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情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巧设问题情境,开启成功课堂之门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育目的在于育人,教学不应只是“授人以鱼”,而应是“授人以渔”。数学学科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走自主学习和探求知识之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意向,引起学生的认识需要,这就需要创设一种学习气氛,创设一种问题情境。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课堂的活力?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及精心引导,能激起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再通过准确设置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也实现了新课程要求的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通过探索性、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什么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或条件下)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答的问题,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它是构成教学活动的环境,是学生产生学科学习行为的条件,是一种学习情境。它是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的恰当程序的冲突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思维定向的一种情境,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求知欲,以其求知热情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所以说,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2.创设问题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并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力,创设美好的数学情境教学,以便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是以技术素养为课程核心展开的,需要在教学心智活动和操作活动中运用知识经验,让学生学会观察与分析,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和计算机所特有的跳跃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学好信息技术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研究计算机科学的能力。而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与思考,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创设问题情境为课堂互动打好基础,有效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3.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问题情境3.1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情境来源于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课是一种特殊的实践与认识的统一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学生智力与能力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又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学习实际,所以在课程中部分内容可采用实际问题情境来创设。如学习文字输入方法时,我采用的问题情境是由学习委员拿出一本中学生杂志,告诉大家学校要求本周每班要出一期电子版阅读周刊,现在需要把这本杂专上的两篇文章输入到电脑,我就提问学生如何才能最快的把这篇文章输入电脑呢,有学生回答是让输入文字快的同学输入杂志内容,有的同学说可以采用扫描方法,通过提问与总结最快的方法,我恰当地导入了OCX文字识别软件及其应用;接下来我又让学习委员拿出两篇手写稿的文章,提问同学们,这篇文章用扫描的方法好不好,经过刚才的实践同学们回答,手写的不太好识别,那还有什么方法呢?我就提示同学,我们都在电脑上录过音,能不能把文章通过录音录入到电子文档,由此展示出问题及方法,学习了word2003的语音录入及语音录入软件的使用。再如,在讲声音的编辑与处理时,我通过播放两首不同的彩铃音乐让同学们聆听,并让同学们比较出彩铃音和原音有什么不同之处,由此引出了声音的剪辑、效果设置、录音等声音处理的相关知识,让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创作学习。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更乐于接受,乐于完成任务。3.2创设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梯度及难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设问题情境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现有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即学生知道一些,但仅凭已有的知识不能完全解决,即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能有效地驱使有目的探索。例如,我在讲图像处理时,我展示了我小时侯的一些黑白旧照片,这些照片大都被弄脏或有裂纹,这些照片通过我处理后,接下来任务中给同学们展示出被修补的照片,给衣服变颜色的照片,替换背景的照片,设置相应滤镜效果及文字的照片,通过我一步步设置问题情境,抓住同学们好奇的心理,成功地完成图像的选取、复制、粘贴、修补,旋转、调节色彩、图层样式、文字及滤镜等一系列的教学目标及任务,学生也能通过这些例子举一反三,能制作出有创意的计算机图片作品,完成的作品质量相当高。3.3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认知冲突,理解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问题学生认为是想当然的事情,没有想过去了解,或者教师讲过后学生也不一定记得,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实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才能真正的从本质上了解问题的实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网络模块双绞线制作时,我让同学分组操作连接两台电脑以实现文件共享,我发给每组的双绞线在制作时故意做成排线是错乱的,在同学们联网设置好后还是找不到另一台计算机,不能实现文件共享,这时同学们开始着急并找原因,同学们平时很少注意到线的问题,只认为自己的设置有问题,这时我用图片展示了双绞线连接排列的两种方法,双机直连的网线最好使用交叉线,学生通过学习,动手制作进而掌握了交叉线、直通线的连接方法、及使用设备,并了解了双绞线的每条线的作用不同,有的用于发送,有的用于接收等,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全面地了解有关双绞线的知识,并且学会了制作不同类型的双绞线,每组都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本节课问题情境的设计在学生思维活跃时,学习兴趣高涨时,操作突然“卡壳”时才适时地引入双绞线的新知,达到较好的效果。3.4问题情境的设计要有新颖性、趣味性、创造性。信息技术课比较贴近现实,有着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并且目前也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营造创作动机,不仅是学习的动力,而且也是创造的起点。例如在讲授“VB程序设计”时,适时地发送给学生我利用VB制作的有学校背景及显示时间日期的计算机器让他们练习使用;给他演示驾车旅游的最短路径问题;学生们感觉很有趣,对计算机的功能如此强大,而操作简单感到十分惊讶,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创造的学习欲望。3.5问题情境的设置可以整合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更加有利用于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魅力。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学习平台,在设计问题情境引入任务时可以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帮助梳理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在网页制作中,我呈现住届学生制作的主题网站,如红树林的保护、珠海百岛之游、珠海历代名人探访等精美贴近生活的网页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创作动机。利用学生学习网页制作活动课和其他课程(如历史、地理、学校与周边社会的信息环境等)来组合,并协调这些环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关注自然、深入社会、体验人生、珍惜生活,并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但问题情境的设计还是主要着眼于达成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4.设计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问题一个好的情境设计几乎等于一堂好课。但问题情境的设计源于教材的难点、重点,涉及社会热点,必须触及学生的兴奋点。问题情境设计时要整体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巧妙设题,分析新知识点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及需求,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力求做到:教师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而深。难度过易,失去探索性;过难,学生难以着手。另外切忌“满堂问”,问题并非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而应保持一定的尺度(数量适宜、难易适度),问题设计要有一定艺术性、启发性、诱导性,但应警惕和避免绚丽多彩、牵强附会、虚假造作、热闹浮躁的“问题”情境充斥课堂,让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总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在问题情境能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情况下,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多多表扬、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寻找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数学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如在“方案设计”一节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入:一农夫带有鸡、狗和米三样东西。现农夫要渡河,而船只能承载农夫和鸡、狗、米中其中的一样。如果农夫不在场,鸡要吃米,狗要吃鸡。请问农夫应怎样渡河才能使鸡、狗、米都丝毫无损?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十分浓厚,让学生小组讨论,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加强所创设的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增强应用意识数学是一项需要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2、创设“温故知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少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类似之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在提问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意设置提问,将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例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时,首先可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步骤是什么?”然后再问:“你们能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来解不等式2x12和2(23x)x+1吗?”于是学生们都会跃跃欲试地去解不等式。这样提问,能促使学生迫不急待地将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的对象迁移到未知的对象上去。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用旧知识作铺垫,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创设迁移情境,引导学生对照比较;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层层设问,促使学生的思维简约、跳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去“想”,并帮助学生学会“想”。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在教学中做到同化中有顺应,顺应中尽可能先同化,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3、创设直观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如利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等软件动态的演示函数图象,形象直观的效果,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蕴含着很好的思维情境。学生在尝试了探索、发现后的乐趣和成功的满足后印象深刻,学习信心倍增,从而能较快地牢固地接收新知识。4、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古希腊一位将军要从A地出发到河边(如下图MN)去饮马,然后再回到驻地B。问怎样选择饮马地点,才能使路程最短?为什么?这一问题情境既体现了问题的现实性及应用性,又包含有丰富的数学价值。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交流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1、创设疑惑陷阱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设疑惑陷阱情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