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中国古代舌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时下,很多年轻人以“吃西餐、喝咖啡、品拉菲”视为一种有品位、有情调、有文化的表现。殊不知,中国的茶酒食历经数千年而留存于今,不仅仅是为人果腹的物质形式,而且是承载了艺术、思想、哲理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酒食既有体现市井百态的一面,也有展现高雅深沉的一面。或许大家对其所蕴含的品位、情调和文化知之甚少吧!“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本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舌尖文化,领略中国茶、酒、食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节中国的茶文化第九章中国古代舌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提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可以是你干热口渴时的及时水,一大口下肚,重要的是润喉爽心,茶香、茶味都不那么重要。“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可以是你细品赏心的慢生活,一小口啜饮,品闲庭花落,尝云淡风轻。第九章中国古代舌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课前导入你平时喝茶么?都喝过什么茶?你能猜出右图中是什么茶么?第九章中国古代舌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你猜对了么?上页右图中的茶就是著名的西湖龙井茶。第九章中国古代舌尖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的。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一)茶的发现•茶的发现和利用,传说始于神农时代。•唐代陆羽《茶经》称“茶之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神农尝百草】相传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神农为了给人治病,经常到深山野岭去采集草药,他不仅要走很多路,而且还要对采集的草药亲口尝试,体会、鉴别草药的功能。有一天,神农在采药中尝到了一种有毒的草,顿时感到口干舌麻,头晕目眩,他赶紧找一棵大树背靠着坐下,闭目休息。这时,一阵风吹来,树上落下几片绿油油的带着清香的叶子,神农随后拣了两片放在嘴里咀嚼,没想到一股清香油然而生,顿时感觉舌底生津,精神振奋,刚才的不适一扫而空。他感到好奇怪,于是,再拾起几片叶子细细观察,他发现这种树叶的叶形、叶脉、叶缘均与一般的树木不同。神农便采集了一些带回去细细研究,后来将它定名为“茶”。这就是茶的最早发现。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二)饮茶的起源与发展关于饮茶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总的来说,中国人饮茶不晚于汉代。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僮约》】说西汉时蜀人王子渊去成都应试,在双江镇亡友之妻杨惠家中暂住。杨惠热情招待,命家僮便了去为子渊酤酒。便了对此十分不满,跑到亡故的主人坟上大哭,并说:“当初主人买我来,只让我看家,并未要我为他人男子酤酒。”杨氏与王子渊对此十分恼火,便商议以一万五千钱将便了卖给王子渊为奴,并写下契约。契约中规定了便了每天应做的工作,其中有两项是“武阳买茶”和“烹茶尽具”。就是说,每天不仅要到武阳市上去买茶叶,还要煮茶和洗刷器皿。《僮约》证明,当时在成都一带已有茶的买卖,如果不是大量人工种植,市场便不会形成经营交易。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二)饮茶的起源与发展从两汉到三国,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珍稀之物。晋以后,饮茶才进入中下层社会,成一时风尚。上自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中及文人士大夫,社会各阶层普遍饮茶。也正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人的饮茶习俗才得以形成,并延续至今。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三)茶文化的内涵与形成发展1.茶文化的内涵•中国茶文化是一种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中介文化”。•中国茶文化是包括茶艺、茶道、茶礼、以及与其他文化相结合后派生出的与茶相关的各种文化形式,如茶乐、茶诗、茶书画等。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三)茶文化的内涵与形成发展2.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中国茶文化的真正形成始于唐代。《茶经》的问世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并促进中唐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三)茶文化的内涵与形成发展2.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宋代,点茶道和斗茶之风流行天下,茶器、茶馆初盛,茶书始兴,并于北宋后期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三)茶文化的内涵与形成发展2.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至明代,中国茶叶发生重大变革,明初废团茶而兴散茶;宜兴紫砂茶具异军突起、独树一帜;茶会成为文人墨客品茗话诗的常见活动形式;茶馆作为曲艺艺术活动的理想场所;明代茶书现存35种之多,占了现存中国古典茶书一半以上……在晚明时期,形成了中国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期。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三)茶文化的内涵与形成发展2.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从清中叶到文革结束这一时期,中国茶文化走向低迷。直至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茶文化才开始复兴。不仅茶艺、茶道得以复苏,茶文化的研究也日益活跃。一、从茶之源、茶之用到茶文化(一)茶之艺•茶艺是茶文化的基础,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起源于中国,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茶艺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与美学、文学、绘画、书法、音乐、陶艺、瓷艺、服装、插花等艺术门类结合,共同构成了茶艺文化。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一)茶之艺茶艺的基本要素包括:1.茶叶2.水——“水是茶之母”3.器——“器是茶之父”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二)茶之道1.茶道的内涵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而饮茶即道是中国茶道的最高境界,是茶人的终极追求。因此,中国茶道蕴含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二)茶之道1.