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流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学习目标1、识记教育功能论、教育冲突论及教育互动论的基本观点。2、把握这三种理论流派的关系。第一节教育功能论一、功能论与功能论教育社会学(一)功能论的基本观点20世纪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功能论的基本观点:社会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对整体发生功能,并由此维持社会的整合和稳定。(二)教育功能论及其基本主张功能论者在运用他们的观点研究教育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可以满足哪些社会需要?教育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哪些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社会化的功能;二是社会选拔功能。二、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帕森斯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社会化,他将教育是为社会整合的源泉。(一)教育传递“共享的价值观念”帕森斯认为,社会通过教育传递某种共享的价值观念使得这种不平等合法化,从而消除了潜在的社会分裂和冲突。美国教育的主要功能就在与传递“成就”和“机会均等”的思想,即“共享的价值观念”。(二)教育是社会化的主要机构帕森斯将教育的社会化功能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责任感的发展;二是个体能力的发展学校中的班级是一个社会化的机构。学校班级所具有的角色分配和社会选拔功能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三、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英国教育社会学家拉尔夫.H.特纳和厄尔.霍珀了,更倾向于把教育视为一种为特定社会位置选拔特定类型的人的机制,认为社会选拔是教育的首要功能。(一)教育选择与社会整合拉尔夫.H.特纳关心的问题:一个国家在有着严重阶层分化的情况下是如何保持社会秩序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整合的?他以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国家进行了教育选拔功能的个案研究。美国和英国教育制度促进社会流动的方式不同。1、美国教育选拔制度带来的“竞争性流动”在“竞争性流动”制度下,英才地位是一种依据某些公平原则在公平竞争中获得的奖品。2、英国教育选拔制度带来的“赞助性流动”在“赞助性流动”制度下,英才地位是依据某些假定的德行便准授予的,不可能靠努力或策略获得。(二)教育制度与社会选择厄尔.霍珀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是选择,他提出了“四维分类法”。涉及到四个问题:怎样进行教育选拔?何时进行教育选拔?谁应该入选?入选的理由是什么?所有的教育制度都具有明显的功能:一是对于不同的能力类型和能力水平的儿童进行筛选。二是为通过筛选的不同类型的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三是受训人员的最后分配。四、教育功能论简评贡献:推动了对教育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的社会学研究,促进了教育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不足:过分强调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而忽视其冲突,过分强调教育体制的稳定而忽视变迁。过分强调教育的积极功能忽视其消极作用。第二节教育冲突论一、冲突论与冲突论教育社会学(一)冲突论的基本观点冲突论存在两个理论传统:1、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代表人物:卡尔.马克思(先驱)、米尔斯、法兰克福学派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的传统。2、韦伯主义的传统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先驱)、达伦多夫、科塞和柯林斯。(二)冲突论教育社会学及其基本主张教育冲突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初期。主要特征:基于社会冲突来审视教育现象,认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平等是教育变化的动力。研究主题:国家对教育的控制;阶级、民族和种族隔离、师生冲突、学生的分组和分流,教育公平等。二、马克思主义取向的教育冲突论关心的问题:社会是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其不平等社会秩序的合力延续的?大多从阶级分析的方法入手。认为学校内部的意识形态是统一的,是占社会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人物有阿尔杜塞、鲍尔斯和金帝斯。强调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学校内部的意识形态不是统一的。代表人物:葛兰西、阿普尔、吉鲁、威利斯。(一)学校教育帮助现存社会秩序的再生产基本主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认为一是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阿尔杜塞、鲍尔斯和金帝斯最明确、最全面地阐述了“直接再生产理论”。整个理论包括三个部分:教育的功能——再生产教育如何实现社会再生产——对应原则推动再生产的主要力量——经济结构。1、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鲍尔斯和金帝斯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不可能带来更大程度的平等和社会公正。教育通过两种手段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一是合法化;二是社会化。合法化,是通过教育传播“教育机会均等”和“专家治国,英才统治的意识形态”,掩盖了个人的社会阶级背景的重要作用。社会化,是通过教育形成“工人意识”,使其自我意识、抱负和社会阶级身份适应社会劳动分工的需要。2、教育的再生产功能通过对应原则实现鲍尔斯和金帝斯认为,教育的社会再生产功能之所以得以实现,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学校上层建筑作用之间的对应。