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教师的批评艺术批评是明确是非界限,克服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的有力手段,是教师进行教育的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正确的方法,讲究批评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已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目的。本文对教师如何开展对学生的正确批评做个初步探讨。一、教育过程中批评的必要性:时下,以赏识、鼓励为主要形式的表扬性教育成为备受人们青睐的教育方式。在表扬性教育风靡之时,批评性教育渐渐成为教师遗忘的角落,不少教师对批评性教育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批评性教育只与那些“无能”或“落伍”的教师有缘。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教育”本身就包含着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正在试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里真正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是中国教育的进步。然而,学习之余,不禁思考:教育还要不要“批评”呢?回答是肯定的。必要的、适度的批评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这是因为:1、作为教师对象的青少年学生,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不成熟或相对幼稚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容易出现偏差,容易犯错误。作为教师,有责任批评指正,帮助学生辨明是非,提高认识,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2、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没有或者很少吃过什么苦,没有体验到是生活的艰辛,因而他们容易自以为是,枉自尊大。他们喜欢听好话,听不进不同意见;只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能承受失败的痛苦。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一筹莫展,无法承受。所以,作为一种德育手段,“批评”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他们的耐挫力,以适应未来的竞争和挑战。3、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并不是老师一味的迁就、讨好学生,对学生放任不管,对学生的错误装聋作哑,来达到所谓的“民主”、“平等”。而应该是2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得到充分发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做人等各个方面的缺点和错误,还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批评,这仍然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实事上,很多学生因为老师及时地批评、帮助他们改正了错误而心存感激。一些后进生对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但没有产生恨意,反而认为老师没有看不起他们,没有放弃他们,从而从新鼓气学习的勇气,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二、面临批评时学生会出现的心理状态分析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前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怎样评价学生,特别是学生受批评的心理引导是一门艺术,表扬与批评两者中批评更要把握好分寸。我们对学生应以正确的教育为主,但学生的言行和思想认识难免发生偏差时,就需要教师用批评的方式教育学生。这时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他对老师批评的态度,同时也影响到批评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有必要分析学生在面临批评时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状态,以便知己知彼,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学生在受到老师批评时,会产生以下的心理状态:1、抵触心理2、逃避心理3、戒备心理4、轻视心理5、面子心理6、悔恨心理三、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批评要讲究科学性,只有科学的运用批评,才有可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而在批评时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要公平、公正、合理在批评时,要克服“马太效应”,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偏颇。同时要树立“对事不对人”的观念,凡是错的,不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后进生,是学生干部还是普通学生,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进行批评,而且还要做到公平、公正、合理。2、批评要有理、有节、有度批评的前提是学生确实犯了错误,教师提出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是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并乐意帮助学生,而不是随随便便,不负责任,甚或抱着敌意,存心找茬,谓之有理;批评时要注意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不使用侮辱性语言。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得理不饶人,3谓之有节;批评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无限上纲,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既要使学生认识问题,又要留有思考余地,做到言尽而意不尽,谓之有度。3、批评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批评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性心理特征选择教育口语,因人施言;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恰当的选择和组织语言,因事施言;要抓学生思想转变的动机,以求事半功倍之效。4、批评要有平常心对批评不要期望过高,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批评身上。要知道除了批评还有表扬等更为积极的激励学生的方法。要认识到批评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不能把这种作用扩大化。5、要慎用批评著名的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对某一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行为是否重复,由此可见,批评作为一种负强化手段,不仅可以督促当事人汲取教训,而且可以教育周围的学生杜绝类似问题的出现。因此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批评也是有效的教育和管理途径。但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应看到批评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批评学生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批评有时候会造成学生的不良行为,学生充其量只能学会如何逃避惩罚而已。2、过分的批评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甚至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3、批评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陌生感甚至敌意,学生处于无为自卫状态下会进行消极的自我保护,即表现为敬而远之。