茶道的内涵•饮茶之道——饮茶的技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茶艺,“道”在此作“方式、方法、技艺”讲;•饮茶修道——借助饮茶活动以修行正道、体道悟道,此“道”指道德、规律、真理、本源、生命本体、终极实在等;•饮茶即道——饮茶即修道,即“茶即道”,此“道”指本源、生命本体、宇宙根本、终极实在。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二)茶之道2.茶道的构成•茶境,就是茶道活动的环境。•茶礼,是指茶道活动中遵循一定礼法。•茶艺,是饮茶艺术,饮茶生活的艺术化。•茶修,即借茶修行。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二)茶之道3.茶道精神•中国的茶道精神一直没有相对统一和共同认可的说法。•唐代陆羽首倡“俭德”的茶道精神,在《茶经》中提出“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中有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非惶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其中的“清、和、淡、洁、韵、静”是为茶道精神之另一说;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二)茶之道3.茶道精神•近代茶学家庄晚芳先生则将中国茶道精神归纳为“廉、美、和、敬”,为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之意;•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节大会通过的茶道基本精神则是“清、静、怡、真”,其中,“清”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敬”为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乃换了怡悦,而“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三)茶道与哲学1.茶道与道家及道教•道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中国茶道将自然主义与人文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道教清静无为的长生养生观道教和茶道在“静”的方面高度契合。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三)茶道与哲学2.茶道与儒家•中庸之道及中和精神是儒家茶人自觉贯彻并追求的哲理境界和审美情趣。•儒家思想融入茶道的显著特点之一是茶礼的形成。•中国茶道也蕴含着儒家积极入世的乐观主义精神。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三)茶道与哲学3.茶道与佛教•佛教与中国茶道的形成、发展和传播密切相关。•佛门茶事活动生动体现了茶道的表现形式,促进了中国茶道枯索静寂之美的形成。•“茶禅一味”二、从茶之艺到茶之道(一)茶与诗词小说1.茶与诗、词•中国茶诗萌芽于晋、兴盛于唐宋、延续于元明清、至今不绝于屡。•据统计,中国以茶为题材的诗有数千首,盛唐以后的著名诗人几乎全都留下了咏茶诗篇。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七碗茶”诗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节选一碗喉温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一)茶与诗词小说1.茶与诗、词•宋代之后的茶文学中,茶词虽不断,但佳作不多。《西江月·茶词》宋苏轼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一)茶与诗词小说2.茶与散文、小说•最早的涉茶文是西汉王褒的记事散文《僮约》•现存最早的茶文是西晋杜育的《荈赋》•宋代苏轼的《叶嘉传》是苏轼杰出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茶文化知识相结合的产物,通篇无“茶”字,但茶却无处不在。是古今茶文中的一篇奇文。•现代散文中,周作人的《喝茶》和林清玄的《茶味》都是别具一格、令人回味。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茶味》林清玄】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时常令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我也时常与人对饮,最好的对饮是什么话都不说,只是轻轻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两语,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说着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意;最坏的是乱说一通,道别人是非。与人对饮时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确是超越言语的,在有情的心灵中不需要说话,也可以互相印证。在喝茶中有水深波静、流水喧喧、花红柳绿、众鸟喧哗、车水马龙种种境界。我最喜欢的喝茶,是在寒风冷肃的冬季,夜深到众音沉默之际,独自在清净中品茗,一饮而尽,两手握着已空的杯子,还感觉到茶在杯中的热度,热,迅速地传到心底。犹如人生苍凉历尽之后,中夜观心,看见,并且感觉,少年时沸腾的热血,仍在心口……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一)茶与诗词小说2.茶与散文、小说中国茶事小说起源于魏晋,茶的故事已在志怪小说集中出现。唐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此时的茶事小说多为轶事小说集,以记人物言行和所闻轶事为主要内容,散见于《大唐新语》、《酉阳杂俎》等书。宋元时期,茶事小说依然多数为轶事小说,多见于笔记小说集。明清时期,古典茶事小说发展进入巅峰时期,众多传奇小说和章回体小说都出现描写茶事的章节,如《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轩”、《老残游记》第九回“三人品茶促膝谈心”等。另如《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等都有对名茶、茶器、饮茶习俗、饮茶艺术的描写。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红楼梦》中的茶事描写】纵观众多古典小说,描写茶事最为细腻、生动而寓意深刻的非《红楼梦》莫属,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中写茶的典范。如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中,妙玉在招待了贾母、刘姥姥等人后,把黛玉、宝钗几位请进了她的耳房里用茶,此茶的水“是五年前我(妙玉)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充分表现了当时讲究用雪水烹茶的择水方式,并被认为是一大雅趣。《红楼梦》所描绘的贾府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煎茶、烹茶、茶祭、赠茶、待客、品茶这类茶事活动比比皆是,真正写出了中国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三、从茶诗词、茶小说到茶书画(二)茶与琴棋书画1.茶与琴•琴,也称七弦琴,又有雅琴、素琴之美称,现今多称古琴。它是历代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体悟至道的“明德之器”。琴与茶性情相宜,琴韵清雅和淡,茶韵清静怡真,可谓“琴茶同韵”。•除古琴外,古筝、洞箫、竹笛、琵琶、埙等乐器也都是演奏茶事音乐的理想乐器。《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高山流水》、《平湖秋月》等都是颇具代表性的茶事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