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主要内容一、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二、茶的传播三、饮茶史四、茶叶的种类五、茶水六、茶具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的发现和利用的历史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神农本草经》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一)先秦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唐·陆羽《茶经·六之饮》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事------清·顾炎武《日知录·茶》(二)三国说密赐荼荈以代酒---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三)西汉说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清·郝懿行《证俗文》普及、兴盛于唐、宋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穷曰竞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茶于人如同米、盐一样不可缺少,对于田间农家,尤其嗜好------后晋·沈昫《旧唐书·李玉传》华夷蛮豹,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亦时啜无厌不宁---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宋·昊自牧《梦梁录》卷十六自宋代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字的由来茶有文字记载已有4千多年了。成书于秦汉间的古文字书《尔雅,释木》:“苦荼”。东晋·郭璞注:“树小如桅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在唐代以前:荼,或槚、舛、茗、蔎等。自唐代后统一:陆羽《茶经》将“荼”改为”茶”陆羽《茶经》——标志了中国茶文化的形成陆羽:(733-804)是唐玄宗时复州竟陵郡(今湖北省天门县)人。民间称他为“茶神”、“茶圣”、“茶仙”。“Tea”的由来茶在英语中叫做TEA,这个音形成的过程一致承认是从福建话“茶”字的念法而生。福建人管茶叫做“TEY”(近似“贴”的音)。物名从主,飘洋过海来中国贸易的西洋商人,都要大批的买TEY。回去之后,告诉别人这东西就叫做TEY。中国茶叶对世界的影响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说:“茶是中国继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个贡献。”茶叶利用方式的几种演变药用→食用→饮用→送礼、收藏药用唐代,《三皇本纪》:神农氏“始尝百叶,始有医药”。神农氏发现茶,作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古人又将茶作祭品,是药用观点的反映食用古人打猎肉食多,从生嚼茶叶到煮食茶叶,古人发现茶叶可助消化,茶叶+粮食——煮“茶粥”、“羹饮”,茶鲜叶—焯煮—捞起—调料—茶食佐餐。如:云南——“凉拌茶菜”,以茶为主的“茶餐馆”“茶菜”海南的“茶饭”饮用饮茶汤比饮水解渴,并发现可提神,解乏,故煮成茶汤备饮。在牧区掺入牛奶共饮,南方山区用作擂茶、打油茶。早期的茶汤,既是流质食品,又是解渴的饮料送礼、收藏—文化、时尚茶的传播——茶在国外的传播茶传入日本唐代中叶,中国茶籽被带到日本种植,茶树开始向世界传播。据文献记载,公元805年,日本高僧师满回国时,带去茶种。这是中国茶种向外传播的最早记载。后又经日僧在径山寺学得径山茶宴、斗茶等饮茶习俗,并带回日本,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茶道。茶的传播——茶在国外的传播茶传入印度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其茶种源于中国。印度虽也有野生茶树,但是印度人不知种茶和饮茶,到1780年,英国和荷兰人才开始从中国输入茶籽在印度种茶。现今,最有名的红碎茶产地阿萨姆,即是1835年由中国引进茶种开始种茶的。中国专家曾前往指导种茶制茶方法,后发明了切茶机,红碎茶才开始出现,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饮茶烹制的三个发展进程唐煮→宋点→明泡↓↓↓煮茶→点茶→泡茶↓↓↓吃茶吃茶喝茶唐煮唐代及唐以前是“饼团茶”,用茶鲜叶压制成茶饼,焙干、收藏备用。食用时,先碾成粉末。煮茶时,先烧开一锅水,放盐调成咸味,茶粉撒人锅内稍煮,即舀入茶碗,趁热连汤带茶粉末一道喝下去————谓之“吃茶”烧水开→调味盐→撒茶粉入锅→煮沸→舀入茶碗→连汤带茶粉→“吃茶”。宋点点茶——即将茶碾碎成粉,放入茶碗,用沸水冲泡茶粉、饮用。用汤瓶烧水,瓶有柄有流,先冲少量开水调匀,谓之“击沸”,再冲至满,饮用。茶粉→入茶碗→加沸水→茶筅用力击打→茶水交融→茶泡沫(茶糊糊)→饮用。茶筅(xian)茶糊糊抹茶(Matcha)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日本茶道用具擂茶擂茶,就是把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进擂钵里研磨后冲开水喝的养生茶饮。明泡过程:茶→加入沸水→冲泡→饮茶水(留渣)。做法:茶汤与茶渣分离开来,饮茶留渣,不再强制喝茶同时吃茶粉渣,喝完了续水,谓之一开二开三开,先浓后淡,喝茶一般不论碗数,而讲开头。“明泡”特点:改为整叶茶冲泡,不再碾末。——“粉改叶”、“饮茶留渣”,可观可赏。与泡茶相配套的茶具:“碗泡口饮”,即一套三件头:盖碗“壶泡杯饮”,瓷茶壶、茶杯,明泡在饮茶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促进宜兴紫砂茶壶时兴起来:造型多变化,并可画可雕,品茶玩壶派生出来。促进多种茶类出现:发明白茶、乌龙、红茶、黑茶和花茶。品质因素区别增多:明清时在绿茶基础上相继增加色香味形的评比。茶文化广义:自然科学技术体系狭义:价值体系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茶文化的四个层次物态文化(栽培制造加工茶具建筑等)制度文化(纳贡税收外贸)行为文化(茶礼风俗)心态文化(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精神文化核心)茶艺茶道茶茶艺什么是”茶艺”?广义---研究茶叶的生产、制造、经营、饮用的方法和探讨茶业的原理、原则,以达到物质和精神全面满足的学问。狭义---如何泡好一壶茶的技艺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艺术。台湾范增平先生认为:茶艺包括两方面:科学的、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艺,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艺术、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茶艺六要素人之美茶之美水之美器之美境之美艺之美茶艺六要素人之美:1仪表美2风度美3语言美4心灵美茶之美:1茶名之美2茶的外形3茶色之美4茶香之美5茶味之美水之美:1水之美的标准2水的分类3水之美的鉴赏器之美:1茶具的种类2茶具美的赏析境之美:1环境美2艺境美3人境美4心境美艺之美:1程序编排的内涵美2茶艺表演的动作美和神韵美.