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处理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徐杰关于“教材处理”教材处理就是“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最好”。教材处理首先是一门技艺,其次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新课标规定,教材处理“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材处理的原则整体性原则文体性原则个体性原则过程性原则节奏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就是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就是避免对课文进行肢解性分析,进行零打碎敲式欣赏。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这一至几个关键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余映潮文体性原则,就是教师能根据教材的文体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文体或称文本体式、文本样式、文章体裁。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阅读是对某一特定体式、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可以说,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王荣生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文体特点”。教学方法的选用,要体现“文体特点”。教学语言的使用,要体现“文体特点”。“风筝”在文中多次出现:异地的风筝,渲染悲情;故乡的风筝,引出回忆;毁坏的风筝,表达忏悔;想象的风筝,寄托理想。所以,“风筝”不但是行文的线索,而且是抒情的载体。——《风筝》教学语言选录最后一课结束了,韩麦尔先生的‘定格’和无声的手势,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的激动、沉痛、依恋、悲愤的复杂感情,一个具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普通乡村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最后一课》教学语言选录师: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读这首诗的感受。生:人生就像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当自己迷失方向时,这首诗就像灯塔一样为我指引方向,使我到达成功的彼岸。师:他告诉我们,苦难是人生必经的一课。生:告诉我们遇到困难时,要鼓励自己,不要放弃,要对未来怀有希望,当你成功时,回忆这些困难,你会品味到成功的乐趣。师:也就是说,艰辛让你领略到更美的人生风光。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就像给你心上留了一块伤疤,你要继续品味这种痛苦,镇定地想一想,快乐会让这个伤疤愈合。师:诗意地回忆过去,温馨地展望未来。个体性原则,就是要充分尊重文章的个性,充分尊重作者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每一篇教材,都是独立的、鲜活的、充满个性魅力的生命。同一主题单元的不同作家的作品,风格不一样;同一作家的不同时期作品,内容和表现方法也有差别。即使是相同体裁的作品,也不能用这类作品的教学“模式”去照搬通用。过程性原则,就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开展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摘自《新课程标准》重结果教学(结果传递、结果推导、结果印证)已经严重损害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本该生动丰富的阅读教学被矮化为纯粹的应试训练。课标中的“过程”是一个的“过程”?是一个语言实践的过程。(语言的感受、梳理、提炼、欣赏、学用……)是一个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学知识,用知识,“用”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一个教材、教师、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过程。(“结论”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一个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所谓“过程原则”,不是不要结论,而是要重视得到结论的过程。结论是“方向”,是“目标”,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走向结论的那个“过程”。比如:《祝福》的教材处理,与“结论”有关的归纳、演绎、比较、延伸等活动过程。节奏性原则,就是讲究教学内容选择的轻重,讲究教学环节推进的缓急,讲究教学流程安排的抑扬,讲究课堂生成的厚薄。有节奏感的语文课,当如跑马,有时需要勒马停下细看,有时需要走马观花,这全凭教师的眼力和功夫。“只有细读与漫读相结合,才能产生节奏感。”——曹文轩设计一:第一步,逐条讲解,疏通文意;第二步,分层归类,叙说理由;第三步,精读一句,阐明深意;第四步,补充论语,拓展延伸;第五步,背诵积累,当堂比赛。设计二:采用“成语学习”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整个课堂呈现这样的版块:1、读课文找成语;2、借助注释解说成语;3、通过造句运用成语;4、分类整理分析成语。教材处理的常用方法选点切入主问引领板块建构选段精读话题讨论关于“切入”切入,是庖丁解牛的第一刀,“第一刀”选点何处,体现着教师文本研读的水准;切入,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而是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效能的环节;好的“切入”,是好课的开始,是好课的基础,也是好课的保证。