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药(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八章镇痛药•概述•阿片–阿片及其阿片生物碱–阿片受体的分布–阿片受体的多型性•麻醉镇痛药–阿片生物碱类–人工合成镇痛药•阿片受体拮抗药概述•疼痛–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主观感觉,是机体受到伤害后发出的一种保护反应,常伴有不愉快的情绪反应。–缓解疼痛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阿片生物碱(吗啡、可待因)人工合成镇痛药(度冷丁)特点:镇静时,意识清醒,其他感觉不受影响;镇痛作用大,反复应用易于成瘾。第一节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1.阿片及其阿片生物碱2.存在阿片受体的证明3.阿片受体在体内的分布4.阿片受体的多型性5.阿片受体的天然底物—内源性阿片样物质6.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1.阿片及其阿片生物碱•阿片是罂粟科植物罂粟未成熟蒴果浆汁干燥物,含有20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和可待因罂粟碱。•阿片在十六世纪已被广泛应用于镇痛、止泻、止咳、解除焦虑和催眠。由于疗效显著,有“天赐良药”的美名。•1803年首先从阿片中提取得到阿片生物碱吗啡纯品。2.存在阿片受体的证明•吗啡类制剂大都生物活性强,有严格的构效关系及立体特异性,在脑内微量局部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并能为特异性拮抗剂纳洛酮所。这些都表明体内可能存在着同阿片类物质有特异性结合的阿片受体。•1971年Goldstein首先用放射受体结合法证明脑内有特异性的阿片结合。1973年三个不同的实验室(Simon,Snyder,Terenius)用高比活性的标记阿片物质各自证明了脑内阿片受体的存在。此后放射受体结合便成为研究阿片受体的重要手段。3.阿片受体在体内的分布•阿片受体分布广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自脊髓至大脑皮层均有存在。阿片受体分布的密度以纹体最高,小脑最低。一般而言,在灵长类中阿片受体在端脑和间脑等处含量较高;在延髓和脊髓中含量较低。•这些部位或与疼痛刺激的传入、痛觉的整合及感受有关,或与精神情绪有关或与咳嗽反射、胃液分泌等有关。4.阿片受体的多型性•通过对整体动物、离体器官以及阿片受体的放射受体结合试验的研究,现比较清楚的阿片受体的亚型有三种:、和型。还可能存在和型。5.阿片受体的天然底物—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脑菲肽•-内菲肽•强菲肽6.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1)吗啡•【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首关效应灭活多,临床上常用注射给药;–约有1/3的吗啡与血浆蛋白结合;–肝脏代谢,部分与经葡萄糖醛酸结合失活,另一部分为吗啡-6-单葡萄糖醛酸苷,活性强于吗啡;–肾排泄。•【药理作用及应用】–中枢神经系统•镇痛、镇静作用显著减轻或消除各种疼痛,消除因疼痛或其它因素引起的神经紧张、焦虑、烦躁及恐惧等情绪,且不影响意识和其它感觉。•镇咳作用可抑制咳嗽中枢,使咳嗽反射减轻或消失。–心血管系统•可使外周血管扩张,临床上用于心源性哮喘及肺水肿。–平滑肌•吗啡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提高小肠及大肠平滑肌张力甚至痉挛,使推进性蠕动减弱,肠内容物通过延缓,同时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腹泻。•【不良反应】–应用剂量时,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及嗜睡等不良反应。–连续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和成瘾。吗啡成瘾作用非常强,成瘾后,一旦停药,会出现戒断现象,危害极大。2)可待因•【体内过程】•【药理作用及应用】•【不良反应】第二节人工合成镇痛药哌替啶(度冷丁)•【体内过程】–口服或注射给药均可吸收,但注射吸收迅速、起效快故临床上常用注射给药。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0%。主要在肝脏代谢。自肾排出。•【药理作用及应用】•【不良反应】–耐受性和成瘾性较吗啡弱,但也不应连续应用。NCOOCH2CH3CH3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