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1-第一临床医学院09临床2班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1.简述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P11-12)①观察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科学观察和分析,研究其中的心理行为规律。②调查法:通过晤谈、访问、座谈或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并加以分析研究。③心理测验法:以心理测验作为心理或行为变量的主要定量手段。④实验法:对某一变量进行系统的操作,从而研究这种操作对于心理、行为或生理过程的影响规律。2.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和联系(P20)相互关系感觉知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外在联系区别是单个分析器活动的结果是多个分析器联合活动的结果是最简单的认知过程是较复杂的认知过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化联系由于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整体不可分,所以感觉和知觉也不可分没有纯粹的感觉,也没有纯粹的知觉,一般合称感知3.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P21)①知觉的选择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4.简述记忆的过程(P23-25)①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识记: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进行编码的过程。保持: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是把输入的信息牢固地贮存在大脑的过程。再认与再现: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以识记为前提,检验保持的指标,也是提取信息的过程。②信息加工的过程:按信息论观点,记忆的形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三个阶段。一般认为,每一阶段都包括编码、贮存和提取三个环节。5.简述改善记忆的方法(P25-26)①集中注意、增强记忆②及时复习③反馈④背诵⑤过度学习⑥记住要点⑦分散识记⑧意义识记⑨性质形似的材料不安排在一起学习⑩多样化复习6.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P28)①定势②情绪、情感与动机状态③迁移④功能固着与变通⑤个性⑥策略7.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P29)相互关系情绪情感情境性、短暂性、冲动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区别表现为外显性表现为内隐性多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人的社会需要想联系人和动物都有,发生较早人所独有,发生较晚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8.情绪状态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P30)情绪状态指在特定时间内,情绪活动在强度、速度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①心境:一种持久而微弱的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特点为倾向性、微弱、平静、持久。②激情:一种在短时间内猛烈而爆发的情绪,特点为猛烈、短暂、爆发。③应激:一种出乎意料的在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特点为由巨大精神或躯体压力引起。9.简述情绪的理论学说(P31-32)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2-第一临床医学院09临床2班①詹姆斯-朗格的情绪外周理论,观点为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该理论的缺点是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控制。②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观点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该理论的缺点是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控制。③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理论,观点为对于特定情绪而言,受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三种因素的制约。④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观点为情绪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有其自身的机制,同时在个体心理活动中有着适应社会环境的独特作用。10.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P35-36)①具有明确的目的(前提)②具有调节行动的作用③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核心)④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基础)11.简述意志的品质(P37)①自觉性:主动地支配行动,使其能达到既定目的(受暗示性和独断性)②果断性:明辨是非,决断迅速合理,实现目的(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③坚韧性:保持精力,不屈不挠实现既定目标(动摇性和顽固执拗)④自制力:自觉控制情绪动机,约束行动和语言(任性和怯懦)12.简述人格的特点(P38)①独特性与共同性②社会性与生物性③稳定性与可塑性④整体性13.简述人格心理结构(P38-39)①个性倾向性,主要包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②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③自我调节系统,其核心为自我意识1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40)原则:人类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低层次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就不容易产生①生理的需要:个体生存必不可少的需要②安全的需要:当生理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随之产生了安全的需要③归属和爱的需要: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群体中发展,爱的需要包括接受他人和给予他人爱的需要④尊重的需要: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包括自我尊重和受到他人尊重⑤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最高层次是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自身的价值15.简述动机冲突的形式(P41)①双趋冲突:指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由于这两个动机同样强烈,受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无法同时实现的矛盾冲突,需两者选其一。②双避冲突:指一个人同时受到两个目标影响,都想避开,但迫于情景,只能避开一个目标时,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的状态。③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动机,既向往它,同时又想拒绝或避开它。④双重趋避冲突:指人们常常会遇到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所产生的冲突。16.简述气质的分类(P43-44)17.简述性格的特征(P45)①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包括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态度以及对自己的态度。②性格的情绪特征,包括情绪活动的强度、情绪的稳定性、情绪的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3-第一临床医学院09临床2班③性格的意志特征:个体对自己行为自觉调整和控制的水平特点。