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五、艺术成就(一)古代艺术成就1、书法艺术(1)篆书大篆—史籀---石鼓文小篆—李斯---《泰山刻记》---中国最早的标准文字(2)隶书秦隶(古隶)汉隶(今隶)---东汉时期,成为官定标准字体(3)楷书—正书,真书汉末钟繇创始“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唐)、赵孟頫(元)唐欧阳询(欧体)其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世称“唐人楷书第一”。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唐颜真卿(颜体)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唐柳公权(柳体)其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世称“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元赵孟頫(赵体)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4)行书创始人:刘德升(东汉)王羲之(东晋)--“书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献之—“小圣”颜真卿(唐)--《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5)草书章草:史游今草:张芝狂草:张旭(“草圣”)—“一笔书”、“连绵书”二、戏曲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因地域差异形成丰富多彩的剧种。起源于原始的乐舞,元杂剧成就高,关汉卿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比他早300年。明朝汤显祖《牡丹亭》。清朝戏曲更为普及,棒子、川剧、秦腔、豫剧等多达十种,国粹京剧发展起来。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已有200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八十大寿),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四大角色行当:生、旦、净、丑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根据其年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不同的种类。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等。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旦,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青衣、花旦、花衫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类别。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刀马旦是要能唱、能念、能做、能打的,多是女将,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净角是京剧表演主要行当之一,俗称花脸。大多扮演性格、品质、相貌特异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妆运用图案化的脸谱为标志,音色宏亮宽阔,演唱风格粗壮浑厚,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包拯曹操文丑:指那些不具武艺的滑稽人物,脸谱勾豆腐块。丑,指那些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武丑:指那些身具武艺的滑稽人物。唱是戏曲演出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京剧艺术的四功:唱、念、做、打念是戏曲演出中对人物间的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做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戏曲的做,多为程式性的动作,大都写意。打也叫“开打”,有时表现两人的对打,有的则是集体的战争场面。戏曲的开打具有极强的舞蹈性、程式性。欣赏片段五法: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发(甩发技术)、步(台步)五法:手、眼、身、发(法)、步手(手势)眼神发身(身段)步(五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