切入的“选点”1.从关键词切入。从文本中选取关键词,沿着这个关键词,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文本分析。关键词,可以来自文本,也可以自己提炼。《丑小鸭》,四个关键词“世界”、“丑”、“逃”、“好”。《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个关键词:高贵。切入的“选点”2.从语义辨析切入。通过对词语、句子、语段进行对比分析,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辨析”的材料,需要精心选择和艺术加工。《安恩和奶牛》,两个句子“它是不卖的!”、“它不卖的!”所包含的意味有什么不同?切入的“选点”3.从矛盾处切入。文本的看似矛盾之处,恰是解读的切口。《我的叔叔于勒》,研究于勒叔叔的来信,发现这封信的破绽。《湖心亭看雪》,既然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为什么又写“舟中人两三粒”?《智取生辰纲》,杨志有没有“智”?切入的“选点”标题切入《往事依依》主线切入《月迹》背景切入《背影》知识点切入《小石潭记》……关于“主问题”就是用精、少、实、活的问题激活课堂,精练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直指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目的。就是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探究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要具备“三力”,即吸引学生参与的牵引力;在教学过程方面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在课堂活动方面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雪》教学片段:主问题: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特点不同,所以写法也有所不同。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吗?(提示:可以从选取的内容、写景的角度、运用的句式、包含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活动小结:前三段写景,也写景中活动;后三段主要描写雪景。前三段多绘“色彩”,重在表现江南雪的静态;后三段多状“形态”,突出朔方雪的动感。前三段多用长句,读来温婉柔和;后三段多用短句,读来刚劲铿锵。前三段喜爱中有惋惜;后三段赞颂中含敬仰。关于“板块式”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也就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板块,需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用来解决某一个集中的问题。“板块式”的优势1.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2.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分层推进”的教学造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3.“板块式”是最能保证语文教学“活动充分”特征的一种教材处理方式。选段精读“感知一篇,精读一段”,是一种比较简约的教材处理方法。“整体加局部”,既照顾到“整体感知”,又能兼顾到“突破重点”。所选的“一段”或“几段”,必须具有“支撑”功能和“辐射”功能。以“这一段”为基点,还可以左右勾连,串起其他层面的学习内容。《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1.理解结构:给全文分段。2.表达感受:我读到了的藤萝。3.精段研读:作者笔下的藤萝,有…有…4.拓展延伸:穿插背景、知识讲座。关于“话题讨论”“话题讨论”,其实就是教材处理的“无提问设计”。教材解读既然可以“提问”,那么,也应该可以“不问”。课堂可以没有“提问”,但是必须有“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提炼出的“话题”。教师可以“不问”,但是必须“有为”。话题讨论的推进,教师责无旁贷。读写结合“读”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是“读”的促进与提升。“读”与“写”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读”与“写”的时间分配,顺序安排,重心处理……应该“因课制宜”。《蓝蓝的威尼斯》课例1.写几句话。介绍《蓝蓝的威尼斯》,文体、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特点要尽量考虑进去。2.写一段话。用摘录文中关键句的方法,分别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城市特点、交通特色、主要建筑及夜景。3.续写一组排比句。威尼斯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她美在那片梦幻般的蔚蓝的世界;美在…;美在…4.创编一句广告词。结合课文内容,为威尼斯设计一句话广告词,要精练、形象、有感召力。《变色龙》:1.读课文,写一写文中的“变”;2.读课文,写一写文中的“不变”;3.读课文,围绕“变”与“不变”,写一段话。《七颗钻石》:1.读出故事的味道;2.说说故事中的“变”;3.根据提示,给课文写一段“术语点评”。《夏》:1.读课文,给相关片段拟写小标题;2.模仿课文的布局,列写《春》的提纲;3.演读“动词串写”句子重组片段,感受动词的表现力;4.写一个“春日池塘”的景物片段,多用动词。教材处理的技巧1.长文短教:突出一个语言训练点。2.难文浅教:文本的剪辑与重组。3.短文细教:不妨试试1+1。4.浅文深教:把教材拿来训练能力。5.美文美教:课文集美。教材处理,是一个语文老师近乎全部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