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核心素养成功摆渡学生——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陈远霞如果学生是求学路上的朝圣者那么老师就是此岸到彼岸的摆渡人一、十多年课改基本情况1、取得的成效(1)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民主、开放、尊重)(2)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得以转变(老师主导、学生主体)(3)评价方式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过程、多元、开放、综合)(4)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5)课程培训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得到重视一、十多年课改基本情况2、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膨胀:就深不就简,就多不就少,盲目增加学生负担简化:重视即时性目标,忽视发展性目标(2)“对话”的形式主义倾向,合作学习成摆设漫天讨论—一问到底—多元误读—一律表扬—请君入瓮(3)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4)读书与写字没有得到重视(5)教师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机智亟待加强(6)教师的视角没转换(学生视角与教师视角差异形成教学隔膜,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学科课程标准——是什么学科课程内容——教什么学科教材内容——用什么来教学科教学内容——最好用什么来教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七个坚持四个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坚持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的课程目标。2、坚持“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训练立意——素养立意“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养成”:激发、培育、养成、熏陶感染----,多方面信息,多种方式和力量,多渠道,自我建构、生成。语文“素养”的外延1.必要的语文知识——汉字、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知识2.丰富的语料积累——识字量、词汇量、语段积累、成篇积累3.熟练的语言技能——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语感。4.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5.深厚的文化素养——高尚情操和趣味、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科学态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6.高雅的言谈举止——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和他人沟通和交际的素养。………………3.底线标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4.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人文性、实践性,以及汉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人文性特点(与自然学科不同:主观、具体、模糊,不确定性、熏陶感染)实践性特点(感性特征、实际运用,程序性知识而非陈述性知识——语文知识学习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语文实践。)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规律的把握,语感,整体把握)5.坚持推进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接受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表象学习——探究学习评价方式:分数量化的单一模式——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始终适应时代的变化。三、新课程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2、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4、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5、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语文教学的新要求。立德树人自我意识、人权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商品意识、创新意识、全球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仁爱意识、评判意识、合作意识妥协意识、双赢意识、诚信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怜悯意识生命意识、达观意识、科学意识、文化意识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提出新要求。例如,关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有价值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例如:网络环境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微信平台、QQ平台、网站学习等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追求创新,是这个时代的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中的主旋律。在语文课程中,应该逐渐改变“告诉式”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学习从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和事实中发现问题。个体表达中,努力摆脱模式化的套路,寻求语言运用的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创设生动、活泼、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获得充分展示自己语文学习成果的机会。进一步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是要通过运用语言文字的范例和实践,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在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并准备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关于汉字教育社会现象: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偏低,提笔忘字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提出汉字教育的新理念,要求不能以纯粹的工具观来看待汉字学习和教学,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其次,强调要帮助学生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保持正确的写字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第三,在“附录”中新增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依据。第四、高中选修教材设置了《语言文字运用》课目。(1)练字:速度+质量(2)书法审美教育(3)汉字起源趣谈四、当前语文教学应重视的环节1.抓好“读书积累”这一根本环节读书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1)要确保实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所要求的“背诵”目标——80篇(段)。“复读、复背”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诗文160篇(段)。高中学生复读复背小学、初中要求背诵的诗文(2)要让学生熟读每一篇课文。可在开始学习新课文之前,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注释、词典,学习生词,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初步读熟课文。(3)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4)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在三年内重点读好2至3本比较有分量的书,帮助他们初步掌握读书的方法。对于高中学生,建议读一本长篇小说、一本议论文集以《读水浒,学语文》阅读为例一读故事,能复述片段。二读人物,能描述对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特征。三读场景,能描述对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说出有关场景描写的作用。四读语言,能摘出精彩的语言片段,尝试说出作品的语言风格。以上主要是感性地学习,感受、品味,让学生进入作品,和作品中的人、事、物对话,许多人往往会把自己想象成为故事人物中的一员。然后从作品中退出来,和作者对话,讨论作品的思想、情怀、人文精神等问题。五读,讨论其文学价值六读用现代观念讨论作品的价值观七读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作者和作品的思想观念八读专题讨论,人物专论,语言(方言)专论,艺术成就专论,等等。可以选读其他有分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2.抓好梳理(1)阶段梳理。每隔一个阶段进行一次“盘点”,通过“温故”,获得“新知”,从而促进积累的升华,提高积累的质量。(2)分类梳理。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归类整理,积累各种素材,加深认识,增厚学养。(3)知识梳理。将语言材料、语言运用现象和有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如:语病归纳分析(从案例入手),常见错别字归类,词句结构归类、修辞手法归类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归类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归类3.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语用交际动态)阅读教学要紧扣语言文字的运用。(1)讨论作品,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品味、咀嚼,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在语言文字中寻找依据。不能脱离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况来讨论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教学应在作品“怎么说”,而不是“说了什么”上下工夫。(2)学习语文的功夫,应该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内化、运用上,不能“就文教文”,而要“文为我用”。4.注意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应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与“教”的关系。教师的“教”须根据学生的“学”来定位。(1)要深入研究教材,确定学生在各个阶段里应该学到的内容。(2)应将学生的“如何学”放在第一位,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需要,研究他们喜欢怎么学,适合怎么学。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上多动脑筋。(3)要努力改正和防止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偏差,在学习方式方法上下工夫,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告别以教师“讲”为基本形式的“告诉式”教学,更要摒弃表演的色彩。5.注意语文学习活动的实际效果(1)在“阅读”“写作”等常规环节外,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具体的课程资源,在课内和课外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如:每节课安排5分钟左右“讲述”(复述报刊电视某部分的内容,并加以评点;演讲,阐发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再如,举办读书报告会、学习成果展示会、朗诵会、辩论会、专题讨论、调查访问,等等。(2)开展活动,应有具体的目标要求,须讲究实际效果,要反对花哨的表面文章。(3)学生全员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分析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和特点。(4)语文学习活动,应该丰富多样,根据内容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开创新形式,防止产生单调乏味的局面。(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差异)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施策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实施策略关键词一:立德树人关键词二:语文素养关键词三:阅读体系关键词四:写作体系今秋七年级“部编教材”如何体现课标立德树人立德树人12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教育传统文化国家主权与海洋意识语文学习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A教读B课内自读C课外自读D整本书阅读阅读体系•每单元推荐3—5篇•教读课文2—3课,自读课文1—2课•每册推荐6部•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课内外阅读,强调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结构体系1.读写配合2.阅读:双线组元3.写作:独立专题4.综合性学习:三个系列5.名著导读:聚焦读书方法6.课外古诗词诵读:7.补白:知识补给站板块聚焦读写配合双线组元人文主题一课一得记叙语文要素一般写作能力描写抒情阅读写作配合巩固阅读:双线组元•四季美景•动物与人•科幻探险•人生之舟•想象之翼•生活哲理•修身正己•至爱亲情•学习生活•群星闪耀•凡人小事•热爱祖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维度之一:人文主题阅读:双线组元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阅读方法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维度之二:语文要素阅读:双线组元七年级上册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感情把握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概括文章中心发挥联想想象七年级下册把握人物特征掌握叙事角度和详略了解抒情方式感受文章风格学有心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