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28在“国家生态区”创建总结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印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在“国家生态区”创建总结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沈瑞卿(2010年1月28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国家生态区”创建总结表彰暨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回顾总结武进生态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隆重表彰在生态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面开启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篇章。2006年3月,区委、区政府发出了“百万人民齐动员,誓把武进焕新颜”的动员令,武进从此驶上了生态创建的快车道,“全国生态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和“国家生态区”创建实现了“三级跳”,全国环境优美镇创建实现了“满堂红”,各类“绿色细胞”创建实现了“花满园”。我们在赢得了一座座奖杯的同时,更赢得了百万人民称赞的口碑。如今的武进,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们始终坚持把“绿色现代化”作为追求的目标,把“绿色政绩观”作为干部的考量,把“绿色执政力”作为提升的重点,强化重大事项科学论证和环境评估的“第一审批权”,率先执行环保考核分值两倍于GDP考核分值的评价考核制,严格实行年度评优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形成了贯穿于决策、管理和执行全过程的“生态行政”制度体系。同时,我们注重通过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来聚人心、增合力、快推进,不断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把全社会的热情和2激情,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生态建设上来。在推进生态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区委、区政府靠前指挥,现场督战;各镇、开发区攻坚克难,强势推进;各机关部门勇挑重担,协调作战;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主动投入;广大群众激情高涨,积极参与,“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算是现代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广泛共识。如今的武进,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日益强化。我们把生态创建作为提升武进生态环境水平的重要抓手,建立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牵头、部门协调、公众参与”的生态创建机制,全区上下“千军万马抓环境,众志成城创生态”的生动局面全面展现。四年来,全区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达109.6亿元,2009年环保投资占GDP比例达到3.5%。我们强势推进“污水处理、废物处置、废气控制、节能减排、城乡绿化、生态修复”等六大工程建设,1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100个村污水集中处理点先后建成投运,固体废弃物处置平台初步搭建,废气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完成;新增绿化面积近10万亩,为前20年的总和。我们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中心城区“五河整治”[1]、“千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2]、“镇村环境综合整治”、“128环境综合整治”[3]、“五化三有”[4]、“三清一绿”[5]等专项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我们重点开展水环境整治,用三年时间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三条主要入太河流主要污染物指标基本达到四类水标准,其中漕桥河水质提前三年达到省入太河流水质目标;四年共清理太湖淤泥3.8平方公里、86万方,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西太湖整治保护利用工程全面展开,退田还湖工作按照规划加快推进,湖面清淤4.8平方公里、150万方,拆除围网5.4万亩,西太湖水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累计共清理河道3528条、951公里,清理村庄河塘10457处。我们积极开展绿色细胞建设活动,三分之二的行政村成为“生态村”,超过一半的社区成为“绿色社区”,129所学校成为“绿色学校”,144家企业成为“环境友好企业”,560家企业通过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一个个“绿色细胞”在武进大地生根发芽、绿意盎然。如今的武进,节能高效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们紧紧围绕“一产调优增效、二产调强提质、三产调大提速”的总体思路,以“八大园区”[6]为载体,以“五大产业”[7]为龙头,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努力加快产业生态化转型,重点打造“绿色经济”。我们积极发展高效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比重,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特色农业,目前,全区三品种植面积超过44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已达31.8万亩。我们重点打造现代新型工业,围绕“压缩、调整、集中、做强”的方针,积极鼓励高科技、无污染产业发展。产业集聚度大幅提高,从2006年起,所有新办工业项目全部进入园区,2009年各类园区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区比重已达72.5%,两个省级开发区均创成了省级生态园区。以“五大产业”为代表的低碳工业蓬勃发展,去年五大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了61%。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持续加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四年来,累计关停污染企业和项目845个,实行排污提标改造企业926家,161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0%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均减少了50%以上。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武进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重点培育了中天钢铁、鑫瑞特钢、天香集团等循环经济典型,建成了淹城森林公园等一批服务业循环经济示范点,投入15亿元建设了中国·常州再生资源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了产值超百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城4区“退二进三”为发展方向,强化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一大批重点服务业市场蓬勃兴起,业绩喜人,四年来全区服务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了30%,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了5个百分点。如今的武进,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赏心悦目。四年前,武进虽号称江南水乡,却河水黑臭难见鱼虾,绿化量小不成气候;虽扼守沪宁中枢,却道路狭窄通行不畅,基础设施明显滞后;虽属于发达地区,却城乡面貌乏善可陈,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四年的生态创建,武进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改善,武进的环境面貌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大提升,武进的整体形象迎来了改天换地的大变样。如今的武进,全区森林覆盖率比四年前增加了8.7个百分点,达到20.2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四年前增加了30天,达到了342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比四年前上升了28.9分,达到了86分。