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原理 第二章 内燃机循环及性能评价指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内燃机循环及性能评价指标本章主要内容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和实际循环评定内燃机的性能评价指标内燃机的热平衡第一节概述内燃机热功转换及能量传递过程示意图从燃料和空气进入气缸混合燃烧到对外输出做工需经过三个环节:1、混合气的形成并导入气缸的过程;2、燃烧放热过程;3、能量的传递过程。总热量—机械功—指示功(循环功)—有效功第二节内燃机的理论循环定义:内燃机的理论循环是将非常复杂的实际工作过程加以抽象简化,忽略一些因素,所得出的简化循环。意义:通过对理论循环的研究,可以清楚地确定影响内燃机性能的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内燃机性能的基本途径。一、卡诺循环与内燃机的动力循环卡诺循环:P-V图;T-S图卡诺循环组成:1、绝热压缩过程(a-c)2、等温加热过程(c-z)3、绝热膨胀做功过程(z-b)4、等温放热过程(b-a)热效率(卡诺效率)见式2-1a二、三种理论循环等容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见13页图2-31212111QQQQQQWt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理论循环:等容加热循环(汽油机,混合气燃烧迅速)定压加热循环(高增压和低速大型柴油机,受燃烧最高压力的限制)混合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三、理论循环的评价循环热效率ηt定义:工质所做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意义:评定循环经济性循环平均压力pt定义: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来评定循环的做功能力意义:评定循环动力性(做功能力)循环热效率ηt按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为ε一压缩比,ε=Va/Vc=(Vs+Vc)/Vc=1+Vs/Vc,其中,Va为气缸总容积,Vc为气缸压缩容积,Vs为气缸工作容积;(汽油机7-10,柴油机14-22,增压柴油机12-15)λ一压力升高比,λ=pz/pc;ρ一预膨胀比,ρ=Vz/Vz’=ε/δ;δ—后膨胀比,δ=Vb/Vz;K一绝热指数1212111QQQQQQWt111111KKKtm定容加热循环(ρ=1)热效率为定压加热循环(λ=1)热效率为111KtV)1(1111KKKtP111111KKKtm影响ηt的因素l.压缩比ε提高ε,可以提高循环平均吸热温度,降低循环平均放热温度,扩大循环温差,增大膨胀比,三种循环的ηt都提高。图1-3表示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随压缩比变化的情况。2.绝热指数K:随K值增大,ηt将提高。3.压力升高比λ:定压加热循环λ=1,定容加热循环λ不影响ηt,混合加热循环随λ增大ηt将提高。4.预膨胀比ρ:定容加热循环ρ=1,定压加热循环和混合加热循环随ρ增大ηt将下降。四、理论循环的比较1、循环总加热量和压缩比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2、缸内最高压力受限制时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ptpt(kPa)是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循环功,用来评定循环的做功能力按工程热力学公式,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推导过程见教材14页)stVWptaKtmKKpp)]1()1[(11定容加热循环(ρ=1)的平均压力为定压加热循环(λ=1)的平均压力为可见,pt是随压缩始点压力pa、压缩比ε、压力升高比λ、预膨胀比ρ、绝热指数K和热效率ηt的增加而增加。taKtVKpp)1(11taKtPKKpp)1(11第三节内燃机实际循环及其评价指标一、实际循环实际循环通常用气缸内的工质压力p随气缸工作容积V(或曲轴转角φ)而变化的图形表示,即示功图p-V图,p-φ图称为展开示功图。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积分)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实际循环所做的有用功。发动机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四个行程)所组成。1、进气行程进气流损失;进气道、汽缸壁、进气门等加热作用2、压缩行程作用略3、做功行程包括燃烧过程和膨胀过程4、排气行程排气流动损失过程示功图过程描述作用终点压力P(MPa)(P0=0.1015MPa)终点温度T(K)进气r-a线活塞下行,进开排关吸入新鲜混合气汽:0.075~0.08柴:0.08~0.09汽:370~400柴:300~340压缩a-c线活塞上行,进关排关增大工作过程温差,提高热功转换效率,为燃烧创造条件汽:0.6~2.0柴:3.0~5.0汽:600~750柴:750~1000燃烧c-z线上死点附近,进关排关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工质的压力、温度升高汽:3.0~6.5柴:4.5~9.0汽:2200~2800柴:1800~2200膨胀z-b线活塞下行,进关排关活塞主动对外做功,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工质的压力、温度下降汽:0.3~0.6柴:0.2~0.5汽:1200~1500柴:1000~1200排气b-r线活塞上行,进关排开排出废气汽:0.105~0.115柴:0.105~0.115汽:900~1200柴:700~900二、实际循环的评价指标指示指标用来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1、实际循环的动力性(做功能力)指标平均指示压力pmi指示功率Pi2、实际循环的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ηi指示燃料消耗率bi平均指示压力pmi平均指示压力pmi(MPa)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的指示功pmi是衡量实际循环动力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simiVWp32104SDpVpWmismiipmi(MPa)汽油机0.8-1.5柴油机0.7-1.1以一个假想的、大小不变的压力作用在活塞上,使活塞移动一个行程,其所做的功等于循环功,则此假想的压力即为平均指示压力pmi指示功率Pi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30260inVpinWPsimii指示热效率ηi和指示燃料消耗率bi指示热效率ηi是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值。