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诗文阅读返回返回专题学案·一一突破栏目一专题探究·一语中的栏目二知识清单·一览无余栏目三返回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常见8类文言句式词类活用4大类型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近年来,这一考点的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词语涉及词类活用,一类是翻译文言句子涉及特殊句式用法。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专题学案返回常见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二、被动句三、省略句四、主谓倒装句五、宾语前置句六、定语后置句七、状语后置句八、常见固定格式类型一常见8类文言句式返回一、判断句判断句的形式1.“……者,……也。”2.“……,……也。”3.“……者,……。”4.“……者也。”5.无标志判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非”等。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返回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D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C即学即练返回5.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B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AB为陈述句。返回二、被动句被动句的形式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2.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表被动。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4.用“为”“为……所……”表被动。5.用“被”表被动。6.动词本身表被动(意念被动)。例句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返回即学即练1.下列句子与“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①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③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④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⑤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⑥王之蔽,甚矣A.①④⑥B.①②③C.②⑥⑤D.③④⑤A解析:例句省略了表示被动的“于”,①④⑥都是被动句,其中①④的“于”表示被动,⑥的动词“蔽”本身表示被动;③⑤的“于”都是介词,②是陈述句,“耻”是意动用法。返回2.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智勇多困于所溺C.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D.石之铿然有声者D解析:D.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都是被动句,其中A、B是有标志的被动句,C.属于没有标志的被动句,动词“除”本身表示被动。3.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何后之有(宾语前置句)B.虽悔之,亦无及也(假设复句)C.又败之于没(被动句)D.足蒸暑土气,背炙炎天光(被动句)解析:C.“于”是介词,不表示被动,即“又在没这个地方打败他们”C返回4.阅读下文,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并指出是何种句式。①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我!”及弥子色衰而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尝矫驾吾车,又尝食我以余桃。”②故弥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史记·老子韩非子列传》)答案:①过去弥子瑕被卫君宠爱。(被动句)②所以,弥子的行为和当初相比没有变化,以前被称赞而以后却(因此)获罪的原因,是因为人的爱憎感情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被动句)返回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5.省略中心词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鸿门宴》)宫中府中(之吏),俱为一体(之吏)。(《出师表》)返回即学即练请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补充省略的成分,并指出省略的成分。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答案:桃源人渔人渔人桃源人渔人桃源人(省略主语、宾语)。2.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怀之,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答案:羊子邻人羊子邻人(省略主语)返回四、主谓倒装句主谓倒装句的形式表疑问语气表感叹语气例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返回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答案:文王真仁慈啊!不看重方圆千里的土地而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真聪明啊!献出方圆千里的土地而得到天下的人心。返回五、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的形式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谁、何、孰、奚、曷、胡、恶、安、焉”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4.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5.文言文中,“自”作宾语时常常置于动词之前。例句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未之有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秦人不暇自哀。(《阿房宫赋》)返回即学即练1.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何以知之?B.未之有也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唯才是举。2.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A.君安与项伯有故?B.唯余马首是瞻C.君何以知燕王?D.寂寥而莫我知也CA返回3.请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并指出宾语前置的条件。(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2)沛公安在?(《鸿门宴》)(3)孔子云:“何陋之有?”(4)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7)古之人不余欺也。(1)大王来时拿什么礼物?(条件: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2)沛公在哪里?(条件: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宾语前置)(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4)好像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功劳!(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5)不理解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6)离开我三十里,只听从命令。(条件:“之”作为提宾的标志)(7)古代人没有欺骗我。(条件: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宾语前置。)返回六、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的形式1.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4.数量词作定语的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定语)”的格式。例句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返回即学即练(一)按下列要求做题。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B返回(二)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它的形式(①中心词+之+定语+者;②中心词+而+定语+者;③中心词+之+定语)。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村中一个多事的少年驯养了一只虫。(形式:中心词+定语+者)2.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随着歌声而相和伴奏。(形式:中心词+定语+者)3.能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全国这样大的地方,有几个人呢?(形式:中心词+而+定语+者)4.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形式:中心词+之+定语)5.铿然有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返回七、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形式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3.“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后置。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具告以事。(《鸿门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返回即学即练(一)翻译下列状语后置句。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1.月亮从东山的上面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2.州官登门,催促之心比星火还急。3.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背着或头顶着重物在路上走了。返回八、常见固定格式句式句式标志准确译文陈述语气有以、无以、有所、无所、比及、为……所、以为、以……为有……用来、没有……用来、有……的、没有……的、等到……的时候、把……当作疑问语气奈何、何如、如(奈)……何、得无……乎、孰与、孰若怎么办、怎么样、把……怎么样、大概……吧(恐怕……吧)、跟……相比……感叹语气何其、一何、何……之多么、何等、怎么……这样啊反问语气无乃……乎、不亦……乎、得无……乎、何……为恐怕、只怕、不是……吗、难道……吗、为什么……呢返回(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1.匪女之为美()2.俟我于城隅()3.秋以为期()4.恐年岁之不吾与()5.肇锡余以嘉名()6.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7.但闻悲鸟号古木()8.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1.判断句(否定)2.介词短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4.宾语前置5.介词短语后置句6.判断句7.省略句,“号”后省“于”8.宾语前置课堂精练返回(二)教材文言句式回扣:判断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1.无乃尔是过与()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6.为仲卿母所遣()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8.秦人不暇自哀()9.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无乃……与,表推测2.定语后置句3.介词短语后置句4.判断句5.宾语前置句6.被动句7.倒装句8.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自”前置9.固定结构,与其……不如……10.固定结构,奚以……为,表反问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