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资本运营案例分析(DOC)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司简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创业板股票代码:N华谊300027,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关于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作了如下概括:“我们的业务实际是两大板块,电影电视及其衍生产品放在一起是一个板块,娱乐营销、音乐公司和经纪人公司划分到第二大板块。相互补充的强势产业链,形成了华谊兄弟的核心竞争力。”(一)公司发展进程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1998年开始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2008年华谊兄弟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和影视公司金泽太和后,实力进一步增强。(二)资本运作华谊兄弟成功之处在于其出色的资金运作,将自身从单纯的制片商转型为资金管理和版权管理的平台,以少量投资撬动了大片制作,加快资金周转。其在影片运作、资金链管理、版权经营上的独到模式。并在融资手法、利用多种资金拍片、激励导演和艺人创利等方面,体现了出色的财技。经过多年经营,华谊兄弟已完成了在电影、电视剧、音乐三大内容制作方面的布局。除了电影的老本行,在演艺经纪方面,华谊兄弟2000年底收购王京华的经纪公司;并向发行环节延伸产业链,在2003年5月,华谊兄弟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40%的股权,并将其改名为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公司;在2004年收购战国音乐,组建了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2005年,华谊兄弟进入电视行业,并购天音传媒,收编了张纪中和黄磊。电视剧能够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利润贡献率也大,对于上市有帮助,电视剧的行业集中度非常低,有利于行业整合。华谊兄弟还在07年正式踏入影院领域,电影的放映环节,主要由中影院线、万达院线、新影联院线等各大院线掌握。2006年国内院线26亿元的票房收入中,有60%来自8条票房超亿元的院线。但是影院是一个热门投资领域,挑战极多,资金优势,专业人员。在中国,还是大片制胜的年代。所以华谊兄弟垄断了一些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华谊兄弟以换股方式收购了冯小刚电影工作室和张纪中影视制作公司,目前旗下有冯小刚、张纪中、陆川、黄磊、路学长、陈大明等知名导演。华谊兄弟采取独立制片人制度,设立了6个导演工作室,各自独立运作。华谊兄弟对演员的管理也比较专业,演员独立计算贡献。目前,华谊兄弟旗下签约艺人超过100位。这一机制也有利于公司以较低价格签约未成名艺人,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与TOM集团、雅虎中国、华友世纪、分众传媒的股权合作,也有利于将来在新的传播途径上取得突破。华谊公司以10万元自有资金起家制作广告,1996年涉足影视,每年都有重量级影视剧问世,成为中国影视业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2009年9月华谊兄弟影视公司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进入创业板,10月上市交易。华谊成功上市说明,更说明华谊影视公司在投融资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从自有资金联合投资、股本投资、吸纳社会资金入股公司,到银行无担保授信贷款,再到上市融资,华谊公司融资渠道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影视发展模式的变迁。华谊的上市不仅仅是解决了华谊自身的资金瓶颈,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中国影视市场环境的状况,对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三)产业链条华谊兄弟在业务上可以说是做到了产业链的无缝对接,从艺人经纪、电影、电视、音乐到营销、广告、活动等一环扣一环的将整个娱乐产业链全面覆盖。从运作特点看,华谊兄弟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体系。明星们在加盟华谊兄弟的重要因素就是这里既有影视剧拍摄机会,又有广告销售优势,明星在华谊兄弟可以得到电影、电视、唱片、艺人经纪、新媒体等多领域的包装与推广。