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试行)一、中医药保健目的运用祖国医学理论,拟定适合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中医药保健方案,指导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将中医药内容有机地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中,丰富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中医药业务的渠道,开辟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径,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公共卫生保健服务。二、中医药保健服务对象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三、中医药保健服务措施(一)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以中医整体观和中医理论整体系统的认知方式,整体与功能调节的艺术,反映中医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效指导群众实践预防保健。(二)情志调摄:七情是人体对事物的不同反映,强调形神统一和保持“神”的自然稳定调节,移情易性,以情解情,避免七情所伤,防止疾病发生。(三)开展老年人健康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价,重点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和早报告,积极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因素和社会方式。(四)充分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气功、食疗、药膳、保健运动等自然疗法,-2-激发机体抗病能力。(五)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对慢性病人开展康复指导,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康复知识的咨询和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指导。(六)根据一年四季老年人、妇女、儿童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药物和保健品应用指导。(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举办各种培训,提高中医药治疗保健效果。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形式坚持“政府领导,卫生实施”的原则,贯彻落实“网络化、条块结合、就近服务”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中医药保健服务。(一)村卫生室1、宣传中医药保健意义、内容、方法,负责动员辖区内人员积极配合保健服务。2、组织力量对重点人群进行调查登记,征求意见,落实服务需求。(二)乡镇卫生院1、“条块结合,就近服务”,根据有需求的各类人员,由服务人员组成团队,就近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2、医务人员和服务对象商定服务形式,可采取上门服务或预约服务。3、负责对各类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保健技能和保健效果。-3-4、建立服务对象个人健康档案。五、保健效果干预为及时总结保健服务经验,调整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提高服务效果及服务质量,实施保健效果干预。(一)定期总结保健服务开展情况。(二)定期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效果的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加强和服务对象的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及时调整服务方案。六、各类人员中医药保健指导要点(一)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人进入老年时期,天癸不足,体质自然有所变化。如《养老奉亲书·戒忌保护》认为高龄老人气血渐衰,真阳气少,“精血耗竭,神气浮弱”,因而老人疾病常具有同病多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同一病人身上往往出现多种病理变化。例如饮食所伤,除脾胃首当其冲外,还会涉及肝、肾,以致气血、筋骨怯弱难支。因此,老年病辨证多虚,但又不完全是虚。有时也有虚中挟实,正虚邪实,甚至还有正不虚而邪实的。其次,老年人许多征象是老,不是病,如老年人行动迟缓,思维减退,耳不聪,目不明,饮食不香,眠差多梦等现象,这只能说是老的状态,不能说是病,但整个机体和脏腑器官,气血阴阳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又不能单纯认为是老,所以说又是病。著名老中医蒲辅周曾说:“我-4-现在无论是精神、体力都不如健康人,但这是‘老’不是病,不要随便治疗,不过我像一栋旧房子,经不起风雨,易于崩溃。”这就说明老年人容易生病,不高度重视,及时救治,往往带来极坏的后果。还有老年人疾病临床上表现很不典型,往往症状轻而病情重,以肺炎为例,老年人患病时往往无高烧甚至不发烧,咳嗽不明显,吐痰也少,白血球计数也可能不高,只表现为嗜睡,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作ⅹ线检查即可发现有病变。1、饮食养生中医学认为饮食水谷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是供给人体营养物质的根本途径。饮食的正常消化和吸收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延续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体进入老年期后,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因此如果不注意饮食,往往被饮食所伤而危害健康。(1)科学饮食老年人大多肾衰胃虚,由于肾气虚弱,老年人的牙齿易松动无力,甚至脱落。此外,“肾者,胃之关也”,肾气虚弱可使胃肠蠕动减缓,消化能力减弱,在饮食上以松软为好,少吃或不吃油炸、火烤类坚硬食品。在食物烹调上,以蒸、炖、烩为主,有助消化吸收。医学家认为,老年人以食粥养生最佳,尤其是早餐食粥有利养胃。这是因为胃经过一夜蠕动后存食基本排除处于空腹状态,故而饮用稀粥最为适宜。古代老年人在都喜欢软食,并在饮食中掺以一定的药物,称为软食剂,常见的软食剂有粥、-5-馄饨等。反之,煎饼等硬食之物,老年人不宜多吃。老年人多属虚寒之体,因此老年人宜温忌寒,颇有道理。在深秋和冬季,老年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食用具有滋补作用的食品与药膳等,以利保养元气。在热天,则要少食生冷食品,尤其是冷饮,不可过度食用,以防损伤脾胃,引发消化不良、腹痛、腹等病症。此外,中医认为阳虚、寒证疾病应禁忌生冷寒凉食物;阴虚热证疾病,忌辛辣、烟酒及其他热性食物,这对老年人养生亦有裨益。(2)饮食有节“节”是节制、节律,饮食质和量太过或不足,饮食无定时,均可谓之不节。老年人肠胃功能减弱,饮食一定要有节制,适时适量,饥饱适中。切忌暴饮暴食或节制过度。他主张老年人的饮食种类与调配上要合理,认为《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就是说主食、肉类、蔬菜都能养人,有益身体,饮食要多样化,以清淡可口、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为宜。对生冷、辛燥之品,应少食。2、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帝曰:善。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不同,何病之生?