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学习重点:文学作为活动的特点、构成及其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人类活动的性质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的地位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考察文学活动,需放到人的生活活动整体中去认识。一、人类活动的性质第一个特性就是生命活动。人与动物同属动物界,都要满足吃、穿、住等基本的生存需要,然后才能生存、繁衍。生命活动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本能和天性。而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生命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5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马斯洛:驱使人类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马斯洛第二个特性是生产活动从发生学层面看,人类的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得以发展,延续的基础。就是人类要得以发展、延续,首先得生存;而要生存,则必须满足维持生命所需要的物质——食物。而食物又必须通过劳动所得。劳动的目的是从自然界获取自身所需,在改变自然的过程中,也改变人自身。第三个特性是生活活动从认识论层面上来看,人是从一定的生活活动中产生与发展的,那么也应从生活活动出发来认识人的特性。人的生活活动具有社会性(外界对人的影响)和实践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我们探讨人类特有的生活活动方式,对于文学研究有什么方法论意义呢?第一,从实际生活活动来理解人。第二,从作为人的活动的一个方面来理解文学。如列宁从托尔斯泰的作品中读出了“俄国革命的镜子”。第三,认识到生产劳动作为人的生活活动的核心对文学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对文学作出科学的阐释。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1.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文本赏析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文本赏析老鼠尖嘴细腿,其貌不扬,而且性喜偷食,损人衣物,令人生厌。在大画家齐白石、张大千的画笔下,却成为偷吃灯油的可爱的小生灵。2.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人的生产是全面生产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文本赏析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韦应物: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白居易: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3.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三、文学活动的地位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物质实践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精神活动的形态具有多样性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掌握方式精神活动性质相应学科理论方式理论性或认识性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宗教方式宗教性或幻象性宗教意识活动、宗教观念、迷信观念等实践—精神方式伦理性或意志性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等艺术方式审美性或情感性各种门类的艺术包括文学等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看意识形态性的政治、法律、道德等精神活动非意识形态性的自然科学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一、世界世界的含义艺术模仿论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中西模仿论传统德谟克里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王国维二、作者艺术表现论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中西传统对作者的观念“诗言志”说、物感说浪漫主义、福柯:作者缺席毕加索的画:按照他的方式重新组装的世界,是奇特、混乱、怪异、晦涩、骚动不安,颠覆传统,冲击着我们的视觉。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模仿论认为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界和写作背景;表现论强调“文学天才”的作用,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客观规律。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三、作品作品与现实的差异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的意蕴。形式主义文论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四、读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印刷术的发展,形成包容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学公共领域,比如,对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和岳飞的《满江红》的阅读。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20世纪60年代兴起代表人物姚斯、伊瑟尔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时政。作者自称该书是“使世人烦恼而不是供他们消遣”今天,人们把它作为儿童文学作品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1667—1745岳飞的《满江红》从“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来看,词作主要表达忠君情愫现在被诠释为爱国主义名篇岳飞像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马克思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哈贝马斯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一种对话关系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文学活动的发生文学活动的发展重点:1.文艺起源的诸种学说2.影响文学发展的诸因素难点:1.各文艺起源学说的优缺点2.