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nternalenvironment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2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4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被称为内环境的稳态。5负反馈: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思考题: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2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答: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其意义是使机体功能活动及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何谓内环境,及其生理意义?答:内环境就是指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内稳态就是生物能够保持内环境的状态稳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反馈机制完成的。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是靠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意义在于:①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②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机体受刺激后产生反应的能力或特征称为兴奋性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3静息电位: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该电位称为静息电位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膜产生一次快速可逆转、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动作电位,5易化扩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膜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6兴奋—收缩耦联:把肌细胞的电兴奋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称。7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中的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并引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8极化: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9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保持不变而只有张力增加。1.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答:静息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表现为膜个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形成机制:1细胞内高浓度K+.2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通透性,则K+受到浓度差的驱使动力向膜外扩散,3.扩散后形成外正内负的跨膜电位差成为对抗浓度差的作用力,当达到平衡状态时,K+不再有跨膜的静移动,此时的跨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膜内外K+浓度差值可影响静息电位水平.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答: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于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①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钠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大量内流。②细胞兴奋时,膜对Na+有选择性通透,当达到-70mv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③K+外流增加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其机制同静息电位的形成。3、简述坐骨神经-腓肠肌变笨收到阈刺激后所经历的生理反应过程。(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此比无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神经-脊髓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的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中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的内流增加。(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的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结构对Ca2+的贮存、释放和聚集。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的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2的活化点--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4、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当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至神经末梢时,引起接头前膜电压门控性Ca2+通道的开放--Ca2+在电化学驱动力作用内流进入轴突末梢—末梢内Ca2+的浓度增加--Ca2+触发囊泡向前膜靠近、融合、破裂、释放递质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后膜上的Ach受阳离子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终板膜对Na+、K+的通透性增高--Na+内流(为主)和K+的外流—后膜去极化,称为终板电位(EPP)--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可以总和—临近肌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产生动作电位。Ach发挥作用后被接头间隙中的胆碱酯酶分解失活。特点:1单向传递2时间延搁3一对一关系4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5、简述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过程。(1)电兴奋沿肌膜和T管膜传播,同时寂寞肌膜和T管膜上的L型钙通道。(2)激活的L型钙通道通过变构作用(在骨骼肌)或内流的Ca2+(在心肌)激活连接肌质网(JSR)膜上的钙释放通道(RYR),RYR的激活使JSR内的Ca2+释放入细胞质;(3)胞质内的Ca2+的浓度升高引发肌肉萎缩。(4)细胞质内Ca2+的浓度升高的同时,激活纵行肌质网(LSR)膜上的钙泵,回收胞质内的Ca2+入肌质网,肌肉舒张,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6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答:1、单纯扩散,如O2、CO2、N2等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转运2、易化扩散,分为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由血液进入红细胞)和经通道的易化扩散(K+、Na+、Ca+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3.主动转运,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K+、Na+、Ca+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小肠粘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和重吸收葡萄糖时跨管腔膜的主动转运)。4.出胞(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入胞9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7Na+、K+泵的生理意义:答:1.Na+泵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是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所必需的2.Na+泵不断将Na+泵出胞外,有利于维持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细胞的正常容积3.Na+泵活动形成膜内外Na+的浓度差是维持Na+-H+交换的动力,有利于维持细胞内PH值的稳定4.Na+泵活动建立的势能贮备,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以及非电解质物质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第三章血液1血沉(ESR):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香率()简称血沉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血液凝固:简称血凝,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分为三个步骤,凝血酶原酶复合物(FXa-FVa-Ca2+-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的激活,纤维蛋白的生成1、血小板有哪些功能。(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支持功能:血小板能对视沉着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而留下的空隙,另一方面血小板可融合入血管内皮细胞,因而他有维护、修复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2)生理止血功能:血管损伤处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同时发生血小板的聚集,形成松软的血小板血栓,以堵塞血管的破口。最后在血小板的参与下凝血过程迅速进行,形成血凝块。(3)凝血功能:当粘着和聚集的血小板暴露出来单位膜上的磷脂表面时,能吸附许多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升高,促进血液凝固。(4)在纤维蛋白溶解中的作用:血小板对纤溶过程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而释放大量的5-HT,则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的激活物,激活纤溶过程。2内、外源凝血的区别?答:(一)启动因子不同内源性凝血是因子Ⅻ启动;外源性凝血是因子Ⅲ启动;(二)反应步骤和速度不同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少,速度快;(三)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来源不同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数量多,且全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的因子少,且需要有组织操作释放的因子Ⅲ参与。(四)凝血过程: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3血型鉴定?答: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类型。ABO血型鉴定,即指ABH血型抗原的检测。红细胞含A抗原的叫A型,含B抗原的叫B型,含A和B抗原的叫AB型;不含A、B抗原,而含H抗原的称O型。常规的方法有:①正向定型:用已知抗体的标准血清检查红细胞上未知的抗原。②反向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查血清中未知的抗体。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或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2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溶积的百分比。3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每分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4期前收缩:正常心脏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而兴奋和收缩,但在某些实验条件和病理情况下,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心室可以接受这一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期前兴奋。由此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5窦性心律:心脏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传导,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这种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活动称为窦性心律。6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大约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值,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7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38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9微循环:是指循环系统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部分10动脉血压(arterialbloodpressure):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强。11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最慢.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兴奋,心房兴奋而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12异常调节:这种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而引起心肌收缩力改变的调节,称为异常调节13等长调节:在同样的前负荷条件下,每搏功增加,心脏泵血功能增加。这种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的心脏泵血功能调节,称为等长调节1、简述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射血过程。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的时间,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均可分为收缩期和扩张期。但两者在活动的时间和顺序上并非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作为一个心动周期的起点,如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75次/分时,则一个心动周期为0.8秒,心房的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尚处于舒张状态;在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紧接着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称为心室收缩期;继而计入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在心室舒张的前0.4秒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全心舒张期。一般来说,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标志。2、试述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1)静息电位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约:-90mV。2、形成的机制(类似骨骼肌和神经细胞):主要是K+平衡电位。(2)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