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提纲,期中复习知识清单!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中国广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类,北京人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大约在一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逐渐懂得了耕种农作物、饲养家畜、磨制工具和烧制陶器,开始了定居生活。距今四五千年时,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并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二、北京人的发现1.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北京人又称北京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3.1929年,中国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并发现用火遗迹。三、北京人的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比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2.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成的工具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zhēn)等。使用这种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3.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4.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5.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6.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2.半坡人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窑器的窑场。3.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做柱子。4.半坡人制作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工具捕猎。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最有代表性的是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6.半坡人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还会制造骨针、骨锥和纺轮,可见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距今约7000年左右。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3.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迄今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4.河姆渡人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农业工具以骨耜(sì)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5.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6.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中国是农业大国,在中国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发源地。2.距今约9000---7000年,中国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lěisì)等工具进行耕种,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3.农作物种植和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2、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是当时黄河流域较大的部落。3、黄帝和炎帝在阪泉展开大规模战争,之后结成联盟。4、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该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的天文和历法知识。2、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当时,仓颉发明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3.考古学者发掘处出的水井遗址、蚕茧和丝织品、骨笛、船形陶壶等,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三、尧舜禹的禅让1.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尧的部落)、有虞氏(舜的部落)、夏后氏(禹的部落)等部落。为抵御共同灾难,三个部落走向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禹总结其父鲧[gǔn]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水患,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侯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随后的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文明。到了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导致周天子统治权威衰落,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古部落名,分布在长江以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制度,发展生产,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3.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其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4.夏朝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朝的一座都城遗址,被命名为二里头遗址。5.夏朝经历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统治残暴,民众反抗,国力衰弱。二、商汤灭夏1.夏朝后期,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打败夏王桀,夏朝灭亡。2.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3.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三、武王伐纣1.商朝晚期,周部落以农业立国,发展迅速。周武王时,得到周公、吕尚等人的辅佐,日益强盛。2.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四、西周的分封制1.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武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从而确定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分封制”。2.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引起“国人暴动”。4.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如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等。2、商周时期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著名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二、甲骨文记事1、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至今已经识别的甲骨文有1500字。2、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形声最为进步,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3、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二、王室衰微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2、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三、诸候争霸1、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在春秋争霸的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1.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史称“三家分晋”。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2.当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战场位于今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3.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3.内容政治上: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又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其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3、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第8课百家争鸣一、老子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老子认为: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它的核心思想是“仁”。2.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3.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三、百家争鸣1.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2.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3.儒家是战国时期最大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4.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5.法家主张君主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