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马琳电话:62994922QQ:1041420949成本会计学一、课程简介《成本会计学》是会计专业一门核心专业课。它是收集、整理成本信息,并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成本控制的管理活动。共34学时。二、基本内容成本会计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与分析第二至八章第九至十一章第一篇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思想第二篇成本归集与成本分配第三篇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与辅助方法第四篇当代成本会计发展新领域第一章概述介绍成本和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为全书内容的讲解奠定基础。第二章至第八章介绍企业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该部分是成本会计课程的核心部分。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介绍成本会计前沿及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三、教材与参考书1、教材2010年8月出版《成本会计学》由唐艳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参考书籍(1)《成本会计学》徐政旦主编,上海三联出版社(2)《成本会计学:以管理为重心》查尔斯·霍恩格伦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3)《成本会计学》于富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五版)第一章成本会计概述重点与难点成本的经济内涵成本会计的历史演进成本会计的环节第一节成本的涵义及相关术语成本含义:狭义与广义狭义:产品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合格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表现为企业资产的流出或转化P11-12)广义:为特定目的而付出的代价。一、成本的涵义(经济实质)(一)成本的经济学涵义(理论成本P36)1、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商品经济下,生产者为了交换,就必须对产品定价,从而产生计算产品成本问题。2、就领域而言,按照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成本是商品(产品)价值的主要构成部分,即“C+V”,这是一切商品经济下的共性。劳动者劳动劳动手段劳动对象产品使用价值转移价值(C)工资(V)折旧物料消耗产品成本新创造的价值M(税金和利润)(活劳动消耗)(物化劳动消耗)+++++产品价值(一)成本的经济学涵义即:产品成本=C+V从上图分析可见产品价值=C+V+M产品价值的前两部分(C+V)是形成产品成本的基础,是成本包括内容的客观依据。马克思的论述,从耗费和补偿两方面揭示了成本的经济内涵:1、从耗费角度看:成本是商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必要劳动的价值,即C+V部分,它是成本最基本的经济内涵。2、从补偿角度看:成本是补偿商品生产中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它是成本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指成本价格)从以下方面理解理论成本:1、成本与价值不同,价值由C、V、m(社会必要劳动)构成,而成本由C、V(个别劳动)构成,且这里的成本特指“产品成本”。2、成本是耗费和补偿的统一体。3、生产中耗费要求补偿和流通中能否得到补偿是两码事。从理论上讲,产品成本是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已经耗费的、用货币表现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与相当于工资的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总和。这种成本,可以称之为“理论成本”。(二)成本的会计学涵义(广义涵义)“成本”是较“产品成本”涵义更为广泛的一个概念。成本的经济内容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它从生产领域扩大到其它经济领域。就广义的成本而言,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付出的代价)。P12(二)广义成本含义成本是为实现特定经济目的而发生的价值牺牲(资源耗费)。“特定目的”可具体为取得资产或劳务。包括购置生产要素、取得产品或劳务、进行投资、管理等。价值牺牲表现为:现金的支付、其他资产的消耗或转让、发行的股票、提供的劳务或发生的负债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是理论成本的具体化,其称成本总是与资产相联系,是指企业为取得一项资产所花费的能以货币计量的代价,包括物的代价和人工的代价。从以下方面理解1、成本必须发生于某一特定的会计主体,以符合会计主体假设。2、成本的发生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3、成本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4、成本必须有一定的“时间”,以符合会计分期假设。(三)实际成本在会计实务中,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概念可以更具体地表述为:成本是按照现行制度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据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所创造价值中应纳入成本范围的那部分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成本一是从资金的补偿角度出发如废品损失,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如提取的财产保险费作为生产费用,计入产品成本。把某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支出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某些价值不计入产品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基于简化成本核算工作的考虑大多按时期发生的期间费用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理论成本实际成本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c+v补偿价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确定的成本可见≠二、成本的相关术语(P13)(一)成本、成本池与成本对象(二)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三)直接材料成本与间接材料成本(四)直接人工成本与间接人工成本(五)非制造业中的直接与间接成本(六)其他间接成本(七)产品成本和服务成本三、成本的作用与特征(一)成本的作用成本的作用取决于它的经济实质。它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概括起来有: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3、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成本的特征成本特征是建立成本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具体表现为:1、消耗性2、补偿性3、目的性4、综合性5、代偿性第二节成本会计的历史演进1.成本会计萌芽期:资本主义早期成本核算在账簿体系之外(1885年以前)2.成本会计发展阶段(1885年-1920年)成本核算纳入账簿体系之内3.成本会计体系的逐步形成(1920-1987年)标准成本法的提出4.