指示燃料消耗率bi(简称指示比油耗)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的耗油量表示。[g/(kW·h)]1QWii310iiPBbηi、bi的大致范围ηibi[g/(kW·h)]汽油机0.3-0.4205-320柴油机0.4-0.5170-205第四节内燃机有效性能指标内燃机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了内燃机整机的性能,通常称它们为有效指标。两类指标的比较指示指标(i)以工质在气缸内对活塞做功为基础,评定实际循环质量的好坏。有效指标(e)以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为基础,代表整机的性能。一、发动机动力性能1.有效功率PePe=Pi-Pm机械损失功率Pm1)发动机内部运动零件的摩擦损失。比例最大2)驱动附属机构的损失3)泵气损失,指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发动机有效功率Pe由试验测得有效转矩Ttq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Ttq3101047.095501000602nTnTnTTPtqtqtqtqe2.平均有效压力pme平均有效压力pme(MPa)是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pme值大,说明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对外输出的功多,做功能力强。它是评定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指标niVPpseme30pmi(MPa)pme(MPa)汽油机0.8-1.50.7-1.3柴油机0.7-1.10.6-1.03.升功率PL升功率PL(kW/L)是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它用来衡量发动机容积利用的程度。3030npiVinVpiVPPmessmeseL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提高发动机转速,即增加单位时间的做功次数,从而使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和功率大Cm大,则活塞组的热负荷和曲柄连杆机构的惯性力均增大,磨损增大,寿命下降,Cm已成为表征发动机强化程度的参数。一般汽油机不超过18m/s,柴油机不超过13m/s为了提高转速又不使Cm过大,由上式知,可以减小行程S,即对于高速发动机,在结构上采用较小的行程缸径比(S/D)值。当S/D1时,常称为短行程30SnCm二、发动机经济性能1.有效热效率ηeηe是发动机的有效功We(J)与所消耗燃料热量Q1之比值2.有效燃料消耗率bebe[g/(kW·h)]是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简称耗油率),通常以每千瓦小时的耗油量表示1QWee1000eePBbηt、ηi、ηe、bi、be的大致范围ηtηiηebi[g/(kW·h)]be[g/(kW·h)]汽油机0.54-0.580.3-0.40.25-0.3205-320270-325柴油机0.64-0.670.4-0.50.3-0.45170-205190-285升功率PL、比质量me和强化系数pmeCm的大致范围PL(kW/L)me(kg/kW)pmeCm(MPa·m/s)汽油机30-701.1-4.08-17汽车柴油机18-302.5-9.06-11三、排放指标(欧洲排放体系)①表示欧盟委员会建议;②表示欧盟议会建议。标准名称生效时间CO/g.km-1HC/g.km-1NOX/g.km-1NOX+HC/g.km-1测试规范欧洲11992.072.72--0.97ECE+EUDC欧洲21996.012.20--0.50欧洲32000.01①2.300.200.15-修改试验规范2000.01②2.300.120.15-欧洲42005.01①2.300.100.08-2005.01②2.300.100.08-第一部分(ECE),试验时需运行4个循环,总时间为13min。每循环持续时间为195s,总里程为4.052km,每循环里程为1.013km,平均车速为18.7km/h(不包括怠速时为27.01km/h)最高车速为50km/h,怠速时间占31%。第二部分为附加的市区行驶工况(EUDC),总时间为1220s,试验里程为11.007km,平均速度为32.5km/h(不包括怠速时为42.6km/h),最高车速为120k/h,怠速时间占26.2%。取样开始时刻为试验开始40s后。欧3(2000年)改为启动后即取样。噪声(属于环境指标)按产生机理分:流体噪声、机械噪声、电磁噪声、燃烧噪声危害:刺激神经,使人心情烦躁、反应迟钝交通运输噪声是现代城市的主要噪声源,约占城市噪声的75%,而其中发动机又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包含流体噪声、机械噪声和燃烧噪声。第五节机械损失机械损失所消耗的功率占指示功率的10%-30%。降低机械损失,特别是摩擦损失,使实际循环得到的功尽可能转变成对外输出的有效功,是提高发动机性能重要的一个方面。机械损失分配情况机械损失名称占Pm的百分比(%)占Pi的百分比(%)摩擦损失其中活塞及活塞环连杆、曲轴轴承配气机构62-7545-6015-202-38-20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其中水泵风扇机油泵电器设备10-202-36-81-21-21-5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6-10泵气损失10-202-4总功率损失10010-30一、机械效率ηm机械效率ηm是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的比机械效率ηm的大致范围是:汽油机0.7-0.9柴油机0.7-0.85mimmimmimeiemppPPppPP111.摩擦损失(1)活塞组件产生摩擦的部件:活塞环、活塞裙部和活塞销主要影响因素:活塞环的结构与组合、活塞裙部的几何形状,缸套的温度及配合间隙等采取的措施:减少活塞环数目,减薄活塞环厚度,减少活塞裙部的接触面积,在裙部涂固体润滑膜等(2)曲轴组件产生摩擦的部件:轴颈与轴承、密封装置主要影响因素:润滑动阻力与轴颈的直径和宽度的立方成正比采取的措施:减少运动件的惯性质量,降低轴承负荷并使轴承宽度和轴径减小二、内燃机的机械损失(3)配气机构产生摩擦的部件:气门与气门导管、摇臂与凸轮主要影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