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主要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第四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第五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和解决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这两个特定的概念中,“半”是一个侧重于“质”而不是“量”的规定,就是说,它主要是用来为一种社会状况定性,以与他种社会状况相区别,而不是用来定量,具体表明某种状况程度上的多少。半殖民地,是相对于独立国家和完全的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实际上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控制的国家,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鸦片战争前:独立、完整——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纯粹—生产关系纯粹鸦片战争后:沦为表面独立、实际受到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沦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国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历时60余年,其中有几个关节点:1.1840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2.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3.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第四,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同时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的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若干的铁路航路汽车路和普遍的独轮车路、只能用脚走的路和用脚还不好走的路同时存在。——毛泽东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前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目的)(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指17、18世纪发生在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个革命从总的来说有如下特点:①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③革命的动力和主体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④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制度;⑤革命的经济内容是废除封建的生产关系,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从1840年就开始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最终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它没有也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更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与生俱来的弱点:软弱性、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明:(1)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而是落后的小生产者,因此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阶级,在具有革命性的同时,还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3)中国革命必须走一条全新的道路。(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由无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所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3)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A.新的领导阶级。B.新的革命前途C.新的指导思想。D.新的时代背景。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大革命的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二)土地革命斗争的实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重要条件(三)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多方面展开而走向成熟提供了现实条件(四)解放战争革命斗争的实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实践条件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大革命是指从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又被称为国民大革命。1926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国民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二)土地革命斗争时期(1927年-1937年)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三)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国的抗日战争经过艰苦的战略防御和相持阶段于1944年转入反攻。1945年8月15日正午,宣布无条件投降。毛泽东在1940年前后又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四)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50年6月)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强到弱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一、对中国道路的艰难探索(一)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探索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苏以农村为中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始。南昌起义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起义,兵分三路会攻长沙。广州起义:1927年12月11日是中国共产党在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尝试。领导人张太雷副总指挥叶剑英总指挥叶挺血的教训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十分强大,武装起来的革命力量较为弱小,而反动势力又长期占据中心城市,统治力量较为稳固,要夺取革命胜利,实行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暴动的传统模式是行不通的。井冈山黄洋界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面积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毛泽东、朱德宁冈、永新、莲花全境和吉安、安福、遂川等四县的部分地区洪湖湘鄂西根据地1929年贺龙、周逸群、段德昌湘鄂西广西右江根据地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俞作豫、李明瑞广西赣南闽西根据地1930年毛泽东、朱德建立了17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湘鄂赣根据地1930年彭德怀、滕代远包括湘鄂赣三省边界的10余个县鄂豫皖根据地1930年徐向前、许继慎占领30余县农村农民澎湃:《海陆丰农民运动》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李大钊:《土地与农民》瞿秋白:《国民革命中之农民问题》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二)在革命时期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理论探索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二、武装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毛泽东认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意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必要性国情可能性条件社会性质武装斗争人口结构农民主力敌我力量农村中心政治经济不平衡国民革命的影响革命形势的发展一定红军的存在党正确的领导实现转变保存力量冲破禁区揭示规律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发展经典提供新模式内容武装斗争(前提)土地革命(内容)农村根据地(依托)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三、武装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第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中国革命获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第三,武装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理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第四,武装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

1 / 1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