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知识点梳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复习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的物质性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5.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6.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思维和存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多元论主观精神唯物主义一元论客观精神精神唯心主义一元论物质精神二元论物质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客观知识世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2)普遍性(3)多样性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WhyHowWhere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决定反映规律的客观性第一,人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规律。第二,人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偶然认识必然,从而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第三,人可以在实践中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来为人类服务,推动社会发展。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表现形态更多地表现为动力学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形成方式形成于多种自然因素盲目的相互作用有目的有意识的人们相互作用实现方式自发的、盲目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二者的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规律→客观性→尊重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人类→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解放思想统一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4.价值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来源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绝对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3、科技的双重作用4、科教兴国战略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A.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A.没有考究人们活动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B.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前提,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C.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含义:科教兴国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最稳定主体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的二因素2、劳动二重性3、价值规律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5、劳动价值论6、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7、C、V的划分8、资本有机构成9、产业资本的循环10、M和P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同质使用价值相同质价值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机制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1、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2、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3、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盾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须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换为资本劳动力价值•维护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费用工人劳动进入生产过程40元8小时生产资料160元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8小时,创造新价值80元劳动力价值120元布4米100元辅料2套20元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200元=120C+40V+40M例题价值200元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是体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原有价值,价值量k使原有价值,产生增殖,剩余价值转移没有变化划分意义vmm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公式:追求剩余价值改进技术C的比重愈来愈大V的比重愈来愈小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机器排挤工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有流动的、潜伏的和停滞三种形式。销售阶段APWGmWPAPWmGW准备生产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阶段生产阶段GWPmA…PW´…G´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价值W=c+v+m新创造的价值成本价格kC转移来的生产资料的价值m剩余价值劳动力自身价值V=K+m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W=c+v+m=K+mm转变为成本价格K的产物m转变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实际耗费利润PW=K+Pvmm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vcmp利润是剩余价值观念上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来源。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社会化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生产过程是分工协作劳动产品由市场交换私有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资本主义生产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2、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3、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4、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生产集中自由竞争科技革命经济危机垄断股份公司兼并、联合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结成联盟,以控制和操纵某些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之并存。垄断时期存在竞争的原因:垄断没有消除商品经济;垄断统治不能囊括所有的部门企业;垄断组织实力变化会引起新的竞争。垄断价格实质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从全社会看,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生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垄断价格实质是对社会财富作出有利于垄断资本家再分配的工具和手段。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垄断利润的来源:1、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剥削2、对非垄断和中小资本家的部分利润的获取3、利用国家政权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国民收入再分配4、对别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海外财富的掠夺归根是来源于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转化。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后果:从资本输出国看:带来高额利润和利息、缓解了国内的矛盾和危机出现产业空心化、加深国家间的矛盾从资本输入国看: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受冲击,增加外资依赖性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其对外扩张和掠夺大大加快了产业资本国际化,促进了经济技术交流和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进程。其遍布世界各地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