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演讲之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实践课之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融合408团队成员介绍:•108949池英昕•108950崔浩威•108957路英超•108960申建飞•108963邢航内容提示: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中西礼仪文化对比中华传统礼仪•礼:指一种合于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广义上则包括合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和典章制度;•乐:有道德教化作用的德音雅乐。•礼乐在发展历程中被阶级统治者利用,使儒家礼学日益被边缘化。•正确对待中华传统礼仪。礼学经典•《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是后世学者研究礼法,礼义的本原,也是执政者制定礼乐制度的依据。–周礼:作于战国、秦汉之际,是一部用官制来表达治国方略的书,具有鲜明的理想色彩。–仪礼: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上古礼仪程式的典籍。是皇室制度的蓝本•礼记:一般认为是孔门弟子各记所闻而成。最晚取得经的地位,但是后来居上,成为礼学大宗。处处投射处人文关怀的光辉(苛政猛于虎)。中国古代礼仪分类•吉礼:指祭祀的礼仪,意在祈求吉祥。•凶礼:包括丧礼和荒礼•军礼:礼乐与征伐,缺一不可。军队的组建管理离不开礼的原则。•宾礼:天子、诸侯接待宾客的礼仪。•嘉礼:饮食、婚冠、宾射、燕飨、贺庆之礼的总称。礼与俗•什么是俗:俗,习也。指人们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从俗到礼:在因俗制礼的原则下,儒家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的礼仪(如冠礼、婚礼)•礼与俗的区别–俗是特定生活圈内的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范围一般不大。–俗是大众层面的文化,主要依靠强大的生活惯性来传承。–俗是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中西礼仪差异掠影•问候礼仪–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的传统方式了。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shouldgotoseea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的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youhadyourmeal?”“Whereareyou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doyoudo!”“Niceday,isn'tit?”•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arefat”或“youaresothin”,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餐桌礼仪–中国人在饭桌上的热情好客经常被西方人误解为不文明的行为。因西方人认为:客人吃多吃少完全由自己决定,用不着主人为他加菜添酒;而且饮食过量是极不体面的事情,因此客人吃饭后,主人不必劝他再吃。•送礼礼仪:中国重物质,西方重精神;中国以双数为吉祥,西方以单数为吉祥。仪表•衣道:国际通行T.O.P原则–正装:对外交往的正式场合,国际礼仪认定西式礼服、民族服装和军队礼服为正装。–男士西装的正确穿法:•衬衫袖口和领口应露于西装之外一寸光景。•钮扣:单排纽西装分两粒扣和三粒扣,两粒扣的扣上面一扣,三粒扣的可扣第一粒或者前两粒。无论两粒还是三粒扣都不能全扣。双排钮的必须扣所有扣。•合适:袖长过腕不过虎口;衣长过腕不过中指;裤长则裤脚自然接触脚背•衬衫:不可随意挽袖,翻卷,所有钮扣包括领角扣在内必须全扣。•领带:上端之环不得露于领外,下端之角不得超过皮带。领带夹可不用,用则应戴在第四与第五个扣之间。•上装、衬衫和领带之间的搭配应遵循两个单色,一个图案的原则。(领带不选用具象图案)•皮带、皮鞋:应为黑色。•袜子:深色,忌穿浅色袜子。•1.显品位的搭配:米色西装+蓝色衬衣+柔和米色或柔和棕色格子图案领带同属高明度的米色与蓝色作对比搭配,有整洁、醒目、轻松、愉快的视觉效果,心旷神怡。柔和米色或柔和棕色的加入构成活力、富有动感的跳跃色彩组合。而格子图案则展示高贵、典雅的品味。2.显男人味的搭配:灰蓝色加暗条纹西装+白色衬衣+鲜红色领带灰蓝色给人坚毅、庄重的感觉,暗条纹可加强上述效果。白色衬衣在所有正式、重要的场合与西服搭配都是最佳选择,令人产生信任、稳重、强有力的感觉。3.显权威感的搭配:深蓝色西服+白色衬衣+酱红色领带在中共十六大闭幕时,国内新一代领导人在荧屏上展示的形象,正是这种搭配。在西方社会,这是被公认为最有权威感和最可信的搭配。4.显职业感的搭配:蓝黑色西服+浅灰色衬衣+斜纹领带严谨、沉稳的蓝黑色,与富有时代感、ITLook的浅灰色搭配,勾画出一个精明、干练、睿智的商界精英形象。5.