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谣(李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天上谣(李贺)教学目标:1、了解李贺,把握李贺诗歌的特点。2、概括诗中所营造的仙境画面,明确诗人营造仙境的意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苏小小墓》(李贺)苏小小容貌极美,幽兰带露一如她的泪眼朦胧。而死后却一切成空:无物哪里结同心,烟花已散不堪剪。这是一个埋没风尘的女子,这是一段无望的眷恋。诗人在凭吊一个女子永恒的十九岁,也在慨叹自己的青春。而“西陵下,风吹雨”,一个王朝的荣耀也已经过去。二、作者介绍李商隐《李贺小传》: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版,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妈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嚖管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竞死。王氏姊(李贺嫁给王家的姐姐)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李贺独泣,可见他实是不愿去的。所以,后李义山为贺作小传慨叹曰:“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才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对此,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则有一段精彩的评论:“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你看,唐朝的诗人李贺,不因困顿了一世的么?而他临死的时候,却对他的母亲说,‘阿妈,上帝造成了白玉楼,叫我做文章落成去了。’这岂非明明是一个诳,一个梦?然而一个小的和一个老的,一个死的和一个活的,死的高兴地死去,活的放心地活着。说诳和做梦,在这些时候便见得伟大。所以我想,假使寻不着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长吉是活在梦里的,二十七年就仿佛一场惊梦。在这看似淡淡郁郁的梦里谁曾想包裹了一个怎样锦绣精致的内心,包裹了一种怎样澎湃涌动的诗情。李贺,七岁能辞章。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辞尚奇诡,所得皆警迈,当时无能效者。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徐渭则云:“世惟法高、岑、王、孟,固是布帛菽粟。卢仝、孟郊、韩愈、李贺,却是龙肝凤髓,不得而舍。”李贺诗的奇险是社会动乱之后需要的一种强烈刺激;他的冷是社会衰败,政治疲颓的反映,是对自己的际遇的无望和消极,也是体弱多病而造成的孤僻;而艳是他青年的情调和乐府曲词的需要。他是个积极的反格律者,在他的诗作中竟找不出一首当时盛行的七律,他成为创造反格律反骈偶的最彻底最纯熟的诗体的诗人。同时,他的这种诗体将诗引向了词。李贺诗以奇诡险怪著称,色彩艳丽,想象瑰奇。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序》里写到:“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筹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其诗继承了“楚辞”骚体诗的艳丽风格,同时将这种艳丽更推至幽缈空灵。李贺与李白在风格取法上有一致之处,只是太白诗的格调明朗多豪情,因其处于唐极盛时期,故诗歌意境宏远,气度万千;而李贺所处已是中晚唐,颓势毕露,社会矛盾加剧,所以诗人们希图为自己构筑一个个人世界来远离现实的残酷,因而追求艺术上的奇特之美,故李贺诗晦僻冷艳,格调幽寂带一点虚颓之气,以表达他的哀怨与愤激。从大的方面看,李贺是属于韩孟诗派的,求新求奇。“诗家变化,盛唐已极。后又欲别出头地,自不得无东野、长吉一派。”(谭友夏)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1、想象丰富,带有浓烈的虚幻荒诞的特色。2、构思不拘常法,意象之间跳跃变化很大,常常超越时间和空间。3、凄恻冷寂的浓重气氛。李维贞《昌谷诗解序》曰:“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李贺常用一些凄冷的字眼和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哀怨的气氛,以表现他内心的苦闷。4、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挖空心思地避俗求新。“长吉体”不光是题材或语言的诡异,主要的还在于诗歌意境和构思的新奇谲怪;题材、语言等因素,则是从属于其整个意境与构思的。三、分析诗作(一)作者思路诗共十二句,分成三个部分,首尾起落较大。开头二句是诗人仰望星空所得的印象,结末二句则是仙人俯视尘寰所见的情景。前者从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后者又从幻想世界回到现实世界,一起一落,首尾相接,浑然一体。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四个各自独立的画面。(二)第一部分开头两句写天河。天河,绚烂多姿,逗人遐想,引导他由现实世界进入幻想世界。天河在转动,回荡着的流星,泛起缕缕银光。星云似水,沿着“河床”流淌,凝神谛听,仿佛潺潺有声。这些是诗人站在地面上仰望星空的所见所感,写实之中揉有一些虚构成分,显示了想象的生发过程。(三)第二部分1、画面一:月宫仙人采桂图。月宫里的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仙女们正在采摘桂花,把它装进香囊,挂在衣带上。“花未落”意即“花不落”。仙树不枯,仙花不落,它与尘世的“馨香易销歇,繁华会枯槁”形成鲜明的比照。2、画面二:秦妃当窗望晓图。此时,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的晨景。窗前的梧桐树上立着一只小巧的青凤。它显然就是当年引导他们夫妇升天的那只神鸟。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这是天庭的神奇之处。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它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这些又似与人世无异。