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唱宝玉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古代小说之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最智施耐庵的《水浒》元末明初——最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明代——最奇曹雪芹的《红楼梦》清代——最情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朝代发展阶段代表作品小说体裁特点先秦两汉起源精卫填海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发展《搜神记》(干宝)《世说新语》志怪志人唐成熟《柳毅传》唐传奇宋元继续发展《三国志平话》话本演义小说明清顶峰《红楼梦》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关于《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影响)“红楼”即朱门之意,是豪门贵族的代称,“红楼梦”意为无论多么煊赫的权势,到头来无非是南柯一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红楼梦》以它丰富的生活内容、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地位)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说:《红楼梦》是一首无韵的《离骚》,也是一部“说”家之绝唱。自从《红楼梦》问世以后,中国的古典小说再也没有超越它的作品出现了。《红楼梦》是一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千古绝唱!《红楼梦》的别名:从通灵宝玉的来历取名为《石头记》;从黛玉以泪报答宝玉滋润之恩角度取名《还泪记》;从一僧一道的神秘角度命名为《风月宝鉴》;以书中主要的女主角得名的《金陵十二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约1715—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让他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高鹗(字兰墅,号红楼外史)续40回书。程伟元曾用数年广泛收集《石头记》八十回抄本及后四十回续稿残抄本,与高鹗共同修补,成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全书于乾隆五十(1791)年以活字本印行,是为“程甲本”。翌年又大量修改印行,是为“程乙本”。《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女娲补天木石前盟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按时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小说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神瑛侍者——绛珠仙草(贾宝玉)——(林黛玉)木石前盟——金玉良缘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蓉贾惜春(秦可卿)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母)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巧姐贾迎春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兰贾元春宝玉贾贾探春(赵姨娘所生)贾敏(林如海)林黛玉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原应叹息(元迎探惜)宁国府荣国府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以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阜(fù)盛敕(chì)造赦(shè)绦(tāo)台矶(jī)靥(yè)颦(pín)怯(qiè)弱放诞(dàn)无礼髻(jì)绾(wǎn)蹙(cù)錾(zàn)螭(chī)璎(yīng)珞(luò)宫绦(tāo)裉(kèn)洋诌(zhòu)琏(lián)嫡(dí)亲幄(wò)庑(wò)姬(jī)妾荣禧(xǐ)堂宸(chén)翰(hàn)錾(zàn)银珠玑(jī)黼(fǔ)黻(fú)莳(shí)觚(gū)茗(míng)碗锦褥(rù)孽(nìe)根匙(chí)箸(chú)内帏(wéi)咕唧(jī)进羹(gēng)漱(shù)惫(bèi)懒懵(měng)懂倭(wō)缎盂(yú)盥(guàn)手敷(fū)粉韶(sháo)光纨(wán)绔(kù)杜撰(zhuàn)忖(cǔn)第一部分:(1)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第二部分:(2--14)故事的发展,林黛玉见众人一层:(2--4)林黛玉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二层:(5--6)林黛玉见王熙凤。三层:(7--11)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四层:(12--14)宝黛初见。第三部分:(15--16)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以林黛玉行踪为线索荣国府院落布局示意图行进线路图思考: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2.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1)贾府地处什么地方,林黛玉来到贾府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2)进入贾府到贾母居处,她看到了什么?(4)她去拜见二舅舅贾政时又看到了什么?(3)她去拜见大舅舅贾赦时看到了什么?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大紫檀雕螭案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金蜼彝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显赫的地位豪门贵族的气派贵族生活的奢侈豪华贾政处:林黛玉来到贾府看到了什么?布局讲究陈设华贵外观宏伟,地位显赫贾府“与别家不同”的典型环境:宏伟的外观,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外部观感;讲究的布局,说的是贾府建筑的内部结构;华贵的陈设,说的是荣禧堂为主的装修器物。这都是社会环境的折射,是贾府地位的反映。还有第四点,就是这第三回中集中描叙的那些礼仪繁复、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贵族王侯家族的独特人际关系,这更是社会环境的主要方面。透过林黛玉的眼睛,我们看到了贾府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那等级分明的礼仪,豪门贵族的气派。从中我们不是也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和阶级对立、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吗?可以说贾府这个典型环境就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详写: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略写: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实写: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虚写: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单独介绍: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集体介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人物描写笔法富于变化,重点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王熙风的形象的?•(提示:从出场,绘肖像,见黛玉,回王夫人话四个环节把握)王熙凤:“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放诞无礼”众人:“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对比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贾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只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性格泼辣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铺陈服饰:“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描绘容貌:“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貌似可喜实则可畏,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肖像描写: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继而拭泪(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抢先“以巾拭泪”)忙又转悲为喜(因为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善解人意、巧于逢迎回王夫人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她是贾府中的实际掌权人。回王夫人写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绘肖像彩绣辉煌三角眼吊梢眉年轻貌美刁钻狠毒庸俗虚荣见黛玉察言观色机变逢迎为人处世果断能干王熙凤(似褒实贬)放诞泼辣地位特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黛玉: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宝玉: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黛玉: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宝玉:眼前分明外来客,心底却似旧时友。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美貌聪慧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初步勾画,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让座回话寄人篱下的处境谨小慎微的态度应对有度,举止有礼的教养细心、多虑、自尊的性格林黛玉的形象——才女(灵气、才气、傲气)美貌多情、体弱多病(众人、宝玉眼中的黛玉:肖像描写)、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细心、多虑、自尊(寄人篱下)贾宝玉出场前——侧面勾勒:王夫人:“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有天无日,疯疯傻傻”黛玉母亲:“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造成悬念:“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出场时肖像描写——黛玉眼中的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眉清目秀、英俊多情出场后语言、行动描写(一):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一存于中,一发于外,可见文于下笔必推敲的准稳,方才用字。”——脂砚斋评)——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宝玉与黛玉的心灵相通出场后语言、行动描写(二):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极力表现宝玉的叛逆不羁“不通世务”、“怕读文章”——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偏僻、乖张”—--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寻愁觅恨”——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似傻如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不得,因而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似贬实褒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正文反作《西江月》分析: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