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3(山东友谊出版社高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四单元——安人•本单元共四课,即《修己安人》《爱人以德》《爱人若己》《各遂其性》。其中《修己安人》是总说,《爱人以德》是讲儒家的“安人”理念,《爱人若己》是讲墨家的“安人”理念,《各遂其性》是讲道家的“安人”理念。以上三家虽然在安人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主张修己安人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儒家、墨家、道家“修己安人”的道理,树立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学习目标•1、诵读文本,了解“修己的重要性”。•2、师生合作,探究感悟“修己安人”的内涵,分析“德性何以能够安人”。•3、结合现实,思考研讨“修己安人”这一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一、导入•东汉陈蕃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但他独居之室却脏乱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评他,问他为何不打扫干净以接待宾客。陈蕃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扫一屋和扫天下,形象地阐释了“修己”和“安人”的关系。诸子百家各家皆提倡“内圣外王”,“内圣”重视的是“修己”,“修己”和“安人”有着怎样的关系?当下,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做呢?•大事都须从小事做起。《弟子规》中说:“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意思是说:书房要整理清洁,墙壁要保持干净,读书时,书桌上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放置整齐,不得凌乱,触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条,才能静下心来读书。二、教学过程•1、疏通文意(自读文本——理解文意)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礼记·缁衣》•孔子说:下面的人对待上面的人,不是听从于上面的人的发号施令,而是效法上面的人的实际行为。上面的人喜欢这样东西,下面的人一定更喜欢(这样东西)。因此,上面的人的喜欢与不喜欢,不可以不谨慎,(因为)他是民众的表率呀。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①。’《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②。’”•孔子说:“禹即位三年,百姓都尽力实行仁德,这难道是百姓个个都是仁德的人吗?《诗经》上说:‘地位显赫的尹太师,百姓都在注视着您呢。’《甫刑》上说:‘天子一人有美德,老百姓都会仰赖他。’《大雅》说:周成王的诚信,是天下人的榜样。’”•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今陕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张载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归,讲学关中,故其学派称为“关学”。在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五十八。•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未能如玉,不足以成德;未能成德,不足以孚天下。“修己以安人。”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于天下?“正己而不求于人”,不愿乎外之盛者与?•未能像玉石一样,不足以成就品德;未能成就品德,不足以让天下人信服。“加强自我修养,用来安定他人。”如果只是加强自我修养,而不使他人安定,那么在妻子儿女那里都行不通,哪里能遍及天下。“端正自身,却不愿要求别人”,是不愿意他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吗?“不要不尊敬,庄重得像若有所思,言语安定。”自我修养以敬重为本。如何安定民众?要注重自我修养,并用它来安定民众。“庄重得像若有所思,言语安定”,用什么来安定民众?孔子:“危险的举动,民众不会拥护;用言语威胁民众,民众不会响应。”《诗经》说:“那些京都的人士,狐皮袍子亮黄黄。他们容貌不曾改,说出话来像文章。行为遵循西周礼,正是万民所希望。”•“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修己以敬也。安民哉,修己以安人也。“俨若思,安定辞”,何以安民?子曰:“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诗》云:”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2、问题导学•1、分析“修己”的原则是什么•文本——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总结:自我修身以敬重为本,要有所敬畏,言语安定。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例子一暮夜却金(暮夜无知)•杨震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调任东莱大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境)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可是王密还坚持说:“暮夜无知。三更半夜,只有我知、你知。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例子二怎样才能做到安人?•分析文本——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修己而不安人,不行乎妻子,况可忾于天下•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总结•1、君主要慎重地表达自己的好恶,推崇仁义之道,为百姓树立榜样。2、要有家国天下的忧患意识。3、要施行仁德。3、怎么把握“修己”与“安人”的关系呢•从个人修养层面上说,首先要做到“修己”,进而才能“安人”“安百姓”。——陈蕃的故事•仅是修己却不安人,那也无益于社会。修己后应该以仁爱、诚信和宽容的思想影响他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人民的名义》中的老检察长陈岩石就诠释了“修己爱人”的理念。补充: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1)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2)盍:何不。(3)伐:夸耀。(4)施劳:施,表白。劳,功劳。(5)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