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为什么文学的起源历来争议较大?1.文学的产生先于文字,而口头文学源于何时不得而知,且收集到的最早的书面文学,其年代本身仍需考证;2.不同时代的文学观念不同,对文学的起源问题主要是逻辑推测,缺乏实证材料。一、文学活动的发生(一)模仿说此起源说最早,代表人物为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1.德谟克利特认为人的主观感觉和思想既不是先天的,也不是神赋予的,而是从客观事物的“影象”中产生的,人的许多行为和创作是从对自然的摹仿中来的。2.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是求知的本能。艺术产生于人的“摹仿的本能”和“对摹仿的作品感到快感”,而艺术的不同门类则是由于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的不同而形成的。(亚里士多德把文学起源简单归于人的求知本能,将美感等同于求知快感,是不恰当的。)模仿说的优缺点优: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艺术是模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此说强调艺术与现实是摹仿和被摹仿的关系,注意到艺术与自然、社会、人生的联系,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缺:但只强调所谓“本能”、“人性”,不懂得社会实践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摹仿说也无法解释诸多的原始艺术现象。19世纪以来,在西方逐渐被否定。黑格尔:“凭单纯的摹仿,艺术总不能和自然竞争,它和自然竞争,那就象一只小虫爬着去追大象”,最逼真的摹仿也“不是艺术作品,而只是一种巧戏法”。(二)巫术说在西方理论界影响最大。此说最早由英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英国考古学家、艺术史家弗雷泽是这一学说的重要代表。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它是作为一种企图控制生产活动的实践手段发展起来的。1.巫术的产生原始社会开始时,人们普遍信仰神灵。人们每做一件事都要求助于神灵,于是从劳动者中游离出一批从事巫术的专职人员,其职事具有很强的技艺性,“在女,曰巫;在男,曰觋(xi)”,巫术广泛流行。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2.艺术起源于巫术在原始的洞穴里有很多和巫术有关的图案,据考古学家的推测这些图案是原始时代的巫师所做的巫术。歌舞之兴,其始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巫之事神,必用歌舞。王国维认为古代的巫觋是以歌舞娱乐鬼神为职业的。3.总结巫术发生说认为,文学活动发生的起点是原始巫术仪式。艺术的产生的确受到了巫术的影响,但我们不能说艺术产生于巫术。巫术对文学的产生只是起到了积极地启发意义,这是无疑的。原始人相信描绘动物就能够影响动物和占有动物,从这个角度出发,巫术说解释了原始洞穴壁画中的一些难解之谜。优点:①从人类历史看,在“巫术时代”,巫术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文艺发生的过程中可能起到推动作用②从发现的大量艺术品看,确实有明显的巫术动机。③高扬了想象的意义,而想象无疑是促成艺术生成的最基本要素之一。缺陷:①缺乏实证材料证明巫术发生早于文艺;②大量的史前文艺与巫术无关。结论:艺术与巫术尽管在原始社会中有这种难以分解的联系,但说到底它们之间还是两种原始意识活动的互渗关系。(三)宗教发生说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赫尔德格罗塞(四)游戏说产生于18世纪,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摹仿说的不足。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这一学说的首创者。但明确提出和系统阐述这一理论的是席勒和斯宾塞,因此游戏说又被称作“席勒—斯宾塞理论。”康德认为,文学艺术是自由的,它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纯粹审美活动。游戏说: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受到物质和精神的两方面的束缚,往往得不到自由,因此,人们总想利用剩余的能力,创造一个自由的天地,这就是游戏即审美活动。这种人所共有的本能,是艺术产生的动因,人类的文学活动就发端于人的游戏冲动本能。游戏说的优缺点优点:游戏说在某些方面揭示了艺术生成的一些重要条件。如,艺术具有精神愉悦的特点,往往不直接追求功利目的等。缺点:1.只看到了游戏与文学活动一致性的一面,而没有看到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游戏的愉悦往往是即兴的;文学则追求长久的魅力。后者的内容远比前者丰富深刻得多。2.文学的非功利性主张形成于18-19世纪,把现代人的观念推广到人类早期的文学活动中,把非功利性看做原始时代文学活动的本质特征,缺乏充分的依据。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也为艺术的产生创造了物质条件。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说:“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必要的推动力”。(五)劳动说第二,劳动的需要推动了原始艺术的产生鲁迅在《门外文谈》中也表述了这一思想,他说:“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能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惭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淮南子·道应州》中也曾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此种劳动的情景,也说明了艺术起源于劳动需要。第三,原始艺术的内客和形式主要来目于劳动。如《弹歌》、《击壤歌》等内容的反映。思考:为什么说文学起源于劳动?1.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2.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3.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4.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劳动说的优缺点优:人类在劳动中诞生并成长,劳动说解决了文学起源的终极原因,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缺:但是对于文学产生的具体过程及许多中间环节,并没有提供一条清晰的思路。将文学的发生完全归结为劳动实践过于片面。讨论:如何看待文学起源的诸多学说?巫术说和宗教说肯定了文学发生的原始巫术和原始宗教的原型基础,从而深入地阐释了文学发生的文化基础和文化原型,但是忽略了心理动因和社会历史条件;模仿说、游戏说和心灵表现说虽肯定了文艺起源的深层心理动因乃至生理基础,但却忽视了文学发生的文化原型和社会历史条件;劳动说强调了社会劳动在文学发生中的决定作用,解决了文学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问题,但是忽略了生理基础和心理动因,尤其是片面地将文学的发生完全归结为劳动实践。总结各种说法从各自特定的视角解释文艺起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