在华谊兄弟一部电影成本的回收,不只是票房这一块,例如《天下无贼》电影票房占这部电影的不到30%的收入,其他的70%是电影后产品产生的;电影《非诚勿扰》还没开机就已经收回了一半的成本。华谊兄弟旗下至今在传媒领域已经有广告、经纪等6家公司。“你只看到了我们的电影红,实际是有这六家公司支持这个电影,这就是我为什么敢去做电影的原因。”王中军说。(四)大型项目对华谊兄弟来说影视投资方面越是大投人的大制作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反而越安全,同时还能为公司带来品牌上的巨大收益。纵观华谊兄弟影视投资历史,投资的影视剧基本都在1000万以上,这些钱主要集中用于高薪聘请大牌明星、在电影前期的策划、后期的推广和发行。拿冯小刚系列贺岁电影来看,基本上这些大制作撑起了华谊兄弟的电影王国之梦。以商业大片《非诚勿扰》为例,投入制作资金4700-4800万元左右,营销费用则有2000多万。从收入组成来看:院线票房是主流收入,约3.5亿,其中剔除有关税收和院线分成等,制片方拿到的约为43%,大概是1.5个亿。第二项主要收入是娱乐营销,包括植入广告和贴片广告,大家可以看到影片中的银行、车、酒、手机、航空公司等等,收入约5000多万。第三项主要收入是版权交易,包括海外版权和电视、新媒体、DVD版权等,这部分是相对比较弱的,只有1000多万,这也是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普遍现状。华谊融资与资本运作模式一.以“股权融资+股权回购”引入多轮资金1、第一桶金华谊兄弟的前身华谊兄弟广告公司,由王中军兄弟于1994年创办。那时候,王中军回国创业,成立华谊兄弟广告公司,那时,王中军惊喜地发现中国的银行还都没有统一的标识,在美国,稍有规模的企业,网点都是统一设计的,王中军很快就开始向多家银行毛遂自荐。在中国银行组织的样品展示会上,王中军的设计方案和样品获得了一致好评。成立不到一年的华谊兄弟就这样接到了中国银行这样的大客户,拿下了中行全国1.5万个网点的企业形象标准化和信用卡标准化等一系列CI项目。随后不久,王中军又拿下了华夏银行的单子。再后来,中石油、国家电力、中国联通等大型企业也成为王中军的客户。三年后,华谊兄弟广告进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2、入行影视1997年的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他出国前在广告公司的老同事,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这位老同事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如何赚钱,并很快拿来了英达的电视剧《心理诊所》的本子。投资500万元的《心理诊所》开拍,华谊兄弟为此专门成立了影视部,又利用自身广告的优势,进行了很好的推广,最后华谊兄弟净赚了400多万元,收益率达到90%以上。3、一见如故初遇冯小刚时,冯小刚的角色不仅是导演还是制片人,要到处去化缘找钱,当时华谊兄弟对《没完没了》只有30%的股份,由于一家投资商资金上有问题,华谊兄弟转下了股权,这样很巧妙地就变成了大股东,随后电影商业上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华谊兄弟做的,最后《没完没了》成了当年的票房冠军。王中军说:“因为拍这部戏彼此来往非常密切,在合作中冯小刚感受到华谊兄弟公司和他前几年认识的公司某些方面不同,不能说它多好,只是有种合拍的感觉。他说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他的工作室的资金便由我们公司包下来了。”4、首次引进财务投资者真正让华谊兄弟得到转型机会的,是资本运作。因为在最初几部电影投资后,华谊兄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资金不足。当时,由于政策、经济环境的制约,华谊兄弟基本没有机会获得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而太合控股业务以地产和金融业为主,有充足的资金,并且正在寻找新的投资点。所以机缘巧合,华谊兄弟得到的第一笔商业投资,是在拉赞助的过程中遇到的太合集团。于是2000年6月,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成立,太合控股投入了大约1300万元,其后的几年,华谊兄弟太合的成绩更是如日中天。冯小刚一系列的“贺岁片’给华谊兄弟太合带来了不菲的利润和日益高涨的名声。王中军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引入国际资本也被提上日程。后者主要扮演财务投资者的角色。2000年3月,太合集团出资2500万元,对华谊兄弟广告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并将公司变更为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太合集团与王中军兄弟各持50%股份。太合入股的条件是,王氏兄弟在适当时机回购该笔股权,使太合获利退出。2001年,王氏兄弟从太合控股回购了5%的股份,以55%的比例拥有绝对控股权。正是太合投入的2500万元,使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讯速完成了初始扩张5.