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第二篇植物生长与环境调控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第六章植物生长与土壤环境•土肥固相组成理化性质环境调控理化性质环境调控本章小结固相组成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土壤是指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之所以能生长植物,是因为土壤具有肥力,指土壤供给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土壤肥力的高低。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土壤的组成物质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任何一种土壤都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固体部分包括矿质土粒、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一般占土壤总体积的50%。土壤固相是土壤的主体,它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它的组成、性质、颗粒大小和配合比率也是土壤性质的产生和变化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土壤肥力高低。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矿物质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一、土壤矿物质退出土壤:土壤是疏松多孔、含有各种化学元素、通气透水的物质。它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固相:矿物质(骨架),有机物,微生物。土壤液相:土壤水分。气相:土壤空气。土壤矿物质: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矿质粒级土壤质地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1.土壤矿物质的粒级粒级:石砾,砂粒,粉粒,粘粒。特点:颗粒愈大,透气性愈好,保水保肥力愈差。国际制中国制(暂拟方案)苏联制粒级名称粒径(mm)粒级名称粒径(mm)粒级名称粒径(mm)简称石砾粗砂粒细砂粒粉砂粒粘粒>22~0.20.2~0.020.2~0.002<0.002石块粗石砾细石砾粗砂砾细砂砾粗粉粒细粉粒粗粘粒粘粒>1010~33~11~0.250.25~0.050.05~0.010.01~0.0050.005~0.001<0.001石块石砾粗砂砾中砂粒细砂粒粗粉粒中粉粒细粉粒粗粘粒细粘粒胶粒>33~11~0.50.5~0.250.25~0.050.05~0.010.01~0.0050.005~0.0010.001~0.00050.0005~0.0001<0.0001>1石砾>0.01物理性砂粒<0.01物理性粘粒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矿质粒级土壤质地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2.土壤质地退出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类型肥力层次改良任何一种土壤,都是由不同粒级的土粒,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土壤中各粒级的百分含量,称作土壤的机械组成。根据土壤不同机械组成所产生的特性对土壤进行类别划分,称作土壤质地。因此质地是一类土壤的名称,其名称来源依据于机械组成。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矿质粒级土壤质地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质地类型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质地组质地名称颗粒组成(%)砂粒1~0.05mm粗粉粒0.05~0.01mm粘粒<0.001mm砂土粗砂土细砂土面砂土>7060~7050~60――――壤土砂粉土粉土>20<20>40<30粉壤土粘壤土砂粘土>20<20>50<40――>30>30粘土粉砂土壤粘土粘土――――――――30~3535~4040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类型肥力层次改良矿质粒级土壤质地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质地与土壤肥力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砂土类土壤(热性土):含砂量≥50%,营养缺乏,能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差,易升温,易出苗,易脱肥。砂土粘土壤土砂土类土壤(热性土):含砂量≥50%,营养缺乏,能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差,易升温,易出苗,易脱肥。粘土类土壤(冷性土):粘粒含量≥30%,养分充足,能透性差,保水保肥力强,难升温,难出苗,有后劲。砂土类土壤(热性土):含砂量≥50%,营养缺乏,能透性好,保水保肥力差,易升温,易出苗,易脱肥。粘土类土壤(冷性土):粘粒含量≥30%,养分充足,能透性差,保水保肥力强,难升温,难出苗,有后劲。壤土类土壤(二合土):砂粘适中,养分充足,土壤孔隙适当,保水保肥力强,土温暖,耕性好,有后劲。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类型肥力层次改良矿质粒级土壤质地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质地层次性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性质:土壤分层(地表1.5~2.0m)原因:母质沉积物质运动生产活动种类:砂盖粘型粘盖砂型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类型肥力层次改良矿质粒级土壤质地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土壤质地的改良退出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翻砂压淤施有机肥,改良土性引洪漫淤,引洪漫砂种树种草,培肥改土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类型肥力层次改良矿质粒级土壤质地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二、土壤有机质退出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土壤有机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和有机肥料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形态有机成分,主要有新鲜的有机质、半分解有机残余物和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改良土壤、供给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是土壤肥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不同种类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同。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土壤肥力组成成分转化过程腐殖质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成分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碳水化合物(糖酸醛醇酮)纤维素与半纤维素木质素氮磷化合物树脂、油脂、单宁灰分元素(CaMgKNaSiPFeAlMn)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土壤肥力组成成分转化过程腐殖质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2.