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陈丽云读书是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从《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中,我认识了苏霍姆林斯基,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家的伟大思想。这本书里关于教育的建议和指导思想,是充满了对学生的理解与爱的,同时又是科学的真实的实用的,对教师的工作,甚至作为家长的教育都很具有启发性,我不禁为这位教育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他在实践上的努力所叹服。这本书通读下来,会有一些词句、概念频繁出现,这属于作者主要强调的观点:苏霍姆林斯基反复谈到阅读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经常强调的,有大师的观点作支撑,更感觉对阅读的要求必须长期坚定不移地强调下去,为了得到家长的深刻认同与配合,我曾在家长会上给家长们念了几句书中关于阅读的话: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是应该喜爱读书;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阅读不仅是针对学生的,更是针对教师,也可以说是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做好的,因为“只有每天通过阅读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不用过多地关心教材内容,而是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情况,这是每个教师教育技巧的高峰。”因此,苏大师建议教师每月买三本书读:1关于所教学科方面的书。2关于榜样人物的生活和事迹的书。3关于人的心灵的书。这给我们的读书指出了大致方向,书海浩繁,精力有限,必须有所选择才行。作者经常在强调脑力劳动,这里的脑力劳动就是指思维或者思考。他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作者把死记硬背看成是脑力劳动、思维发展的大敌,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所以无论是课堂上,还是作业的安排上,我们都要注意引发学生的脑力劳动,让他们在思考中进行,不然就是效果和意义不佳的。在作者的观点中,小学时培养学习的能力是最关键的,我们平时教学的内容,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借用这种能力自己去掌握知识,大师告诉我们这就是五种基本技能:读、写、算、观察、表达。我们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好这些基本技能。作者在建议中也谈到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方法,比如:重视动手劳动;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感受、思考;借用画图的方法教学或学习;诗意的心灵体验等,这些方法既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掌握,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我想我们也应往这些方面努力。我之所以对苏大师深感敬佩,不仅因为他在教育方面提出的建议特别好,而且因为很多建议是指导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的。我们现代人常常与拖延、失控、不良习惯做斗争,在这本书中,作者也给出了关于“自律”的好建议,我读后觉得对自己特别实用,就在第47条建议中,摘录几句:1.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每天读书。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得越多,你的时间的储备就越多。你要强迫自己每天读书,不要把这件事拖到明天。2.要在时间分配上把主要的事情安排好。3.做好“必须”做的不感兴趣的事情,逐渐把“必须”变成“我要”。4.你的周围有一个书籍的海洋,应该严格挑选阅读的书籍和杂志。5.不要在无谓的小事(闲谈、游手好闲地消磨时光)上浪费时间。6.学会减轻自己将来的脑力劳动,就要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记录那些鲜明的而又好像一闪即逝的思想。7.要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例如,在开始学习前先空坐15分钟;本不打算读的书,毫无必要地翻来翻去;睡醒后,躺在被窝里不起;等等。8.任何时候,都不要把今天应当完成的工作的任何一部分留在明天去做。你要养成习惯,把明天要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提前在今天来做,它能使你明天一整天做事情时带着轻松的心情。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个性是弱势群体。学生再幼稚,也有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恩赐或施展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等待我们塑造的苍白魂灵。我们就应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那些“落伍”得“无药可救”的后劲生。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学习差的学生脑力劳动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们光听别的学生流利的回答,记黑板上的资料,而要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已经包含对知识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