3、画面三:吹笙耕烟种草图。仙人王子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4、画面四:仙女寻芳拾翠图。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漫步青洲,寻芳拾翠。青洲是传说中的仙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始终保持着春天的景色。来这儿踏青的仙女,采摘兰花,指顾言谈,十分舒畅。5、上述各个互不连缀,然而却显得和谐统一的画面,都以仙人活动为主体,以屋宇、花草、龙凤等等为陪衬,突出天上闲适的生活和优美的环境,以与人世的“沧海桑田”相对比。(留待第三部分讲完后分析)(四)第三部分人间怎样呢?末两句用雄浑的笔墨作了概略的点染。在青洲寻芳拾翠的仙女,偶然俯首观望,指点说:羲和驾着日车奔驰,时间过得飞快,东海三神山周遭的海水新近又干了,变成陆地,扬起尘土来了。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沧海变桑田”。诗人借助具体的形象,表现了尘世变化之大和变化之速。对比之下,天上那种春光永驻、红颜不老的状况,就显得特别可贵。(五)小结这是一首游仙诗,在一个晴朗的夜晚,诗人游目太空,被璀璨的群星所吸引,于是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而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诗人曲折地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和个人境遇的不满。四、总结这首诗想象富丽,具有浓烈的浪漫气息。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种种新奇瑰丽的幻境来。诗中的人物和某些情节,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内容。但诗人又借助于想象,把它们加以改造,使之更加具体鲜明、新奇美丽。如“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不仅使王子吹的笙有形可见,而且鲜明地展示了“龙耕”的美妙境界。这是诗人幻想的产物,却又是某种实体的反照。诗人实际是把世间的人情物态涂上神奇的色彩。例如兰桂芬芳,与人间无异;而桂花不落,兰花常开,却又是天上特有的景象;仙妾采香,秦妃卷帘,她们的神情举止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但仙妾采摘的是月宫里不落的桂花,秦妃身边有娇小的青凤相伴,而且她(它)们都永不衰老,这又充满神话色彩。诗人巧妙地把神和人、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使抽象的理想成为可以观照的物象,因而显得深刻隽永,而又有生气灌注。诗作句句都有物象可见,诗人用精心选择的动词把某些物象联系起来,使之构成情节,分别组合为六个不同的画面。它们虽无明显的连缀迹象,但彼此色调谐和,气韵相通,“合而若离,离而实合”。题目《天上谣》,“谣,声逍遥也。”意即用韵比较自由,声音富于变化,轻快优美。这首诗的脚韵换了三次,平仄交互。各句平仄的排列有的整饬,有的参差错落,变化颇大,这种于参差中见整饬的韵律安排,显得雄峻铿锵。五、补充阅读(一)《梦天》赏析(结合“积累与应用”4,P41)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古代传说,月里住着玉兔和蟾蜍,此中指代月亮。月光初出,光影幽冷如泣。第二句写月光斜照楼阁,楼阁好像在云雾之中露出半侧白壁。第三句写玉轮似的满月皎洁圆润,而四周月晕又如冷露沾湿了玉轮周围的光辉。以上三句,都是诗人梦里漫游天空所见的景色。第四句则写诗人自己进入了月宫: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诗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这四句,开头写“月之初起”,然后又写“月正当空”,诗人飘然走进了月宫。层次分明,步步深入。颈联是写诗人同仙女的谈话。“黄尘清水”即“沧海桑田”。葛洪的《神仙传》记载了仙女麻姑与其兄王方平(人称黄岩始祖,是道教重要人物之一)的对话,说人间变化很快。麻姑:“我已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先前到蓬莱,海水比过去浅了一半,难道东海又要变成陆地了?”王方平笑着回答说:“圣人都说海中又要扬起尘土了。”“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为“神仙境界”就是这样,所以诗人以为,人们到了月宫,回过头来看人世,就会看出“千年如走马”的迅速变化了。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中国古代分为九州,所以诗人感觉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一泓”即一汪水,这是形容东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样。诗人尽情驰骋幻想,仿佛他真已飞入月宫,看到大地上的时间流驶和景物的渺小。李贺通过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以排遣个人苦闷。天上众多仙女在清幽的环境中,你来我往,过着一种宁静的生活。而俯视人间,时间是那样短促,空间是那样渺小,寄寓了诗人对人事沧桑的深沉感慨。诗作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用比新颖,体现了李贺诗歌变幻怪谲的艺术特色。(二)《金铜仙人辞汉歌》(重点讲画线句即可)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这首诗大约是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诗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尽管他堪称一代天骄。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作了必要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如今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重不可致”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