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电化教育研究》———郑旭东作者简介郑旭东,男,山东临沂人,教育学博士,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会员(2009-2012)。教育经历:1999年9月-2003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技术学,学士2003年9月-2006年7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技术学,硕士2006年9月-2009年7月: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2007年12月-2008年11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2006年度“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派出计划。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摘要]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逻辑起点的种种规定性以及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对逻辑起点基本特征的描述,结合教育技术的历史起点与理论变迁,提出了以“借助于技术的学习”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结构。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借助于技术的学习;理论结构[关键词]一、对逻辑起点的认识———逻辑起点及其规定性二、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思考三、“学习”作为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启示四、“借助于技术的学习”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五、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结构基本框架一、对逻辑起点的认识——逻辑起点及其规定性所谓逻辑起点,即“科学结构的起始范畴,是指理论体系的始自对象”。包含以下几点含义:首先,逻辑起点是一个范畴。其次,逻辑起点作为一个范畴是个初始范畴。最后,逻辑起点是一个“种”的范畴,它包含了理论的所有萌芽。逻辑起点的确定对理论建构成功地完成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它使学科更具有自我意识和理论自觉,促使学科理论体系的生成从自发转向自觉,从而保证所建构之理论的科学性、目的性与全面性,进而指导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必要性二、对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思考(一)教育技术的历史起点一种观点认为,但凡教育就要采取一定的技术,因而教育技术的历史与教育的历史一样久远;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发端于上世纪初叶的视觉教育运动,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之结果。教育技术先后经历了以手工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技术、工业革命以后以机电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技术以及信息革命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技术。(二)教育技术学的历史演进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技术这一实践活动在思维上的概括和提炼,其历史演进集中地体现为学科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的演变。迄今为止,教育技术已经经历了四个比较明确的研究范式,它们分别是自然科学或媒体范式、传播与系统范式、行为科学范式和认知科学范式。——保罗·塞特勒在《美国教育技术的演变》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媒体—传播教学—设计学习—绩效可以看出在教育技术学的不断发展中,研究主体对教育技术本质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渐触及教育技术的内核—用技术支持学习。三、“学习”作为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启示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的探讨曾经一度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且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一种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是把学习作为教育学的逻辑起点。教育学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从教育学到教育科学、从单数的教育科学到由众多学科构成的复数教育科学之转变。教育技术学成为复数的教育科学庞大学科群落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同源探讨教育技术学的质的规定性所谓教育技术学的质的规定性,即教育技术学之所以成为教育技术学从而区别于教育学科群中其他分支学科的理由之所在。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的质量”。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应该包括学习与技术两个核心概念。使用“技术”来限定作为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学习”范畴,将可以得到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从而,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可以表述为“借助于技术的学习“。(论点)四、“借助于技术的学习”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论证过程)在教育技术学的既往研究中,研究主体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个是自然科学与媒体领域;另一个是心理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主体专注于教育技术中的媒体研究,心理学领域的研究主体则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专注于研究有效学习之条件。从而得到:以媒体为逻辑起点的教育技术学研究以学习为逻辑起点的教育技术学研究媒体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只是对既有研究成果的理论概括,只是通过“回头看”得到的结论。这种结论只能完成对现存理论的统合,却没有为理论体系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向”。以媒体为逻辑起点的理论体系业已推演完毕,同时却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适当空间。然而,教育技术的实践仍然在发展着。教育技术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求突破狭隘的媒体概念,寻找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同时也更为丰富的范畴作为理论演化新周期的逻辑起点。心理学背景的研究主体以学习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其抽象层次过高。以学习作为逻辑起点的研究已经超出了教育技术学,跨入了教育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领域。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不能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以学习为逻辑起点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也不能完全归属于教育技术的研究。而技术作为一个比媒体概念抽象程度更高的范畴,成为一个可选项。“借助于技术的学习”可以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借助于技术的学习”是教育技术学中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范畴,它既不以其他范畴为前提,也不以其他范畴为中介。“借助于技术的学习”不仅是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教育技术的历史起点,借助于技术的学习可以从教育技术的历史中找到其历史原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借助于技术的学习”是人类认识教育技术的起点,是人类思维中最早出现的认识对象。另一方面,一旦人们意识到技术可以促进有效的学习,教育技术也就产生了。五、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结构“借助于技术的学习”这一范畴中包含的技术与学习因素决定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中必然要包括关于技术的理论与关于学习的理论两个部分。关于技术的理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对技术的理解与认识,这种理解与认识称为教育技术的技术观。其基本陈述方式是“应该如何”。第二种关于技术的理论是技术原理,属于一般科学理论的范畴,它主要发挥的是对事物的解释功能,其基本陈述方式是“是如何”。第三种关于技术的理论把技术理解为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之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活的现实的存在。其基本陈述方式是“如何做”。关于学习的理论,其基本构成的三个部分首先是对学习所持之基本价值观点与哲学立场,这称为学习观。重点在于探求学习之意义。其次关于学习的理论主要来源于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对学习的研究。属于一般科学理论的范畴。最后关于学习的理论则是一种关于如何学习的理论,即教育学意义上的学习理论。总结教育技术学的哲学理论教育技术学的一般科学理论教育技术学的实践理论(理论主体)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体系构成保证了教育技术的合理性个人感受这篇论文内容丰富,从20篇参考文献也看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阅读了大量与此相关的内容。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究竟是以何克抗表述的“借助于技术的教育”还是这篇文章的“借助于技术的学习”,抑或是其他著名的学者都对此各执的其他看法,我认为可能是大家的出发点不同,所以导致了各说各有理。我认为这篇论文的第五部分标题《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结构》与本段的内容不相符,整段内容都在讲学科理论体系,我认为如果改为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结构更符合这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