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3(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A.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堕落B.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C.开近代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D.是主持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解析:主要应从其首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答案:C2.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B.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发展资本主义C.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改革中国的政治制度D.保持与各国的“友好关系”,以维护清朝统治解析:主要应从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分析,其目的应是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答案:A3.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答案:D4.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材料体现的思想观点是()A.法律至上人民主权B.自由平等三权分立C.主权在民民主共和D.法律至上社会契约解析:依据材料中“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或“操于众人”不同的作用可得出:人民主2权、法律至上。答案:A5.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解析: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二者的共同主张,故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6.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主要的区别是()A.革命或改革性质不同B.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C.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D.革命或改革的结局不同解析: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而维新派主张用和平改良方式实行变法,所以对待清政府的态度不同。答案:C7.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便不能发达。”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解析: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胡适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两项错误。答案:B8.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3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A.中学应充分世界化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由“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可知,胡适主张让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触,故A项正确。由“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可知,胡适并不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故B、C两项均错误。D项是洋务派的主张。答案:A9.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其主要原因是()A.许多先进知识分子在北大任教B.蔡元培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C.新文化运动兴起前北大的学术研究气氛不浓厚D.办学者锐意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解析:首先排除C项,它根本不是原因。A、B、D三项都是原因,但B项是主要原因。答案:B10.下列是近代中国人的著述或创办的报刊,其主张不能够反映当时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前进方向的是()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海国图志》主张在技术层面上学习西方,不属于政治文明。答案:A1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危亡,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4答案:B12.胡适曾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这表明他()A.彻底否定古代文学B.宣扬民主与科学精神C.倡导进行文学改良D.主张文学上的民族主义解析:从材料中“言之有物”“讲求文法”可知是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内容,故选C。答案:C13.明朝后期李贽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A.自相矛盾B.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解析:三者都是为我所用,否定或肯定孔子,李贽和陈独秀是反封建的先驱,康有为这样做是为了给改革提供舆论支持。三者本质上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答案:B14.为了迎接学业水平考试,某同学在复习中整理了一份学习图示,根据图示已呈现的内容,在________处应填写()A.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中体西用”的思想C.马克思主义思想D.三民主义的内容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从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答案:A15.“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5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兴起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题干“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说明发源的国家地理位置靠近北极地区,处于近东,“民国七年”是指1918年,由此判断应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故选B。答案:B16.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①创办各类刊物②翻译和撰写宣传文章③组建研究会和早期共产党组织④大力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包括①②③④,故选D。答案:D17.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新文化运动C.社会主义的发展D.资产阶级的灭亡解析:《庶民的胜利》发表于1918年.是宣传十月革命的文章,这里的“潮流”应当提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答案:C18.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A.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和方向B.急功近利,试图仅靠文化运动改造社会C.脱离群众,运动仅限于知识分子范围D.在思想方法上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中,“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范围较小。A、B、D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答案:C19.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6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的封建思想。A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项不符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C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要内容。答案:D20.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体现是()A.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C.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D.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析:该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题干强调“‘新’发展……体现”,题项列出了“体现”内容;经分析可知,A、B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出的;C项是“新发展的体现”。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21题20分,22题15分,23题15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魏源《海国图志·议战》材料二《请定立宪开国会折》载:“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三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魏源对“夷”有何认识?“制夷”的本质是什么?(5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什么。比起魏源,康有为在学习西方方面有什么进步性?(5分)(3)从材料三看,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5分)(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西学”认识的发展趋势。(5分)答案:(1)西方国家的军事装备、军队的训练、管理等方面优于中国,中国需了解西方情况,向西方学习,抵御外国的侵略。(2)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仅学习西方,了解西方的军事和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方法上主张暴力革命以推翻满清政府;目的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由盲目排外到主动学习;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由宣传思想到付诸实践。22.阅读下列材料:7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请回答:(1)材料一的作者是谁?该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2)材料二的作者同康有为等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推行了什么变法?这一变法在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5分)(3)材料三提出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相比,“新”在哪里?(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主要依据教材,并结合材料即可作答。答案:(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3)民主与科学。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陈独秀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