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高考历史命题规律,科学备考2011高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总结高考历史命题规律,科学备考2011高考第一部分基本形势分析第1讲向形势要方向一.2010年试题总体表现(一)基本共性特征1.选拔性与难度问题(1)选拔性(2)难度问题及其表现(3)告诉我们什么?2.“稳”、“新”、“变”(1)“稳”①形式稳定②内容稳定③难度、深度比较稳定(2)“新”①题型新②选材新③内容新(3)“变”①理念变②角度变③变亦不变3.能力和基础并重(1)基础是什么?(2)能力是什么?(3)静态与动态的关系与转换(二)关于试题难度的具体分析与理解1.总体难度2.难度设置(三)关于试题考查内容的几点认识1注重基础2紧扣主干3专题性(主题性)强4科内综合5隐性考查热点6覆盖面仍较小7受新课程影响(四)关于考查方式分类与分析1大题小考2小切口,深分析3视角新4开放性(五)几点启示与建议(1)教学中立足于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与掌握。(2)进一步明确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3)进一步加强历史学科的科内综合。这是取得历史高分的关键。(4)注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和历史现实反思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的教学与联系第2讲向考纲要方向一.基本分析1泛化2活化3精化4深化5难度6热点二.要能力考查方向1获取和解读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3描述和阐释能力4推理、论证能力三.要考试内容方向1变动不大2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更加突出四.关于超纲与不超纲的问题1常识性的知识2前因后果不可或缺的内容3重复出现的内容第3讲向考题要方向一.选拔性决定“要有难度”二难度分层及其表现1知识性难度2运用性难度3技术性难度第二部分处理好教材第1讲学厚一老师讲厚1老师讲厚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的问题是什么?(1)跟不上了(2)乱了3实际情况又是怎样(3)不放心了(1)内容没有增加,但是学生心中没数(2)确实有补充,但是内容很少①相关概念的解释②相关内容的增加③相关文字与图片所隐藏的信息二学厚1应该明白2明白了,又怎样?(1)我记不住啊(2)我不会表达啊三.关键要记“薄”1.“厚”不是目的2.“透”是根本3.关键要记“薄”传统观念(1)记得越多越好(2)记得越原样越好一般做法(1)学厚、记多(2)背书、背笔记、背题、背答案一理念问题1、我们的脑袋不是复印机(1)机械记忆(2)会忘掉的(3)复印不是好办法第2讲记薄2、记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1)脱离教材(2)不是背下来(3)加工后的替代3、记忆的“本质”(1)知道了(2)记住了(3)想起来了为什么要构建检索路径?(1)知识输入(2)知识储存(3)知识输出4、记忆的“质变”(1)背课本(2)加工、处理教材什么叫“新鲜度”?好玩有趣有意思有什么作用啊?好记不忘能想起5、记忆的适用原则(1)新鲜度再举个例子例“商鞅变法内容”的记忆1、政治2、经济3、军事4、思想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怎样才能做到“新鲜度”?基本原则就是:“胡乱联系”什么是记忆的“熟悉度”?(1)以前就知道的(2)能够很容易再现的(3)不是完整的(2)熟悉度例唐朝前期的繁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贞观之治继续发展开元盛世什么叫记忆的“重要性”(1)体现内容本质的“内容”(2)考试的主要落脚点(3)可以替代考查的内容(3)重要性二.记薄的方法1中心词法(1)一大段(2)一句话(3)一个词例1土地革命路线术语词:土地所有制例2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生产力渴望强人“中心词法”的五大好处①把记忆的总量砍掉一大半②培养整体的观念与能力③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④培养解材料解析题的能力⑤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2归纳词法根据自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用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对一段话或者一句话进行意思归纳,形成属于自己的归纳词,这就叫归纳词法。自己再看书的时候,只要按照自己的归纳,进行内容的复述就可以了,这样,自己就会很清楚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归纳一下“归纳词法”(1)一句话(2)一个词(3)一个字与“中心词法”的关系是高级“中心词法”例中共一大的内容与意义“四定”“焕然一新”3图式法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反映历史事件的整体,具有战略学习的思想。图式法的运用要和中心词法、归纳词法相联系、相配合。①关于知识点的图式16031640166016881689《权利法案》准备革命正在革命革命已失败万能图式法4结构法概念作用原则方法方法——五步结构法第一步罗列将相关的历史事件一一列出第二步分类按照标准或者原则进行分类第三步定位将相关史实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第四步逻辑展示这一步骤最有创造性第五步得出现代启示这一步是最有用的①《论十大关系》②八大召开③整风运动④反“右”斗争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⑥反“右倾”斗争,困难时期开始⑦1960八字方针⑧1961困难时期结束⑨1962七千人大会⑩1964原子弹1976粉碎“四人帮”1967二月抗争1973“文革”经济形势最好1975文革经济形势好转1976四五运动1971九·一三事件1966“文革”开始197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8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19④⑤⑥①②③⑦⑧⑨⑩概括启示:只要党的工作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主,从国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我们的事业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出现失误。第三部分时政热点问题综合讲解与训练专题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理论探索(1)党的重要会议、历届全会的主题及其历史意义(2)党的工作重心转移(3)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探索形成五四前后《论》《论》《论》七届二中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发展国民革命十年对峙论十大关系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和平发展中国特色19781978198219871992199219972.