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诗的鉴赏方法.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诗歌分类鉴赏要诀何人不起故园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什么是思乡怀人诗?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这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秋思》。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王维的《杂诗》等。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发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如王昌龄的《闺怨》。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边塞诗中多有涉及。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常见意象: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羁旅乡愁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另有笛、长亭、折柳、书信特殊节日:除岁(除夕)、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寒食节(三)表达技巧:以景衬情即事写景虚实结合意象叠加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这首曲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㈠柳——谐音“留”,惜别之情㈡要抓住篇中的“月”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结尾一句很有讲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这种既非自问,也非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个“落”字,化虚为实,新颖妥贴,掷地有声,不同凡响。白居易的“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罗邺的“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顾况的“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卢纶的“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hù槲叶落山路,zhǐ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fú凫雁满回塘。“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ú㈢要抓住篇中的“雁”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和月亮一样,也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因而在乡思类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很妙。因为本诗抒发了佳节思亲的感情,九日登高,遥望故乡,客中送客,愁思倍加,忽见一对鸿雁从北方飞来,不禁脱口而问,我想北归不得,你为何还要南来,形成强烈对比,把思乡的愁绪推到高峰。问得虽然无理,却烘托了感情的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要点:抒发佳节思亲的感情;不得北归,偏要南来,形成对比;无理之问烘托真情)九江闻雁陈均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思考:“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为什么?“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㈣梦境描写《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华下》司空图故园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旅次寄湖南张郎中》戎昱寒江近户慢流声,竹影当窗月乱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听角思归》顾况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答案:“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㈤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问: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绵绵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强烈,因此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l)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答: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本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答:“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归信吟》孟郊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内容]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前两句写诗人一边洒泪,一边写信给远方的亲人;后两句写自己的魂也随着信一起回到万里之外的亲人身边。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㈦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㈧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里写《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自听。把酒看花看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寒冬腊月,长夜漫漫,诗人客居驿馆,彻夜难眠,抱膝而坐,形影相吊,一股凄清落寞之情涌上心头,冷清暗淡的画面烘托出诗人的思家念亲之急之切。三四两句转换角度,不写自己,改写家人,系诗人的想象之辞。着一“说”字,不见对象,不道内容,具有旅途奔波经验的人们不难想见,这份思念和牵挂多深,多苦!全诗四句,后两句写家人“说”自己,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远行人”对“家中人”的思念。对面落笔,含蓄深沉。另外,高适的《除夕作》也是采用对面落笔写家人之思,同样具有语短情长,耐人寻味的特点,“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伤心悲苦,凄怆忧愁,情调比白居易的诗作更为沉痛。《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除夜有怀》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问题:“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前须明确: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㈨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内容]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的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第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前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和环境,又映衬出边关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接着,悲壮的军乐和杂乱的边声混合在一起,在落日余辉、烟雾缭绕着的群山中间,将士们就守着那一座早闭的孤城。下阕主要是抒情。前三句从时间上已由傍晚转入深夜,从人物的描写上也深入到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陷入沉思,心中无比苦闷。这首词写出的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捣衣”和“砧声”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

1 / 4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