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4、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1、时代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内在矛盾的显现(经济危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三大工人运动: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2、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合理内核”)、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其次,还在于深刻性;再次,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3、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据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共同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期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为根本方向。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2、科学的人生理想的重要作用第一,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第二,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五、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的观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地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升华新的范畴,形成新的理论。坚持与发展互为前提,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坚持。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哲学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3、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是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都属于唯物主义;凡是主张意识是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哲学,都属于唯心主义。②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这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出了认识论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关于对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观点:世界是静止不变的,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两者的对立体现在:(同时这也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1、辩证法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2、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3、辩证法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形而上学则否认矛盾的存在。(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不存在独立于两大派别之外的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四、一元论与二元论物质是本原——唯物主义一元论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精神是本原——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世界有两个平行并列的本原,即物质与精神都是本原,但两者最终要统一于一个更高的本体——神或上帝。(实际上陷入了唯心主义)五、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例如: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在自然界和人类之前就存在一种独立的“客观精神”,它是万物的造物主。)六、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具体形态。(例如泰勒斯认为万物的“始基”是“水”,万物从水中生出,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始基是“火”。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理论缺陷:直观性、猜测性、缺乏科学依据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解释世界,并把事物间的联系和运动归结为机械联系和机械运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1)机械性。它企图用机械力学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用力学规律解包括生理、心理在内的各种现象。(2)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3)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即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统一,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七、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基本内容:恩格斯指出: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含义:(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是包含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在内的统一性。(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而多样性又以客观实在性为基础)(3)认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在运动、发展中的统一。◆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方式,同自然界一样,是一种客观实在。A.生产方式是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B.人们不能离开既定的历史条件而自由地随意地选择生产方式C.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完全是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固有规律,不决定于任何人的主观意志。八、物质观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意义:(1)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2)这一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特殊与一般、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对立统一。九、运动观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宇宙中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2、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实际上就是说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性关系。运动和物质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对此可以从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来理解:(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没有的。割裂了两者的统一性,导致形而上学(把物质看作不运动的物质)和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的错误。3、相对静止及其意义定或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是物质在绝对运动中所显现出来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表现为两种情形:①从特定的参考系来看,物体与物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平衡,没有发生机械位移。②从事物本身看,处于量变过程,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相对静止存在于绝对运动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纯粹的静止;绝对运动中又存在着相对静止,也没有不包含静止的纯粹运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A、静止是运动的量度,不了解静止,就无法了解运动。B、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必要条件和前提。C、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根本条件。十、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1、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空间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2、时空和物质运动的关系可以作这样的理解: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属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3、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是指时空的客观性。既然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那么同物质运动的客观性是绝对的一样,时空的客观性也是绝对的。时空的相对性:是指时空具体特性的可变性。(时空的具体特性是会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时空既是客观的、绝对的,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相对的,时空是客观性、绝对性和具体特性可变性、相对性的辩证统一。4、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1)时空的有限性:具体事物在时间上的有限性是指每个具体事物是有始有终的;具体事物在空间上的有限性是指每个具体事物的体积是有限的。(2)时空的无限性:物质整体在时空上的无限性是指整个物质世界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空间上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世界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3)时空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关系:首先,有限中包含着无限。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限的,但有限的具体事物具有不断超出自身,因而从有限趋向无限。其次,无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无限包含有限。无限不在有限之外,无数有限事物构成无限。十一、实践观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基本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实践的功能:①使自然界二重分化(分化为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②创造社会历史③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①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②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③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揭示的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由一系列基本范畴和规律构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一、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特征。1、联系的观点(1)联系: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内部的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也处于相互联系之中)、多样性(3)事物的相对独立性:唯物辩证法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但并不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或界限,即承认事物的相对独立性。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事物之间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