学校的社会关系与工厂的社会关系的相互对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学校的学生对应于工厂的工人;第二,接受教育与从事劳动的目的相对应;第三,工厂的劳动分工与劳动竞争对应于学校中的知识专门化合学生之间的不必要的竞争。第四,教育的不同层次对应于职业结构的不同层次。3、经济结构是推动教育再生产的主要动力鲍尔斯和金帝斯认为,经济结构是教育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导致再生产的主要力量。他们认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时期是与社会不安定和政治冲突的严重时期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即资本积累的矛盾和资本主义秩序的再生产是教育改革的动力。(二)学校是意识形态冲突的主要场所阿普尔认为,学校是意识形态冲突的主要场所。这些冲突产生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及它们各自内部的矛盾。阿普尔注重探讨教育中知识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代表作“阿普尔三步曲”,(包括《课程与意识形态》、《教育与权力》、《教师与文本》等)(三)学校教育中的“抵制”现象代表人物:阿普尔、吉鲁、威利斯关心的问题:在学校再生产先有社会秩序时,主流意识形态是如何遭到抵制的。1、学校教育以学生群体的抵制意识为特征抵制理论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校是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和斗争的场所。而且它以学生(工人阶级子弟)集体的抵制意识为特征。2、“反学校文化”使工人阶级子弟学会劳动保罗.威利斯对抵制理论进行了人种学的实证主义的研究,发现在工人阶级子弟集中的学校里,经常存在着一种“反学校文化”。威利斯发现,学生反学校文化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对学校和教师“权威”的普遍和根深蒂固的抵制。表现为逃学、破坏学校公物、蔑视和欺负“好学生”,轻视知识和文凭,喝酒、吸烟、盗窃、打架等。反学校文化与车间文化颇有些相似。三、韦伯取向的教育冲突论(一)学历社会的文凭竞争柯林斯认为,各地位群体围绕荣誉、声望所展开的竞争以及对于教育文凭的无止境的追求,是生产学校教育冲突的主要原因。文凭膨胀的恶性循环造成硕士、甚至博士的就业压力。(二)文化资本理论与社会再生产布迪厄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社会结构为什么趋于再生产自身?规律是什么?二是教育是如何充分传播知识和思想的体系的?布迪厄将资本分为三种基本形态: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的三种存在形式:(1)具体的状态(2)客观的状态(3)体制的状态教育行为客观上是一种“符号暴力”。四、教育冲突论简评贡献为人们全面认识教育现象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为微观教育社会学提供了分析问题的理论框架。局限过分强调利益的冲突、价值的多元,就容易导致教育相对主义,最终导致教育的消亡。五、教育冲突论与教育功能论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教育性质方面2、教育内容方面3、教育过程方面4、学业成绩方面5、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方面联系:1、二者同属宏观教育社会学理论2、二者都是教育的社会决定论者3、二者考察教育的视角可以相互不同和借鉴第三节教育互动论一、互动论与教育互动论互动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是从这种互动中寻找答案。互动论是一种围观社会学理论。现代互动论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分支:一是符号互动论与拟剧论;二是互动主义的结构论;三是互动主义的现象学。二、教育互动论的基本主张(一)符号互动论将这一理论运用到教育中是英国学者哈格里夫斯。主要研究:师生的自我概念、师生的角色观念、师生的角色扮演以及情景定义的产生和维持。自我概念是哈格里夫斯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二)拟剧性互动论戈夫曼为代表提出了一个拟剧论的围观领域的研究视角。该理论基本内容:自我的呈现、互动的策略、印象管理艺术、人际交往仪式的意义。伍兹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学校和课堂的互动研究中。他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冲突型的互动模式。(例如,学生请假,老师不许)(三)互动主义结构论英国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主要关注教育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评价过程中的差异与变化问题。“一个社会如何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和评价它认为具有公共性的知识,反映了权利的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伯恩斯坦区分“限制性语言编码”和“精致性语言编码”。(四)互动主义现象学代表人物:扬和凯迪。基本观点:知识、真理、能力、智慧以及其他所谓的“客观现实”都是社会性建构的结果。教育中的知识和能力的社会建构性质的观点。1、知识的增长和获得与知识的逐渐分化是并行的。2、把课程变化看成是社会分层、专门化的一致取向3、学校对于能力的分类隐含着:抽象的知识是高级的知识。三、教育互动论简评贡献首先,打开了被宏观教育社会学理论忽视的教育的“黑箱”,为人们认识据现象提供了鲜活的材料。其次,充分认识教育主体自主性和创造性。局限过于看重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忽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导致教育上的浪漫主义。四、教育互动论与教育功能论、教育冲突论的区别与联系(一)三者的区别宏观教育社会学是结构的,决定论的,即社会结构制约并最终决定教育活动中个体行为;教育互动论是互动论和解释论,认为个体之间的互动最终产生或修改了社会结构。(二)三者的联系宏观教育社会学为微观教育社会学提供宏观背景教育互动论为宏观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实证检验和支撑作业:1.美国和日本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及现状2.教育功能论与教育冲突论的区别与联系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