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CONTENTS目录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的确立与发展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含义:封土建国对象:周王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国:召公之子封于燕,周公长子封于鲁,商朝旧贵族封于宋权利和义务: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知识整理影响①积极性:“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扩大周朝疆域、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②局限性: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强国兼并弱国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落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目的:为解决贵族之间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问题,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质: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关系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再依次分封卿大夫、士影响: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秩序作用①保证了贵族特权和地位,防止贵族争权夺位,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②宗法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宗法制特点三、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二者互为表与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考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①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出现了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形式②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③特点: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④意义: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背景:从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秦王朝①积极: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制度的基础②消极:推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皇帝制度: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三公九卿制①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②太尉主管军事③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作用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内容地方:郡县制知识整理疑难突破一、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1、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时代经济基础划分标准与中央关系影响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诸侯官位、封土世袭拥有很强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相同点:(1)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两者关系: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和创新,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二、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基本含义:这一概念包含两层含义,即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二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权力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3)二者之间的联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②专制主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强有力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2、特点(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3)专制主义是主要特点,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3、实行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我国古代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2)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为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4、作用(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也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消极作用:①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③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特别提示: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中外朝制①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在宫廷内对重要政事先做出决策,即政务的决策机构②外朝: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是政务的执行机构唐代: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核)、尚书省(政务执行)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知识整理内容影响:中央的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移,相权受到限制①三省六部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三者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三省分工使相权一分为三,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影响内容元代:行省制度内容作用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①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设十行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晋、冀、京、鲁③宣政院辖区: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划,依次为路、府、州、县行省与中央的关系①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呈报枢密院;②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③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①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变化科举制察举制时间: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含义: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影响:体现封闭性,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①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为中下层地主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保证行政人员的来源②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③促成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④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时间:隋唐至明清时期含义:以考试选官制度影响时间:先秦时期含义:官位世袭影响:将官职限定贵族范围内,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的机会世官制疑难突破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盛行的时代奴隶社会(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和中央关系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和影响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其残余势力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一、古代中国重要地方行政制度比较1、不同点:2、相同点:(1)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2)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3)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度①原因:明太祖吸取了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的教训②影响:皇帝达到高度集权,又导致繁杂政务集于一身背景:明太祖废除丞相,六部直属皇帝影响①是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机构,但职权范围不明,不能统率六部百司②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内阁,宦官参政是导致政治黑暗重要原因军机处密折制:雍正帝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知识整理设立:明成祖性质: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非法定机构原因: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立:雍正年间性质: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职责: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决策封闭性(简、精、速、密)影响: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明朝内阁制西方内阁制产生背景产生方式权力大小性质明朝丞相制度废除后,由于政务繁杂,皇帝精力、才能有限而设立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演变而来的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虽是国家中枢机构,但内阁的职责是只备顾问而无决策权西方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的设置突出体现的是皇权的进一步加强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关,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附: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西方内阁制的区别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夏:“家天下”制度商: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结合周:宗法制;分封制形成(秦朝)发展(汉朝)加强(宋元)完善(隋唐)顶峰(明清)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宋设参知政事元朝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专题体系二、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1、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1)演变:①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行政;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太尉负责军事,但并枣任命。②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建立中朝,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作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更将相权一分为三。⑤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由六部分掌相权,后又设内阁,但不是法定机构。⑥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疑难突破(2)趋势:①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②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③决策权由外朝向内廷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的军机处。2、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趋势(1)演变:①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②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③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2)趋势:①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②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特别提示: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两大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茅盾,其整体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占主要方面,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占主要方面。1、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

1 / 1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