茶艺的分类以表现形式分类------表演型茶艺------待客型茶艺茶艺要领茶的欣赏茶叶的鉴别茶具冲泡茶的欣赏审议茶名看茶形和色泽审香气和滋味茶具金属茶具瓷器茶具紫砂茶具漆器茶具竹木茶具玻璃茶具茶的冲泡品茗用水烧水的学问器皿的选择泡茶“三要素”茶的演示泡茶三要素茶叶用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茗茶是要细细品的好茶是要慢慢泡的选茶是适合口味的品茶的乐趣是要你自己去找的无论哪个品种,都有起特性,关键是要抓住各自的优点及风格精华,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纯净,乃为茶道之本雅:沏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流程礼:感恩于自然,尊重于茶家,诚待于茶客,为茶主之茶德和:是人、茶与自然的和谐,清心和睦,属于心灵之爱,为茶艺之“道”也四、茶叶的种类按色泽(或制作工艺)分: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绿茶——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黄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青茶——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红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黑茶——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四、茶叶的种类按季节分: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春茶——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滋味鲜活。夏茶——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滋味较为苦涩。秋茶——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滋味和香气比较平和。冬茶——10月下旬开始采制,滋味醇厚、浓烈。四、茶叶的种类按生长环境分:为平地茶和高山茶平地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面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香气低,滋味淡。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捍气浓郁且耐冲泡。四、茶叶的种类通用的分类方法:基本茶类——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再加工茶类——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绿茶产量: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特点: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制作工艺:杀青一揉捻一干燥(干燥方法不同)绿茶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主要名品:龙井茶、碧螺春、信阳毛尖、君山银针、黄山毛峰、雨花茶等龙井茶碧螺春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红茶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名贵品种:祁红、滇红、英红。祁红滇红英红英国红茶青茶(乌龙茶)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综合了二者的加工技术,属半发酵茶类,兼有绿茶的清鲜,又有红茶的甘醇,是我国的独特产品。特点:回味悠久,耐冲泡,具有解脂肪,助消化之功效,被誉为健美减肥的佳品。名贵品种:武夷岩茶、大红袍、铁观音、冻顶乌龙茶等冻顶乌龙茶大红袍铁观音白茶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是我国的特产。加工方式:不炒不揉,只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产地:福建种类:芽茶、叶茶特点:色白如银,茶汤颜色雅、浅淡;其性温凉,健脾胃。名贵品种: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白毫银针白牡丹黄茶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特点:芽叶茸毛披身,金黄明亮分类:“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黑茶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特点:叶色油黑,汤色澄黄,香味醇厚黑茶多被制成紧压茶,是藏、蒙、维吾尔等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冲泡方法:一是饮用时要将成块的茶叶打碎,二是不宜冲泡,要用烹煮的方法,三是加其它作料,用调饮的方法。名贵品种: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五、茶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茶经》五、茶水※一般说来,在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爽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泡茶用水,虽以泉水为佳,但溪水、江水与河水等长年流动之水,用来沏茶也并不逊色。※井水属地下水,是否适宜泡茶,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好水。城市里的井水,受污染多,多咸味,不宜泡茶,而农村井水,受污染少,水质好,适宜饮用。※雨水和雪水,古人誉为“天泉”。用雪水泡茶,一向就被重视。雨水一般比较洁净,但因季节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自来水,一般都是经过人工净化、消毒处理过的江(河)水或湖水。凡达到我国卫生部制订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自来水,都适于泡茶。六、茶具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处处可见。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六、茶具现代“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等饮茶器具。古代“茶具”的概念指更大的范围:茶坞、茶人、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六、茶具茶具材质及工艺分为如下几种: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属茶具竹木茶具六、茶具——陶土茶具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壶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