④性格的理智特征:人们在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18.简述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理论(P51-52)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①意识是与语言有关的、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但只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很小一部分,相当于海平面以上的冰山之巅部分。②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是个体自己不能觉察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是心理活动的极大部分,相当于冰山在海平面以下、始终无法看见的庞大的山体。③前意识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有需要时可以重新进入意识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忆,相当于冰山的介于海平面上、下的部分,会随着波浪的起伏时隐时现。潜意识的欲望只有经过前意识的审查、认可,才能进入意识。19.简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P52)人格包含有三个基本系统:本我、自我和超我。①本我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人格部分,遵循着“快乐原则”。本我与外部世界不能直接接触,其唯一出路就是通过自我。②自我从本我转化而来,可转化为超我,其动力来自本我,即要满足各种本能的冲动和欲望;但又在超我的监督下去适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遵循着“现实原则”调节和控制本我的活动。③超我由自我转化而来,包括自我理想和通常所讲的良心,按“至善原则”行事。20.简述精神分析的性心理发展理论(P53)①口欲期:0-1.5岁,此时关注吸吮和吃,主要从口腔部位的刺激中得到快感。②肛欲期:1.5-3岁,此时性本能专注于肛门区,肛门区是快乐的主要源泉,儿童从自身大小便中得到快感。③性蕾期:3-5岁,此时开始注意两性之间的差别,性本能转向生殖器,生殖器是快乐的来源。④潜伏期:6-12岁,此时儿童的性本能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的各种活动。⑤生殖器期:青春发育开始,持续至终生,性本能的关注点朝向异性成员而不是朝向自我。21.简述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P55)①强化:环境刺激对个体行为反应产生促进作用的过程。②泛化:反复强化的结果,即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近似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的效果。③消退:如果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结合,即取消强化作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22.简述操作条件反射的类型(P57)①正强化:某种行为发生后,导致了积极刺激的增加或积极刺激强度的增加,则该行为会趋向于增强。②负强化:某种行为发生后,导致了消极刺激的减少或消极刺激强度的降低,则该行为会趋向于增强。③消退:某种以前被积极刺激强化的行为不再产生具有强化作用的结果,则该行为会减少直至消失。④惩罚:在某种行为发生后带来的是一个消极刺激,则该行为会减少直至消失。23.简述应对的方式(P82)①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从根本上消除应激源;②采用“再评价”的应对方式,使之改变认知评价;③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提供和帮助寻求社会支持;④采用“转移”的应对方式,分散注意;⑤采用“松弛”的应对方式,进行一定的放松训练。24.简述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P82-83)按对现实的歪曲程度①较大的现实歪曲:否认、投射等②中度的现实歪曲:压抑、倒退、转移、反向形成、合理化等③轻度的现实歪曲:升华、幽默等按出现先后及与心理障碍的关系①精神病性的防御机制:婴幼儿期即开始使用,精神病患者常为极端应用,如否认、曲解、投射②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于婴幼儿期,多见于轻度的精神障碍患者,如倒退、幻想、内投射③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少儿期得到充分利用,多见于神经症患者,如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隔离、转移④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较晚,是成功的、有效的适应方式,如升华、幽默、理智化医学心理学简答题集锦-4-第一临床医学院09临床2班25.简述心理防御机制表现形式(P83-84)(需要细化吗?)①合理化②潜抑③转移④反向形成⑤幻想⑥否认⑦升华⑧退行⑨幽默26.简述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P103)①信度反映心理测验的一致性或可靠性,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包括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和评分者信度。②效度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必备条件。包括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效标效度。③常模与标准化:常模指测验的参照分数,是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27.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要素(P125)①治疗师方面:治疗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②被治疗者方面:一般为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有一定精神、躯体或行为问题的人,也包括一些希望改变个性或认知、行为习惯的人。③治疗过程:以各种医学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灵活使用各种专业技术,按一定的程序规范地进行,以达到治疗目标。④治疗环境:环境安静、整洁,有合适的空间与面积,空气流通。28.简述心理治疗的原则(P126-127)(应用于论述题中的案例分析)①和谐性:指患者、医生、治疗方法之间的和谐,环境与整个治疗之间的和谐。②针对性:针对性是心理治疗取得疗效的保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心理治疗方案。③计划性:心理治疗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治疗的程序。④灵活性: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身变化,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随时准备根据新的情况灵活地变更治疗程序和方法。⑤保密性:为保证资料的真实,维护患者的切身利益,必须在心理治疗工作中坚持保密原则。⑥综合性:进行心理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其他可利用的能增加疗效的方法和手段。⑦中立性: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应该保持中立,不能替患者作出任何选择或决定。⑧回避性:心理治疗过程中,一般回避为亲友或熟人进行心理治疗。29.简述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P129-130)①筛选与准备阶段②问题探索与判别阶段③分析认识阶段④治疗行动阶段⑤疗效评价阶段⑥结束巩固阶段30.简述精神分析的原理(P131)(需要吗?)采用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和技术,通过帮助患者将早年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主要是幼年经历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在意识层面加以分析与澄清,从而能使患者重新认识,并改变原有的心理行为模式,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31.简述精神分析治疗的技巧(P131-132)①自由联想:治疗者要求患者随意且毫不保留地向治疗师描述所想象的事件或情景,从而把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