易产生好感的搭配:灰色西服+浅蓝色衬衣+栗色领带灰色与浅蓝色是无彩色与有彩色的搭配,浅蓝色在灰色的模糊色调衬托中显得生动、雅致、柔和、耐人寻味。•衣道–女士正装•常礼服(套装)、小礼服(长至脚背不拖地的露背式单色连衣裙)、大礼服(袒胸露背式拖地或不拖地的单色连衣裙)按我国国情,最好穿旗袍或者套裙和连衣裙。•穿正装时应选用透明或半透明的冷色调长袜。袜口不应露于旗袍或衣裙的下摆,不可穿中袜或短袜,不可不穿袜。•鞋:脚趾和脚跟露出的一般不选用。皮鞋颜色应同于或深于裤裙颜色。–三色原则:衣、裤、鞋、包•饰物–男士饰物:皮带、手表、公文包、皮夹,少带首饰;–女士饰物:手套(戒指、手表、手镯戴在手套里还是外?),握手男士脱手套,女士不必;喝茶、吃东西时应脱下手套;•佩戴首饰原则:正式场合、职业场合以少为佳,颜色外形风格要协调起来;与服装相协调(质地、颜色);于形体相貌相协调,如脖子细者带短项链,脸圆者带长耳环;•化妆:–化妆的浓、淡要视时间、场合而定。不要在公共场所化妆。不要在男士面前化妆。不要借用他人的化妆品。男士不要过分化妆。仪态•称呼:–不熟的人称其姓而不能单称其名;–对有头衔的人,称呼头衔更为得体;–中国古代时以“尊、贵、台、大”等构成尊称,用“愚、敝人、不才、卑人、鄙夫”等词构成谦称。•初次见面应说:幸会看望别人应说:拜访等候别人应说:恭候请人勿送应用:留步对方来信应称:惠书麻烦别人应说:打扰请人帮忙应说:烦请求给方便应说:借光托人办事应说:拜托请人指教应说:请教他人指点应称:赐教•请人解答应用:请问赞人见解应用:高见归还原物应说:奉还求人原谅应说:包涵欢迎顾客应叫:光顾老人年龄应叫:高寿好久不见应说:久违客人来到应用:光临中途先走应说:失陪与人分别应说:告辞赠送作用应用:雅正握手•握手时机:当你被介绍或者与别人道别,约会时别人与你见面,遇见一个久未谋面的人;•握手方式:–自报家门并伸出右手(上级、长者、主人、女士先伸手)–用手掌和手指握住对方;–坚定有力而不过分,两三下就松开;–面带微笑。鞠躬•日本:一般日常活动弯腰约15度,正式活动约30度,特殊情形,如婚礼、悼念等活动,方鞠躬90度;•我国鞠躬应注意–以鞠躬还礼;–双方相拜,地位较低、年纪较轻得人先行鞠躬礼–双方相拜,地位较低,年纪较轻的人鞠躬相对深一些。拥抱和亲吻—流行于欧美国家•首先各自相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一次各向对方左侧拥抱。•大部分拉美国家——紧紧拥抱•亲吻:亲吻尤其以地中海国家为盛,如意大利,希腊,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男女见面一定要左右亲吻一次,离别也要;室内相见,男女相见还行吻手礼;–英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亲吻相对保守,仅仅限于彼此熟悉的女士及男女之间。–沙特等中东国家:即使男士相见也要忽想在脸颊上多次亲吻;•亲吻–次数也有差异:斯堪的那维亚仅一次,法国人左右开弓各一次,荷兰人和比利时人一般三次;–部位也有不同:长辈对晚辈对吻额头;晚辈对长辈可吻面颊,同辈之间,同性之间可贴面颊,异性可吻面颊。距离在人际交往中,有其对陌生人和相识不久的人,应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政党理由不能随意亲近或疏远。•北美人和西欧人:一米开外•中东人和拉美人以及部分欧洲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小于一米•亚洲人(日本,中国):大于一米手势•手势因国家地区和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以及礼仪习俗的迥异而不同。•如竖起大拇指:我国表示夸奖;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便车,德国表示数字一,在日本表示数字五,在澳洲表示骂人的话。返回中西饮食文化对比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中国人的饮食观念民以食为天——吃是生存的需要。食以味为先——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色、香、味、形、器”俱全的讲究。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但是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中国菜的特征•1、讲究选料•2、讲究切配•3、讲究火候•4、讲究调味•5、讲究器皿•中国菜肴的这些主要特征,无论是地方菜、宫廷菜、官府菜、还是少数民族和寺院菜都具备。正是这些丰富多采,色、香、味、形、器具佳的菜肴,才使中国菜闻名于世,享有“烹调王国”的盛誉,珍馐天下奇。西方的饮食观念●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中国:西方:“吃味”——用料随意素菜为主“硬菜”——大块肉、整块鸡中国人:肤质细腻,植物性格西方人:肌肉发达,动物性格饮食对象另外,中西方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而中国人喜欢热食,除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主莱都是热的。在中国人看来,热菜凉了,就少了许多味,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味来。中西饮食方式的不同在中国,筵席要用圆桌,这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