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国庆黄金周接待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621•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9年12月第24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09,Vol.24,No.12·综述·昀近,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称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糖尿病国家,患病人数约4000万[1],而糖尿病前期是一种处于葡萄糖代谢正常与糖尿病(DM)之间的异常状态,包括糖耐量低减(IGT)、空腹血糖受损(IFG)、IFG合并IGT状态,此3者统称为糖调节受损(IGR)。有关调查结果[2]表明,我国IGR人群中此3者分别占50%、30%和20%左右。观察研究[3]显示,在3-5年后约25%IGR患者进展为DM,长时间观察则更多。同时,近几十年国际大型预防DM临床试验表明,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中25%-60%可以避免发展为DM。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阻断或减缓DM发生,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尽管这些国际大型研究为糖尿病的预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暴露了不足,如西药的毒副作用、患者的依从性以及药物的经济学问题等。为了更好地开展糖尿病的预防工作,全世界都在积极探讨切实可行的预防方法。中医历来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本身正具备这样的潜力可供挖掘,再加上其毒副作用小、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使得中医药预防糖尿病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对糖尿病前期干预现状,笔者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发表时间限定为“2004-2008”。检索词为糖尿病前期、糖耐量低减、空腹血糖受损、糖调节受损、中医药、中成药。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或临床对照试验,并排除重复发表,病例观察报告、中西医结合干预、中药为阳性对照药以及各组病例数少于20例的试验,共有28篇纳入本研究。按照试验设计类型分为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以及3组比较,进行归类描述。方法1.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1针对IGR的干预纳入8篇,研究信息包括:样本量(T和C)、干预措施(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疗程、有无追踪、中间指标、终点指标及疗效结果。见表1。1.2针对IGT的干预纳入11篇,研究信息条目同表1,见表2。2.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针对IGR的干预纳入1篇[23],其余5篇针对IGT的干预。条目中除将空白对照组改为阳性对照组外,其余同表1-表2。见表3。3.3组比较纳入3篇,均是针对IGT的干预。研究信息条目除样本量、干预措施各加一组外,其余均同表1-表3。见表4。近5年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进展*徐宏娟1,任明1,商洪才1,郭利平2(1天津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天津300193)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中医药;临床研究;综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No.2009CB523003)通讯作者:商洪才,天津市南开区玉泉路88号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院,邮编:300193,电话:022-27493265E-mail:shanghongcai@foxmail.com文章编号[4][5][6][7][8][9][10][11]T4234437880423081C4034417855233078治疗组护本回逆方+LS化浊抑糖丸+LS消渴康胶囊+LS疏肝健脾化痰方+LS①肝郁气滞:柴胡疏肝散②胃强脾弱:半夏泻心汤合参苓白术散③痰浊中阻:二陈汤+LS加味六君子汤+LS首杞胶囊+LS金芪降糖片+宣传教育空白对照组LSLS安慰剂+LSLSLSLSLS宣传教育疗程6月2月6月3月3月10周3月24月有无追踪无无无1年无无无无中间指标血糖、血脂、血流变血糖、血脂、BP、BMI血糖、血脂血糖、血脂、HbA1c、症状血糖、血脂、BP、症状血糖、血脂、HbA1c、BMI血糖、血脂、FINS、2hINS、HbA1c、BMI、WHR血糖终点指标糖耐量转归治愈例数糖耐量转归无无无无糖耐量转归疗效结果T优于C(血糖、血脂);T转DM1例,NGT31例;C转6、18例T总有效率优于C;T治愈27例,C为19例T组内血糖、血脂改善(P0.05);T转NGT27例;C转14例,另DM1例T总有效率优于CT优于C(血糖、症状),并随疗程(1、2、3月)的增加差异尤为显著T总有效率优于C除WHR指标外,其他各指标T均优于CT组内血糖改善(P0.05);T转DM10例,NGT35例;C转21、3例样本量干预措施表18篇纳入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研究信息(IGR)注:T:治疗组;C:对照组;BP:血压;HbA1C:糖化血红蛋白;BMI:体质量指数;FINS:空腹胰岛素;2hINS:餐后2h胰岛素;WHR:腰臀比;糖耐量转归:涉及DM和糖耐量正常(NGT)例数;LS: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宣传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等;优于:P0.05或P0.01。下表同。•1622•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9年12月第24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09,Vol.24,No.12归类描述1.研究现状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中医药在降糖降脂以及降低DM发病率等方面均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与西药比较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在用药上种类繁多,采用自拟方或本院制剂14篇,古方专方7篇,中成药6篇,单味药1篇。在治法上,包括清热益气滋阴法、疏肝健脾益肾法、活血化瘀通络法、消食化痰祛浊法。药味上,多用补气药(生黄芪、人参、山药等),清热药(黄连、黄芩、葛根、金银花等),滋阴药(生熟地黄、麦冬、女贞子等),活血药(丹参、牡丹皮、三七等),虫类药(地龙、僵蚕等),消食药(焦三仙等),淡渗利湿药(茯苓、薏苡仁等)以及祛痰药(瓜蒌、贝母等)。2.