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仅供参考)第一节叙事记言文的萌芽与发展第二节《左传》第三节《国语》第四节《战国策》第五节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夏商周断代工程年表(仅供参考)《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简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0年夏代年表(前2070-前1600年):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商代前期年表(前1600-前1300年):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迁殷前);商后期年表(公元前1300年-前1046):盘庚(迁殷后)公元前1300年;小辛:在位50年;小乙:前1251年;武丁: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祖庚:前1191年;祖甲;廪辛:在位44年;康丁:前1148年;武乙: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文丁: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帝乙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帝辛(纣)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30年西周年表(前1046-前771):武王: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昭王:前995年-前997年,在位19年;穆王:前976年-前992年,在位55年;共王当年改元,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懿王: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孝王:前892年-前886年,在位6年;夷王: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厉王: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共和当年改元)共和: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年;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幽王: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第一节叙事记言文的萌芽与发展一、萌芽1、甲骨卜辞中叙事要素之初具:时(干支纪年,略讲)、地、人、事《甲骨文合集》13册,郭沫若、胡厚宣主编,中华书局1979-1983年(台湾成功大学图书馆有电子影像检索)2、金文中篇幅的增长:商(简)-周(繁)(1)记言《毛公鼎》。毛公鼎通高53.8厘米,重34.7公斤。清道光年间陕西省岐山县周原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西周晚期宣王时(828~782B.C.)的一件重器。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鼎文追述周初文、武王开国时,君臣相得的清平盛世。同时指出国家形势并不宁靖,宣布册封毛公,赋以治理国内外大政,以及周天子家室内外的重任,并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特别申明未经毛公同意的王命,毛公可预告臣不予执行;继而告诫、勉励毛公不要怠惰,不要壅塞民意,不要鱼肉鳏寡,要忠心辅佐王室;最后为确立毛公的权威,重赏毛公以仪仗、车马、兵器等器物。毛公对此感恩戴德,铸鼎以纪,还要子子孙孙永远宝之。毛公鼎毛公鼎毛公鼎拓文(2)叙事:《曶鼎》。西周中期周恭王时代,贵族曶(或释为舀)制作的礼器。1778年清代学者毕沅所得,晚清毁于兵火,今仅存铭文拓本,现存约380字可辨认。铭文共3段(策命为王卜者;购买奴隶的纠纷;匡季抢禾纠纷)。记述曶先用“匹马束丝”,后改用“金(铜)百锊”,向贵族效父赎买5名奴隶之事,是发现的记载西周奴隶价格的唯一史料。曶鼎拓文《殷周金文集成》18册,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编,中华书局1984《殷周金文集成释文》,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2001《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张亚初编著,中华书局2001《近出殷周金文集录》4册,刘雨,中华书局2002二、发展1、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荀悦《申鉴》:古者天子诸侯,有事必告于庙。朝有二史:左史记言,右史记动。动为《春秋》,言为《尚书》。君举必记,臧否成败,无不存焉。2、《尚书》记言(1)名称由来:《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官方文告资料汇编)。原名《书》,汉代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共58篇。虞书(5篇):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夏书(4篇):禹贡、甘誓、五子之歌、胤征商书(17篇):汤誓、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盘庚上、盘庚中、盘庚下、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周书(32篇):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牧誓、武成、洪范、旅獒、金縢、大诰、微子之命、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蔡仲之命、多方、立政、周官、君陈、顾命、康王之诰、毕命、君牙、冏命、吕刑、文侯之命、费誓、秦誓(2)今古文:今文28篇,汉代伏生传授,参看刘起釪《尚书学史》订补本(中华书局1989),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古文58篇,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尚书44篇,由孔安国进献朝廷,后佚失。东晋梅赜献孔安国古文尚书58篇。清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以128条证据力辨其中25篇为后人伪造,为学界普遍接受。可参看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等。目前有张岩《阎若璩疏证伪证考》等提出反证辩驳。参看国学网:(3)《商书·盘庚》:记言文之祖。迁都,古今之常例,而于远古为甚,或因天灾,或因人祸:“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史记·殷本纪》:帝盘庚崩,弟小辛立,是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盘庚上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曰:“我王来,即爰宅于兹,重我民,无尽刘。不能胥匡以生,卜稽,曰其如台?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矧曰其克从先王之烈?若颠木之有由蘖,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盘庚斅于民,由乃在位以常旧服,正法度。曰:“无或敢伏小人之攸箴!”王命众,悉至于庭。王若曰:“格汝众,予告汝训汝,猷黜乃心,无傲从康。古我先王,亦惟图任旧人共政。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王用丕钦;罔有逸言,民用丕变。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非予自荒兹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予亦拙谋作,乃逸。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汝不和吉言于百姓,惟汝自生毒,乃败祸奸宄,以自灾于厥身。乃既先恶于民,乃奉其恫,汝悔身何及!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发有逸口,矧予制乃短长之命!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则惟汝众自作弗靖,非予有咎。迟任有言曰:‘有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予告汝于难,若射之有志。汝无侮老成人,无弱孤有幼。各长于厥居。勉出乃力,听予一人之作猷。无有远迩,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罚及尔身,弗可悔。”(4)《周书》与周公姬旦A、言:《洛诰》、《立政》、《无逸》告诫周成王姬诵;《史记·晋世家》周成王桐叶封弟于唐,君无戏言(史佚谏)-《说苑》(周公谏);《夏书·皋陶谟》皋陶告诫禹: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幾。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司马光《训俭示康》引张文节语:人之常情,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B、事:《金縢》金縢之匮;白居易《放言》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金庸引用之: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使当时便身死,千古忠佞有谁知。(5)尚书特点:A、单独成篇,结构完整;B、语言古奥典雅(韩愈谓之“周诰殷盘,佶屈聱牙”(《进学解》);C、修辞手法多样例:《史记·五帝本纪》对《尧典》的“今译”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欢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春秋时期(前770—前476)战国时期(前475-前221)春秋五霸(伯):齐桓公姜小白;晋文公姬重耳;秦穆公嬴任好;楚庄王芈mi侣;吴王阖闾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三晋:公元前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3、《春秋》记事(1)命名由来:A、通称-专称;B、春秋三传及经传关系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春秋左氏传《汉书·艺文志》: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借朝聘以正礼乐。有所褒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及未世口说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邹》、《夹》之《传》。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于学官,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2)性质:记事简略的编年史大纲鲁隐公元年,前722-鲁哀公十四年,前481(3)基本记事方式具备明确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但并非真正的叙事散文:事-日-月-时-年(4)春秋笔法《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游、子夏之徒,不能措一辞,不能改一字。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铖。A、直书笔法:襄公二十五年: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齐太史)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B、变书笔法:宣公二年: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晋太史董狐)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呜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