多维成本计量模式的出现(1987年以后)成本会计的萌芽时期时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十四世纪之前主要是商业发达,但制造业较少,在西方的教会里可能已出现了会计记录方法。十四世纪之后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成本会计的萌芽并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如意大利的印刷商和毛纺商开始了成本记录,并草创了分批成本制度和分步成本制度。成本会计的发展期(1885-1920年)这段时间被会计史学家公认为“成本会计的繁荣发展时期”。产业革命的完成和科学管理的兴起是成本会计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在这个时期中,对成本会计做出贡献的不仅是会计师,而且还有工程师。(如美国在15世纪后期,机械工程师开始纷纷寻求关于归集生产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在此期间,美国金属制造企业的工程师管理人员在分析生产效率和产品利润中提出了新的成本计算技术。事实上,许多成本会计问题就是由他们提出并和会计师共同努力下得到解决的:1.间接费用的分摊2.成本记录和会计账户的一体化3.标准成本的设计4.美英等国的制造业已经开始根据生产的特点,运用分批成本法或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完整的成本计算方法体系已趋成熟。5.建立材料领发管理办法。6.这段时期成本会计的主要特点: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材料、制造费用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用来确定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这段时期的成本会计也称之为核算型成本会计。成本会计体系的形成(1920-1987年)二十世纪以前的成本会计的发展均同实际成本有关。到二十世纪初,同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方法(1919年《科学管理原理》出版)直接相联系的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等技术方法的引入并成为成本会计的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从对成本核算,而扩展到了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并从会计学中独立出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该期间主要成本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有:1922年著名学者麦金西的《预算控制》;美国的尼科而森(J.L.Nicholson)和罗尔巴克(F.D.Rorback)合著的《成本会计原理与实务》这段时期成本会计的含义可表述为:这段时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成本会计处理的程序、技术和原则有了很大改进;(2)成本会计方法得到大力推广,其职能已扩展为兼重成本控制,引用许多低成本方法的新理论体系;(3)营业预算受到重视与风行,并且演进为弹性预算。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87年以后)现代成本会计阶段-战略成本管理环境背景的改变:1.全球商业环境:国际市场与贸易的增长。2.生产技术的革新。3.新经济:集中体现在网络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在通信、销售和电子数据处理中越来越多的使用。4.顾客为本。5.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结构的变化生产环境的进步适时生产系统(JIT)的出现全面质量管理作业成本法(ABC)的应用战略成本管理作为现代管理会计基础的成本会计,已是包括了作业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等内容,以全面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为核心的现代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与创新1、作业成本法2、流程再造3、全面质量管理4、标杆竞争与持续改进5、约束理论6、大规模定制7、目标成本法8、生命周期法9、平衡记分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何谓成本会计?成本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一种专业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原则,采用专业技术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成本会计的特征(一)管理的全过程性(二)对象的特定性(三)方法的多样性第三节成本信息的运用一、单位成本信息在各行业运用的重要性(一)单位成本在制造企业的运用(二)单位成本在非制造企业的运用二、成本信息在企业战略上运用的重要性(一)企业战略的含义(二)成本信息对企业战略的支持三、成本信息运用的各阶段目标第四节成本会计的环节一、成本会计的环节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应该做的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基本环节1、成本核算2、成本控制1、成本核算(首要环节)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从事后反映发展到预测未来2、成本控制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达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算管结合算为管用(二)其他环节除以上基本环节外,还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环节。成本会计的环节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事后成本控制二、成本会计的任务(一)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二)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三)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四)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第五节成本管理的职业环境和职业道德一、我国成本会计的职业环境(一)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及内容1、成本会计工作组织原则(1)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之上(1)成本会计机构(2)成本会计人员(3)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4)成本会计制度2、主要内容(二)成本会计机构设置与组织形式1、成本会计机构设置应考虑的因素(1)企业生产经营规模;(2)业务处理的繁简程度;(3)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与管理要求。1、在会计机构中单设成本会计科、股、组;2、总会计师领导下,直接设置成本会计机构;3、将成本会计部门与计划部门合并设置。2、成本会计机构设置方法3、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组织分工方式)(1)集中式组织形式(一级核算)含义优缺点适用范围(2)非集中组织形式(分散核算或二级核算)含义优缺点适用范围(1)集中核算方式定义:工厂的全部成本会计工作,由厂部成本会计科集中处理。由厂部的成本会计机构负责制定成本计划和定额,审核和分配费用,控制资源耗费,计算产品成本,编制成本报告,进行成本分析。优点:厂部信息及时、全面;减少核算层次和人员。缺点:不便于实行责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