存在问题然而目前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存在诸多的不足,主要体现:①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如随机方法的应用,28篇均提到“随机”二字,仅4篇[11,16,29,30]描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隐蔽分组1篇[30];盲法使用,1篇双盲[30],1篇单盲[6];描述失访6篇[10,11,14,16,29,30],且均未提示采用意向性分析;②疗程时限长短不一,如昀短4周,中药疗效恐难体现;昀长2年,病人的依从性控制未提及;此外,描述停药后追踪3篇[7,12,25],后效应恐不充分;③有效性评价更多局限于血糖、血脂等中间指标(实验室指标),结合终点指标(糖耐量转归及DM发病率)评价12篇;④安全性评价不够重视,描述不良反应6篇[9,10,11,25,26,30];⑤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不规范,自拟方或院内制剂质控标准的不统一以及方剂中有效成分作用机制的不明确等。以上不足均可能导致临床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外推性不强,文章编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T8641463125323254322440C8220443326303051302240治疗组消渴化瘀片+LS益气滋阴中药配方颗粒+LS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冻干粉胶囊+LS芪麦降糖饮+LS降糖补肾方+LS益气养阴疏肝中药+LS糖利平胶囊+LS补阳还五汤加味+LS丹蛭降糖胶囊+LS六味地黄丸合黄连素+LS益气健脾、祛湿化瘀类中药+LS空白对照组LSLSLSLSLSLSLSLSLSLSLS疗程2月12月12月12月12月4月6月2月3月1月4月有无追踪1年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中间指标血糖、血脂、HbA1c血糖、血脂、FINS、HbA1c血糖、血脂、HbA1c、FINS、IR、BMI血糖、FINS、IAI血糖、血脂、FINS、BMI血糖、HbA1c血糖、血脂、FINS、HbA1c血糖、血脂、FINS、IAI血糖、FINS、TG、症状积分血糖、血脂血糖终点指标糖耐量转归DM例数糖耐量转归糖耐量转归糖耐量转归无无无无无无疗效结果T优于C(2hPG、血脂);1a后随访,T转DM3例,NGT56例;C转6、21例T优于C(血糖、HbA1c);T转DM4例,C转7例T优于C(2hPG、血脂、FINS、IR);T转DM1例,NGT19例;C转4、16例T优于C(2hPG、FINS、IAI);T转DM1例,NGT19例;C转6、7例T组内2hPG、血脂、FINS、BMI改善(P0.05);T转DM1例,NGT18例;C转3、10例T各指标均优于C;T总有效率优于CT优于C(血糖、FINS、TG)T各指标均优于CT各指标均优于CT各指标均优于C;T总有效率优于CT总有效率优于C样本量干预措施表211篇纳入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研究信息(IGT)注:2hPG:餐后2h血糖;IR:胰岛素抵抗指数;IAI:胰岛素敏感指数;TG:甘油三酯。文章编号[23][24][25][26][27][28]T304548423245C304538383045治疗组胰抵安胶囊+LS消瘅汤玉液汤加减+LS金芪降糖片复方苍术汤复方淫羊藿冲剂阳性对照组吡格列酮+LS二甲双胍二甲双胍+LS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疗程6周1月2月3月2月3月有无追踪无无3月无无无中间指标血糖、血脂、IR、CRP血糖、血脂、FINS、2hINS、IAI、BMI血糖血糖、FINS血糖、血脂、FINS、BMI、WHR血糖、血脂、BP、BMI、微量白蛋白终点指标无无无无无无疗效结果T优于C(CRP);组间其他指标比较无差异T优于C(FPG、IAI);两组总有效率相当两组总有效率相当;停药3月后T总有效率优于C组内各指标比较均有差异;组间比较无差异组内各指标比较均有差异;组间比较无差异T优于C(血糖、血脂、BP、微量蛋白尿)样本量干预措施表36篇纳入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研究信息注:FPG:空腹血糖;CRP:C反应蛋白。文章编号[29][30][31]T407056C1407055C2407055治疗组复方抑糖合剂+LS糖脂平+LS六味地黄丸+LS对照组1阿卡波糖+LS阿卡波糖+LSLS对照组2LS安慰剂+LS宣传教育疗程1年2年18有无追踪无无无中间指标血糖、血脂、HbA1C、FINS、BMI、IAI血糖、血脂、BP、HbA1C、FINS、BMI、IR、症状积分血糖、血脂、BP、HbA1C、BMI终点指标糖耐量转归糖耐量转归DM例数疗效结果T、C1各指标均优于C2;T、C1比较,除IAI指标T优于C1外,其他指标均无差异;T转DM4例,NGT30例;C1转3、29例;C2转7、16例T、C1各指标均优于C2;T、C1比较,除症状积分及IR指标T优于C1外,其他指标均无差异;T转DM7例,NGT28例;C1转4、44例;C2转15、16例T、C1各指标均优于C2,且T优于C1;C1转DM2例,C2转9例,T未发现样本量干预措施表43篇纳入3组研究信息(IGT)•1623•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9年12月第24卷第12期CJTCMP,December2009,Vol.24,No.12这样不仅影响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客观性,而且也不利于国内外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研究,更重要的是中医药对阻止或延缓DM发展以及逆转糖调节受损的作用不能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结语近些年,国内外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对一些中药提取物或单体(如人参皂苷Rb1、甘草醇提物、黄芪多糖、黄连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葛根素等)的研究证实,中医药确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以及降低血脂、抗炎等作用[32],为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中医提倡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重于治,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用比,从而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2008年的糖尿病日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了“预防糖尿病要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并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了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性。因此,在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这一优势领域,开展设计严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生产有效性和作用机制的证据,将有利于更好发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效用,也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的发展。参考文献[1]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