岐伯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6-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精神养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特别是老年人具有易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生理特点,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及机体内部衰老变化的影响而发生各种情志变化,这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精神养生在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老年人实行离退休制度。老年人退休、离休后,生活地位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疾病缠身,在情绪上产生一些波动,引起一些心理变化。在行为上表现烦躁易怒,爱发牢骚,或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寝食不安;或孤独,多疑,忧郁,自卑等。这些不良刺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会引起组织、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它可诱发内分泌功能失调,降低免疫能力,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内在的条件。如乳腺的发生就与消极情绪有关。长期的消极情绪又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的心情越是压抑,越容易死于心脏病。实验研究证明,人在愤怒、恐惧、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下,血压明显-7-升高。故经常发怒的人最易患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等。总之,不良情绪不仅可诱发多种疾病,还可使病情日益恶化,最终导致身亡。因此,老年人在患病期间遇事更要随时注意克制自已的情感,从心理上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状态,自觉控制自已的情绪,坦然地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谨慎地应付重大事件,冷静地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分析、判断每一件事;力争做到遇喜不狂,遇悲节哀,遇有气愤之事不暴怒,遇上不顺利的逆境不绝望。要求老年人能宽容、体谅,能自我安慰、自我调节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种种烦恼。此时应根据自己的工作及新的生活环境的特点,给自己制定有意义的作息时间表,进行一些社会调查咨询、写回忆录、学点书法等,使之脱离寂寞单调感。3、起居调理养生,四时有序(1)四季养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篇提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髮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匆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8-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形],收摄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飱泄,奉藏者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人们根据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变化,总结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发展规律。中医认为,人体在四季中也有这种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们的生活起居和思想情绪都要求适应这种规律。一般说来,春回大地,气候转暖,阳气生发,万物发萌,此时气候乍热风气盛,老年人之宿疾最易复发,要防止风邪侵袭,预防感冒以及气管炎的发作。老年人可以适当地踏青散步,让身体沐浴在春光之中,接受微风的拂煦,吸收大自然的活力。夏季日照长,阳光充沛,万物生长旺盛。如能适应夏季气候,正确调养,人们就可以使机体积蓄充足的阳气,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能力,为适应冬季的严寒气候做好准备。夏季暑气逼人,老人应注意避暑,不宜过于贪凉。老人要经常洗澡,以使皮肤疏松,体内的阳热之气得以发泄,同时炎热气候下要调息静心,避免发怒。-9-秋季气候转凉,天高气爽,燥气较盛,须防秋燥。深秋时期,秋风劲急,万物萧条,此时老人活动相应地逐渐减少,注意收敛神气,为身体内部阳气的潜藏做好准备。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闭藏,阴寒之气较盛,老人更需避寒保暖,以维护阳气不使外泄,锻炼亦应以室内为主,随时注意养精蓄锐,从而迎接来年春天之升发。(2)起居有时起居作息有常,遵循生活规律,也是强身延年的关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有季节卧起早晚之宜,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是指人的起居,要符合季节、气候的变化。一天之中,无论工作、学习还是娱乐也要合理安排,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且能增加生活的情趣。(3)运动有法老年人一般好静不好动,而生命又在于运动,因此必须劳逸适度。高师指出,老年人不宜强度大的劳动,但进行轻微的劳动、运动是十分必要的。如打太极拳、八段锦或练习剑术等,都可以坚持,这样既可以健身,又可以防病。有的老年人长期练太极拳,高血压病得到控制。假如体质较弱者,可采用散步、养花等,锻炼时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久而必见功效。总之,采用正确的运动方法,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一种积极方法,对于延年益寿将大有裨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10-二】“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兵],不亦晚乎?”因此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方法指导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妇女、亚健康等重点人群开展养生保健。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结合现代理疗方法,对中风后遗症、伤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咨询及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科普活动,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识,推广使用有中医药特色的健康处方,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二)妇女中医药保健指导妇女在解剖上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特点,其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某些方面与男子有所不同。1、经期保健《景岳全书•妇人规》论月经病的病因时说:“盖其病之肇端,则或思虑,或由郁怒,或以积劳,或以六淫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