回购太合股权,引进TOM集团2004年底,一直在国内谋求机会的TOM集团,表示有意入股华谊兄弟。王氏兄弟觉得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回购太合集团的股权。随即,TOM集团与王氏兄弟达成合作意向: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500万美元认购华谊兄弟年利率为6%的可转债。王氏兄弟为了确保在此过程中不丧失控股权,华谊兄弟先以7500万元、溢价3倍回购太合集团手中45%的股份,太合集团以300%的回报全身而退。太合集团退出后,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旋即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12月,王氏兄弟出让35%的股权,成功向香港上市公司TOM集团募集资金1000万美元,这也是2004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局出台允许外资投资内地广电业规定后的第一家在内地投资的外资公司。王氏兄弟回购了太合45%股权之后,成为100%控股人,再将27%的股权转让给TOM集团,同时向太合定向发行可转债。TOM集团入资华谊兄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TOM集团以500万美元入股27%,另外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信中利投资3%,王氏兄弟持70%。第二阶段,是认购500万美金可转换债券,债券年利率为6%,2007年到期,全数兑换股票后可增加额外8%的持股权,TOM集团的股权比例增加到35%。而第三阶段在华谊兄弟上市以前,TOM集团依旧拥有与其他投资者一同持股至50%的比例。此时,王氏兄弟股权比例为73%。在大约同一时间,华谊兄弟再引进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信中利,以7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了3%的股权给后者,王氏兄弟股权比例降至70%。这轮私募,王中军兄弟总共获得资金1070万美元(8850万元人民币)。除去购买太合集团股份所花的7500万元,剩余1300多万元。但他们所拥有的股权,则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控股地位得到强化。资金的通畅让华谊兄弟得以投拍《情癫大圣》、《夜宴》等数部投资过亿的大制作。6.游说马云入股,回购TOM股权2005年12月,华谊兄弟进行了新一轮私募,这次引进的对象是马云所掌控的中国雅虎。进行这一轮私募,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TOM集团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急于将手中的华谊兄弟的股权转手套现。TOM集团向王中军表示了欲将股权转手套现的意思。连续几年在影视市场的火爆,对于当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王氏兄弟来说,应该有足够的财力回购TOM的股权。但是此时,王氏兄弟的占股已经高达70%,如果再回购TOM股权的话,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不利未来的IPO运作。于是王中军开始寻找TOM股权的可能接受者,在他脑中闪现了最合适的人选——马云。王中军与马云结识于某媒体举办的论坛,当时王中军正在运作影片《天下无贼》,而马云也正在力推旗下淘宝网。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后来淘宝网和支付宝借用《天下无贼》故事的系列广告。有了这么一层合作背景,加上当时阿里巴巴的火爆,王中军建议他接手TOM的股权,他就欣然应承。最终商定的结果是:TOM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减持20%股权,王氏兄弟和马云联合接手,其中马云(以旗下公司中国雅虎的名义)以1200万美元接手15%、王氏兄弟回购5%,TOM集团所持股份剩至7%。同一时期,王氏兄弟还从“信中利”手上回购了2%股权。经过这轮私募,王氏兄弟的股权由70%上升至77%。此外,2005年12月,中国最大的SP(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之一华友世纪对华谊兄弟旗下的华谊兄弟音乐公司进行超过3500万元的战略性投资,以此获得51%的股权。7.引入分众,为首次公开募股铺路2007年,华谊兄弟展开第三轮私募。分众传媒联合其他投资者向华谊兄弟注资2000万美元。此次交易双方并未公布分众传媒这笔2000万美元的投资,换取了华谊兄弟多少股权。但据王中军自己透露,目前,王氏兄弟在华谊兄弟中仍然拥有50%左右的股份。王中军引进分众,主要基于两大考量:其一,分众有着媒体行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