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中国古代史:经济开发与环境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黄河流域及其环境的变化(2)中国现代史:“大跃进”运动对环境的影响(3)世界近现代史:工业革命与环境问题①能源结构变化对环境的影响②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③城市化与环境问题3、古代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孟子:“民本”、“仁政”(1)儒家:孔子(2)墨家:“兼爱”、“非攻”4、古代的土地政策与经济政策(2)古代赋税制度的基本转变(1)古代的土地制度(3)重农抑商政策热点二经济全球化的演进历程1、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背景经过影响2、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扩张葡西荷英法3、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主要的发明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条件主要发明创造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4、次工业革命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亚非拉美国家6、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91919291933原因特点影响原因内容特点作用新政7、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美国货币基金世界银行35:1盎司关贸总协定8、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变化国家垄断第三产业福利国家“新经济”9、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欧盟亚太北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时间成果影响10、三次工业革命简表专题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中国古代的重大科技成就2.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3.世界的航空航天技术专题四关注民生、改善民生1.中国古代(1)古代民生思想一、知识提示老子“无为”孔子“仁”孟子“仁政”墨子“兼爱””非攻”(2)古代民生政策历朝的重农政策(重农抑商)历朝的限制土地兼并政策汉初的“无为而治”2、中国近代的民生(1)农民阶级土地纲领(2)资产阶级土地纲领(3)中国共产党的土地纲领3、中国现代(1)土地改革(2)改革开放4、近现代西方(1)美国罗斯福新政(2)二战后“福利国家”5、苏联(1)重视:新经济政策(2)忽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美苏争霸、发展军事6.十七报告中关于民生论述的历史诠释(1)教育是民生之基(2)就业是民生之本(3)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4)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专题五城市化与中国城市化1.英国、美国的城市化特点2.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中国古代城市的考查内容与考查角度(2)近代城市的兴起与格局(3)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化进程一、知识提示专题六上海世博会一、知识提示1、政治史(1)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被迫开放(2)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3)1972年《联合公报》,1978年《建交公报》(4)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经济史(1)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棉织业)(2)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企业(3)1990年上海浦东的开放(4)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举行3、文化史(1)古代中国的书法、汉字的发展演变(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热点七构建和谐社会1.先秦诸子关于和谐的思想(1)人和自然的和谐①老子的思想②荀子的思想③孟子的思想(2)人和社会的和谐①孔子与孟子的思想②墨子与墨家思想2.中国古代的盛世可以看作是封建社会的和谐时期(1)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专题八中外关系一、中外关系小总结1、明清时期的对外特点2、中国近代外交3、新中国的外交二、中美关系小总结(1)19世纪中期《望厦条约》、《天津条约》(2)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3)二战期间,合作关系。美国援助。(4)二战结束,扶蒋反共(5)新中国初期,对抗敌对。(6)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与建交。中美关系时好时坏。三、美国历史小总结1、政治史(1)1787年宪法(2)美国的“冷战”2、经济史(1)罗斯福新政(2)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3、文化史(1)电脑的发明和互联网的诞生(2)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美国率先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专题九新农村与现代农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起源原始农业夏商周精耕细作基本模式经济重心土地制度1、古代农业2.中共的土地政策和农村政策(1)土地革命(2)抗日战争(3)解放战争(4)土改(5)合作化(6)人民公社化(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专题十民族关系与祖国统一1西藏问题(1)古代对西藏的管辖(2)现代的西藏地区(3)解放前西藏落后的原因①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工农业的发展。②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不利于对外经济交流。③农奴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④民族间的不平等阻碍了经济的发展。(4)解放后西藏发展的原因①和平解放人民当家作主,提高了积极性。②党的正确领导民族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原则。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政府开发对西藏进行人力、物力、财力支援,改善交通,实施西部大开发。2关于台湾问题(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2)台湾问题的由来(3)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政策第四部分高考历史解题方法讲解与训练第1讲问答题解题方法与新题型分类讲解1.弄清楚几个问题(1)什么叫问答题?(2)专家命题根据什么?(3)为什么不会答了?(4)命题者的招数2.解问答题的方法第一步读题第二步找问第三步分解第四步制表第五步答题一.问答题的解题方法1.一般题型的讲解例(一)列举汉、唐、宋统治者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措施效果启发汉唐宋例(二)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1)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评价依据正面背面2.创新题型的讲解例(1)(2009-2010海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33.(18分)开展对外交往促进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回答以下问题清末民初中外进出口贸易入超比率示意图0%5%10%15%20%

1 / 1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