因此,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慎重,千万不要逞一时之气滥用批评。确实需要进行批评时,也要有针对性,要及时,方法和程度一定要适当,不能贬低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尽量“就事论事”,遵循“即事性原则”,不搞“秋后算账”,数“罪”并罚。尤其是要留余地,必要时批评可采取旁敲侧击、迂回曲折“战术”,甚至适时地与表扬相结,同时要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并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一棍子打死”的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带来严重后果。教师还应注意批评后要主动遗忘,事过境迁还“揪小辫子”不放的绝非良师。同时,要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毕竟是小孩子,无意识的缺点比重大,教师的了解也未必是全面的。学生的自我辩护能让老师制怒、醒脑,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自我反思与自我教育的空间。4另外,作为批评者教师来说,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可能地发挥批评的积极作用,以此适应新的形势新的要求。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的表率。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正确合理的批评学生,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大发雷霆,甚至运用体罚的极端手段,而应该通过批评等教育手段把学生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新人。2、要学会宽容。教师要清醒地知道,学生在学校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此时不可能完美无缺,这是由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会或多或少的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或大或小的错误,教师如果什么错误都抓住不放,动不动就大批特批,那么自己的精力就会被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绊住,就无法把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因此,教师要学会宽恕学生的小错,不要一天到晚尽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学生的错误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不是学生故意捣乱,不影响到学生发展的主导方向,我们教师就应该学会容忍,学会谅解,有时即使需要提出批评,教师也应该心平气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没有必要怒气冲冲,搞得剑拔弩张。3、要学会自控。批评如果失控,就会说出一些冲动的情绪化的语言,做出破坏性的情绪化的行为,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有损教师的声誉、威信和形象,不利于学生的批评教育。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焦躁不安,不要急于求成;要认识到学生犯错误也有一个反复的过程,常常今天改了明天又犯。对于学生偶发事件,必须冷静地加以对待和分析处理,注意疏导自己愤怒的情绪,控制自己,切忌冲动和失去理智。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我们教师工作的目标也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学生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循循善诱的批评教育,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形成,心理发展及行为规范。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发展的人、独立的人,教师需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选择合适的批评方式,让学生在你的教育中情感得到升华,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得到加强,使得学生的个性,自尊得到保护,错误行为受到约束,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我认为学生在犯错误时,教师可采取以下常用的几种批评艺术:(1)“扬”、“抑”结合式批评每一位学生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时心态不尽相同,有的同学犯错误后承认态度比较诚恳,教育比较容易进行。而有些学生将会固执,为自己寻找很多理由,为自己辩护,对于这种学生,我在教育实习中通常采取“扬”“抑”结合式批评,5“扬”,即先肯定这个学生的优点,给学生一个好的印象,老师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他的,让他在情感上接受老师,能把老师的话听进去,然后再一分为二的分析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事件发展中回顾自己的所作所为,逐渐找出自己的问题。(2)“委婉”、“幽默”式批评幽默是一个美学名词,它是通过影射、双关语、表情等风趣的形式。诙谐、委婉、含蓄的进行批评,使学生在愉快的欢笑声中达到教育的目的。例:英语课上,教师正在板书,一学生用笔敲打起来,“英语课是不需要伴奏的”。老师的幽默逗笑了同学,敲击声悄然隐去,捣乱的同学做了个鬼脸。这一举动被细心的老师看见了,便模仿便开口说:“makeface(做鬼脸),就是这样。”同学们意外的学会了个新词组,也没有人再搞小动作了。由此可见,幽默是语言的精华,发人深思、催人反省,把幽默语寓于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教在不教中”的最高境界,它是教育艺术的升华。(3)“谈话”、“书信”式批评有很多同学不愿听到老师在班级同学面前直截了当地批评他,他们更容易接受“谈心”式的批评,尤其是常受批评的学生。他们之所以屡次犯错,就是他们的自尊心已丧失,自信心已丧尽,而老师还一味地批评他们,让他们在班级同学面前没面子,抬不起头来、。那他们要么是辍学,要么是破罐子破摔,一错再错。对待这些学生老师首先要作的不是指出他的错在哪里,而是要先想到怎么让他自尊心再度萌生,有了自尊心才能有耻辱感,才会分辨出哪是对的哪是错的。再调皮的学生,他们的心底也有一种渴望,渴望自己能受到尊重,得到理解,理解是培养学生自尊的一种最好的方式。(4)“耳语”、“手势”式批评老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别人听课听得兴致勃勃,他却在那里沉思走神,如果中断讲课,势必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我在实习通常用手势眼神来提醒那些学生让他们注意,还有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会说些与问题无关的话,我们通常可以有目的参与他们的讨论,并且在犯错的同学耳边悄悄说一句:“你刚才说了不该说的话。”被提醒的同学非常知趣,会意的点点头,不知情的同学会问:“老师,你和他说什么?”我说:“这叫天机不可泄露。”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又能维护学生的自尊,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5)“情感呼唤”式教育6对学生的教育并不是要他们犯错误之后再去进行,而大多数则应采取未雨绸缪的方法,我把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方式称为“呼唤式”,即利用好班会课对全体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使学生首先树立一种思想,明确一种目标,在情感意识领域中唤起学生对美的憧憬与向往,并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美,创造美,这种呼唤式教育需要教师真诚地投入持久的坚持,才能对学生有教育效果。这是我曾观看一部二战时的影片《啼血的杜鹃》给我的一种启示,一个人在他的亲人命若游丝即将离去的时候爬在他的耳边一刻不停的呼唤了两天一夜,最后把他的亲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我感到教师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就如同这种呼唤,无论他如何茫然不知,无论他多么顽固不化,无论他多么幼稚肤浅,只要我们去呼唤、去深情的呼唤,终究会唤起学生的自尊及对美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