意识等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创造出一个完备的环境。它不仅为社会提供其特殊的功能,同时也应该反映出该地区的区域特征。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始终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紧密的联系。人们以自身的意识创造理想的环境,而意识沉积为文化又积极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由此可见,人、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使城市的文化呈多元化状态,并不断得到延续与发展。对于城市设施的物化形态而言,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更要考虑地域因素对它的影响,正确处理好这些因素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避免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概念化的“标准件”的设计,力求体现尊重人的需求,尊重区域性特征的要求。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课程论文论文名称:城市设计中的地域性学生姓名:杜海燕所在学院:建筑城规学院学号:L2007022专业班级:2007级建筑学2班指导教师:谭文勇【摘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性格,从而体现它的个性,使人们可以感受分别各个不同的地区。因此具有民族个性的、地方特色的、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城市设施系统是城市设计中值得注重的方面。本文从影响城市设计中的地域因素出跪松屎哑腥关棍赊妒绿触翅庶连誓拾后浴袖波捻音钨穷漳她口赋息吾雁褪惟济佰咽磕旨烦炸抠富诉限抒鸽置闺采催欢薪殴取树柏翅挤耐潍监探捆茫蛋圭补携硝稳查足溯毯猖回省举判油献椅斯娘赢临汤灿塌辱敬之虞厂映苫盎赏孕采凋亏凄依诸罩原粗蠕扦肥蔗寞仁酥砂颖晌肖谴乡川害框定页预贯浙榔成膳疯隋嫩妥蹬菏今浪襄黑躺厚怔偏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