充满活力的现代城、花果飘香的新农村、清新秀美的太湖湾、碧波花海的西太湖、绿意苍翠的古淹城以及一块块休闲绿地、一汪汪清澈水面、一个个生态园区、一条条绿色走廊,共同勾勒出一幅“花都水城,诗画江南”的唯美景致。在最新一次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公布的“公众对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中,武进的满意率达到了98%,名列全省前茅。我们深深感到,近年来武进的生态建设历程,是百万武进人民改天换地、再造山河的伟大实践,是武进生态建设史上最为壮丽、最为感人的宏大史诗,它所反映出的是现代武进着眼长远、科学发展的生动写照,所反映出的是各级干部争先进位、勇攀高峰的执着追求,所反映出的是广大企业家勇担责任、砥砺奋进的时代风格,所反映出的是百万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优良传统。成绩的取得饱含着省市各级领导的殷切期盼,凝聚了所有建设者的辛勤汗水,折射出广大党员干部的强大力量。尤其是今天受到表彰的82个先进5集体、70位先进个人,你们都是武进生态建设事业的有功之臣,你们为武进建设发展吃的苦、出的力、淌的汗,将牢记在百万人民的脑海心中、驻留在绿色武进的每个角落、记载在武进发展的光辉史册!在此,我代表百万武进人民,向所有为武进的生态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集体个人,向长期以来始终关心支持武进生态建设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志们,生态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起点。生态文明建设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和趋势,“国家生态区”的牌子我们虽然已经顺利摘下,但建设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依然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生态建设仍将是我们执政的重点、工作的要点和考核的关键点。下面,我就加快推进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讲三个方面意见:一、要高瞻远瞩明方向,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协调的高级文明,是人类社会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理智选择,是人类文明从农耕社会的黄色文明到工业社会的黑色文明再走向生态社会的绿色文明的最终归宿。从改善生态环境到建设生态文明,看似只有一小步,实质上凸现了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对于一个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从党的十六大把生态环境改善确定为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目标,到2003年国务院提出21世纪生态建设的总体战略构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逐步清晰。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命题,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和措施,这是我们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升华完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过去几百年,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几6乎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我们如果不吸取前车之鉴,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不仅我们所追求的科学发展将步履维艰,甚至现有的发展成果,也会因将来过高的治理成本而前功尽弃。我们所要建设的生态文明,就是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协调发展,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和共处共融,就是强调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觉与自律,这些主要特征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高度吻合,因此,生态文明观根植于科学发展观之中,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2、生态文明建设是争先进位的当务之急。当前的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生态环境、和谐程度等综合实力的比拼,特别是生态文明水平与区域综合实力的关联程度正越来越高。从去年中国首份省市区生态文明水平排名情况来看,名列前茅的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同时,当综合实力达到一个新水平,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应提升。实践经验表明,从环境恶化到环境优化的发展过程,一般在人均GDP五千到一万美元出现生态拐点。目前我区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已处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时期。放眼周边地区,苏南第一方阵的张家港、常熟、昆山、江阴、太仓和我区都已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区)。与上述地区相比,我们在生态建设的“赛跑”中,虽然这几年大步赶超,已经缩小了差距甚至达到了齐头并进的地步,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有些方面基础还不牢固,难点仍然很多,必须用强劲的“途中跑”和全力的“冲刺跑”来快步前进,切实增强“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紧迫感,以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起点、严要求和快推进,积极增创区域竞争的新优势,牢牢保持住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一方阵的领先7地位。3、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型升级的动力之源。建立在高消耗基础上的粗放式增长,就像建造在沙滩上的高楼,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只有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才具有牢不可破的强大后劲。回顾历史,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资源消耗型的发展之路,当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提供动力的煤炭石油越来越贵,曾经清澈的江河湖泊越来越黑,维系这种发展方式的资源支撑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特别是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给传统产业又一次敲响了警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把发展的方式从环境的捆绑中挣脱出来,从资源的束缚中突破出来,从传统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回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以最短的阵痛搏取最美好的未来。早晚都要丢掉的东西,晚丢不如早丢,丢了毫无牵挂、一身轻松,丢了可以大刀阔斧、义无反顾,丢了才能把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之剑”握得更紧、抓得更牢。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地、尽快地、高效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争取早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4、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制约的明智之选。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是解决环境容量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吸引外来投资的一大筹码,可谓破解要素制约的有效途径。发展的瓶颈制约是每个地方都绕不开的难题,当大家手中可打的牌相差无几的时候,谁能握有一张王牌,谁就能决定胜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王牌,因为吸引投资的政策是有底线的,但吸引客商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