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碳燃料电池•前言•技术简介•研究现状•发展展望目录煤炭SO290%CO280%技术简介直接碳燃料电池(DCFC)是直接以碳燃料做阳极,在高温下与阴极的氧化剂空气作用,构成原电池的发电装置。工作温度为400-1000℃。=CO280-90%煤炭储量丰富保证电池在恒压下工作CO2减排更加明显CCH4H2直接碳燃料电池优点(按电解质)年,Weaver首次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材料,研制了工作温度750℃的直接碳燃料电池。20世纪90年代,熔融碳酸盐DCFC研究增多,具有代表性的是Hemmes和Cooper。与碳酸盐性质相似的硼酸盐和硅酸盐也曾用作电解质材料,但其熔点温度太高,性能不如碳酸盐材料。熔融碳酸盐电解质DCFC熔融碳酸盐电解质DCFC当电池外接负载时,CO2与O2在阴极得到电子形成,在电解质内部通过扩散和毛细作用传导至阳极,并且与碳发生反应放出电子。反应中CO2主要通过电池外部输运实现部分循环利用。总反应方程为:C+O2=CO2(1)-23CO-23CO碳酸盐电解质的优点是材料成本低,性能上CO2与CO32-的相互转化相对容易,且不会被产物CO2污染,但是熔点较高,腐蚀性增强,对电池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年,Jacques等人使用熔融氢氧化物电解质,研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直接碳燃料电池。当电池外接负载时,H2O与O2在阴极得到电子形成OH-,OH-在电解质内部通过扩散和毛细作用传导至阳极,并且与碳发生反应放出电子。反应中H2O通过电池外部输运实现循环利用。图2所示化学反应只是电极上的总反应,实际过程要复杂的多。产物发生反应而导致电解质失效:2OH-+CO2=CO32-+H2O(2)3e4OH3COOH6C223e4CO3OC4OH3O3OH62322-2SARA认为实际发生的CO32-生成反应为式(3)和式(4),电池运行时,电解质由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混合物组成,所占比例根据熔融电解质中水和CO2的分压决定。通过加大水的浓度,可以促进反应反向进行,降低O2-浓度,进而降低CO32-浓度;同时,加大水的浓度还能够显著提高熔融态离子传导率,降低腐蚀。此外,SARA指出加入金属氧化物和焦磷酸盐也可以很好地抑制氢氧化物电解质失效。。固体氧化物电解质DCFC电池使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作为电解质,也被称为内部直接碳燃料电池(InDCFC)。根据化学平衡,燃料C与CO2发生化学反应:C+CO22CO(5)在理想情况下,当电化学反应发生时,1molC与CO2发生反应生成2molCO,其中一半CO在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三相界面发生电化学反应生成CO2,另一半CO提供给外电路,可用于水气变换反应生成H2或燃烧,这样形成了整个系统的循环工作,在发电的同时产生燃料气体。整个反应过程中C没有直接与阳极接触传递电子,也有人称其为电化学气化。总电化学反应为:C+1/2O2CO(6)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在温度较高时(700℃以上),试验测得氧分压与化学平衡理论计算值相同,但是温度较低时(700℃以下),氧分压有明显的升高,Gur认为该过程不能简单地看作气化过程,C表面发生反应式(7)而不是反应式(5)。反应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7COOC22气体,实现了CO2的富集与分离。理想情况下1molC被氧化需要阴极提供2molCO2,产物中2/3的CO2需要与阴极气体进行预混。但实际运行中阴极氧化剂需要预混过量的CO2,造成减排效率下降。氢氧化物DCFC氧化剂不需要预混CO2,阳极产物是H2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分离产物中的H2O可以实现CO2的富集。固体氧化物电解质DCFC理论上实现了CO2的内部循环,但是实际过程中排气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可通过燃烧生成高纯CO2进行减排。如果混合排气经过水气变换反应生成H2和CO2混合气体,CO2的减排较为困难。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碳燃料的处理;二是电池本体与结构的设计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最早的直接碳燃料电池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但近年来技术才有了较为快速的进步,目前DCFC的电流密度达到50~500mA/cm2,功率密度最高达到4.5kW/m2。相比其它类型燃料电池,DCFC本体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此外,以煤作为DCFC的燃料,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固体燃料给料问题;二是煤中含有的污染物将导致电极失效。碳燃料的处理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提出一种PlasmaBlack的方法,通过加入氢的等离子体将化石能源或生物质连续地热解为炭黑和H2。这种技术最早应用在以天然气和石油为原料的炭黑商业生产上。H2等离子化温度可达1500℃,碳氢化合物热解生成碳和H2。目前已经建立了使用天然气和石油作为燃料的年产20000t碳黑和25亿立方米H2的化工厂。以煤为原料的PlasmaBlank研究尚处于实验阶段。该技术的关键在于能否以煤为原料实现碳黑与H2的联产和耗电对经济性能的影响。油气采储比低于煤炭,从长远来看,煤炭是最好的原料。碳燃料的处理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VU)Zondlo等人提出溶剂萃取降低煤中杂质的方法。通过有机溶剂萃取,可以提高燃料热值、去除煤中有机灰分和有机硫分,只留少量矿物质和无机硫。处理前后煤热值约有17%提升,灰含量降至1%以下,硫含量也从4%下降到1%左右。同时可以结合热解和煅烧过程,去除煤中挥发分,改善碳的内部微观结构,有利于阳极电化学反应的发生。萃取技术的核心是萃取剂的选取,萃取剂应该具备去除杂质,残余萃取剂对DCFC无害,价格便宜,适应大规模生产使用等功能。整个萃取、热解,煅烧过程耗时、耗能,对经济性带来一定影响。电池本体的研究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电池结构与运行特性的研究;二是电池材料的开发。SARA采用非常规方法设计了一种DCFC,目前已开发到第三代。电池采用筒形几何结构,致密的(非多孔)Fe2Ti金属材料作阴极,石墨作阳极和燃料,电解质使用熔融氢氧化物,可以提高表面接触反应活性,特别是把圆筒形阴极作为熔融电解质容器,大大简化了电池的结构,同时考虑了集成特性,便于使电池组合成更大功率的电池堆。电池本体的研究美国劳伦斯利物莫国家实验室(LLNL)开发的DCFC基本结构如图6所示,电解质材料采用熔融碳酸盐,饱含熔融电解质的陶瓷夹在多孔阳极、阴极连接器的两侧构成基本单元,将这样的基本单元层层叠加并倾斜一定角度可以构成电池组。倾斜角度主要是为了使多余熔融电解质流出电池,否则容易在电池低压区聚集,阻碍空气的进入,同时便于在运行时更换电解质。的研究,目前仍以探索为主,各研究机构主要在工作机理、电解质材料、电池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期望找到电化学特性更理想、制作工艺简单、集成度高、成本低的DCFC。作者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在已有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研究基础上,建立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直接碳燃料原形电池,对该类型DCFC进行实验研究、热力学分析和工作机理分析,以期达到优化电池性能的目的。尚处于研究阶段,进行经济性评价还为时过早,而且目前实验室阶段的成本不具备代表性,未来影响其发电成本的重要因素可能是燃料制备成本和大规模电池堆的集成成本;从技术发展角度看,DCFC目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定位问题燃料问题给料问题材料问题CO2减排问题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