土壤腐殖质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加稀碱------→(NaOH)加酸----→HCl溶解的暗褐色溶液土壤不溶解的腐殖质----→胡敏素沉淀物质→胡敏酸(褐腐酸)黄色溶液→富里酸(黄腐酸)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土壤肥力组成成分转化过程腐殖质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3.土壤有机质的转化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腐质化过程CO2、H2O、NH3NH4-NNO3-NH2PO4-、HPO42-SO42-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土壤肥力组成成分转化过程腐殖质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4.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退出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轻土壤的污染程度刺激植物生长发育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土壤肥力组成成分转化过程腐殖质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三、土壤微生物退出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细菌:70%~90%。好气菌,厌气菌,兼性厌气菌。固氮菌,根瘤菌。放线菌:5%~20%,碱性土壤。真菌:土壤表层。原生动物:鞭毛虫类,根足虫类,纤毛虫类。藻类:蓝绿藻,硅藻,绿藻。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出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1.细菌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2.真菌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3.原生动物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第六章第一节土壤的固相组成4.藻类退出概述微生物有机质矿物质藻类细菌原生动物真菌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出概述土壤中大小不同的矿物质及有机物质颗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一般通过多种途径相互结合,形成各种各样的团聚体。土壤颗粒之间不同的结合方式,决定了土壤孔隙的大小、数量及相互间的比例,决定了土壤固、液、气三相的比例。不仅影响到土壤中许多物理、化学及生物学过程,对土壤的水、肥、气、热各种肥力因素影响很大,而且直接决定土壤的耕作性能。此外,粘粒和腐殖质及其二者的结合物都是土壤胶体,这些胶体的带电性和具有的表面能,具有很强的吸附物质能力,从而影响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及其它许多性质。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是否适宜,不仅决定于土壤的基本组成,与土壤的基本性质更密切相关。第六章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孔性结构性酸碱性吸收性耕性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出一、土壤孔性第六章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先做一个试验:一方普通的土块,一方普通的土块,用力将土压实,一方普通的土块,用力将土压实,土块体积变小,约为一半。一方普通的土块,用力将土压实,土块体积变小,约为一半。结论:一方普通的土块,用力将土压实,土块体积变小,约为一半。结论:土壤中有空隙。土壤中土粒或土团间的空隙称土壤孔隙,土壤孔隙的大小、比例和总孔隙体积所反映的土壤性质称土壤孔隙性。概述孔性结构性酸碱性吸收性耕性植物生长孔隙数量影响因素孔隙类型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1.土壤孔隙的数量第六章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比重:单位体积固体土粒(不含粒间空隙)的质量。一般2.60~2.75(2.65)。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质量。一般1.00~1.70,土壤表层容重1.20~1.30。土壤孔隙度:单位土壤体积内孔隙所占的比例(一般采用百分数的形式)。土壤孔隙度(%)=(1―容重∕比重)×100退出概述孔性结构性酸碱性吸收性耕性植物生长孔隙数量影响因素孔隙类型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2.土壤孔隙的类型第六章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非活性孔隙(无效孔隙):孔隙直径<0.02mm,孔隙中水分被土粒吸附,植物不能利用。毛管孔隙:孔隙直径0.02~0.2mm,水分借毛管力保持并移动,是植物生长有效水。通气孔隙(空气孔隙):孔隙直径>0.2mm,空气占据,决定土壤透气和渗水能力。退出概述孔性结构性酸碱性吸收性耕性植物生长孔隙数量影响因素孔隙类型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3.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第六章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质地:土细孔多,孔隙度大,容重小。土粗孔少,孔隙度小,容重大。粘土45%~60%,砂土33%~45%,壤土45%~52%。土壤质地:土细孔多,孔隙度大,容重小。土粗孔少,孔隙度小,容重大。粘土45%~60%,砂土33%~45%,壤土45%~52%。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多,总孔隙度高(非毛管孔隙)。疏松多孔,蓄水得墒,通气透水。土壤质地:土细孔多,孔隙度大,容重小。土粗孔少,孔隙度小,容重大。粘土45%~60%,砂土33%~45%,壤土45%~52%。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多,总孔隙度高(非毛管孔隙)。疏松多孔,蓄水得墒,通气透水。土壤结构:团聚体多,总孔隙度高。孔隙大小协调,通气透水,保温保水。(团粒结构)退出概述孔性结构性酸碱性吸收性耕性植物生长孔隙数量影响因素孔隙类型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4.土壤孔隙状况与植物生长退出第六章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理想土壤孔隙状况:30cm耕层,“上松下紧”。上部土壤(0~15cm)--总孔隙度50%~60%,通气孔隙度15%~20%。通气、透水、发芽、出土。下部土壤(15~30cm)--总孔隙度为50%,通气孔隙度10%。保水、扎根、排水。概述孔性结构性酸碱性吸收性耕性植物生长孔隙数量影响因素孔隙类型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退出二、土壤结构性第六章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土壤结构体:土壤颗粒相互粘接而成的大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团聚体。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的类型、数量、品质及排列情况的合称。概述孔性结构性酸碱性吸收性耕性团粒创造结构类型土壤肥力团粒形成植物生长与环境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1.土壤结构的类型退出第六章第二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构类型块状核状柱状片状团粒团粒创造团粒形成土壤肥力概述孔性结构性酸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