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讲座之公共安全常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共安全知识--课件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第三节有关安全的几个概念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安全的认识过程及基本特征授课内容第一节安全的科学概念及分类第一章绪论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障.(案例).一切生活生产活动都源于生命的存在,如果人们失去了生命,也就失去了一切,所以安全就是生命.人类为保全自己身心的需求,而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的认识活动和认识的结果,称其为安全科学。安全的重要性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马斯洛理论: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当代人层次需要论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成就需求: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安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前提条件基础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成就需求1、狭义安全:是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如生产安全、机械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安全、航空安全等。具有技术安全的含义。2、广义安全:是以某一领域或系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大安全。是全民、全社会的安全。具体的说,安全首先是指外界条件使人处于健康的状态,是指在外界不利因素作用下,使人的躯体及其生理功能免受损伤、毒害或威胁,以及使人的心里不感到惊慌、危机或害怕,并使人健康、舒适和高效能地进行生产、生活、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另一方面,安全亦指使人的身心处于健康、舒适和高效能活动状态的客观保障条件,即物质的或者与物质相联系的客观保障因素。因此,安全的科学概念是:安全是人的身心免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存在状态(包括健康状况)及其保障条件。换句话说,人的身心存在的安全状态及其事物保障的安全条件构成安全的整体。第一节安全的科学概念及分类一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一、安全的科学概念:二、安全分类:第二节安全的认识过程及其特征第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前,处于无知(不自觉)的安全认识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革命后(汽车的发明、采矿业的发展),发展到局部的安全认识阶段;第三阶段是军事工业、航空工业、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等等复杂大系统的形成,发展到系统的安全认识阶段;第四阶段是当今生产和高科技的发展,随机安全问题不断产生,进入到动态的安全认识阶段;一、安全认识的发展过程:二、安全的基本特征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2、安全的随机性;3、安全的相对性;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5、安全的经济性;6、安全的复杂性;7、安全的社会性;8、安全的潜隐性。第三节安全的几个概念1、安全三要素:(1)、安全人体-----人(2)、安全物质-----物(3)、安全社会-----“安全人与物”的时间、空间与能量的联系。2、安全系统:“安全人与物”的信息与能量的联系为安全系统。.3、安全观:把握安全的本质及其科学思想,需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4、安全意识:就是安全语言、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行为在具体工作中、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安全理性。5、安全素质;指人在安全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素质。是人们通过长期实践,形成安全意识并有意识地把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转化倒实践中而形成的。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第二章安全与事故一、安全及安全性二、事故隐患和风险三、安全与事故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第一节安全和安全性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一、安全:“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概念的认识:其一,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其二,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没有引起财产、设备的损坏或环境危害的条件;其三,安全是指不因人、机、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二、安全性:安全性是指确保安全的程度,即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危险因素,就等于创造了安全条件。安全性是要求识别系统的危险所在,并将其消除。定义:第二节事故隐患和风险五、损害:是指造成任何人(实体)不可剥夺的权利的损害,而这种损害是由于技术上的应用而产生的化学或物理效应。一、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一切可能对人—机—环境系统带来损害的不安全因素。隐患是一中潜在的事故条件,是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二、事故:是一种由于物体、物质或放射线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受到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三、风险:是指一个系统内有害事件或非正常事件出现可能的量度。四、事故后果:1、人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2、人受到伤害,物未受到损失;3、人未受到伤害,物受到损失;4、人、物均未受到伤害或损失。如加上环境污染或破坏,应是八类。事故隐患是指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未能有效控制的有可能引起事故的一种(一些)行为、一种(一些)状态或两者的结合。一、安全与危险构成安全问题的矛盾双方,危险包括事故隐患和事故。事故是危险的一个极端表现。二、安全是一个含有人们可以接受的事故隐患和保障事故不发生的稳定状态。事故是系统把潜在的事故隐患转化成危险的现实,从而使人的身心造成损害、物质造成损失或环境受到破坏。三、安全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人们追求本质安全,既追求零事故、绝对安全。但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事故总是在人们追求上述的过程中不断发生,并难以完全避免事故。只能让事故隐患趋近于零,尽可能预防事故。四、安全、事故隐患、事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当安全状态受到外界某些条件的影响下,安全系统就有可能脱离平衡状态,达到非平衡状态,安全系统的某个参量发生变化,形成事故隐患,当事故隐患参量变化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这时事故就发生了。当事故隐患参量变化的涨落点通过外界条件得到控制,使安全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就会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发生。第三节安全与事故隐患、事故的对立统一第四节事故的分类一、以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1、自然灾害:(1)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陷等。(2)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冰雹、雷电、龙卷风、台风、干旱、酷暑、雪灾、霜冻等。(3)生物灾害:病虫害、鼠疫、瘟疫、急性传染病等。(4)天文灾害:天体撞击、太阳活动异常(磁暴、黑子)等。(5)其它灾害:雪崩、冰崩、海啸、森林火灾、沙尘暴等。2、人为事故:(1)生态环境事故:烟雾与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水污染、水土流失、气候异常、人口膨胀等。(2)公共设施事故:交通事故、核泄漏、水库溃堤等。(3)政治社会事故:战争、恐怖活动、人为破坏、金融风暴、网络病毒等。二、以事故致因分类:1、物体打击(落物、滚石、碎裂、崩块、锤击、击伤等伤害);2、车辆伤害(挤、轧、撞、倾覆);3、机器工具伤害(绞、碾、碰、割、戳等);4、起重伤害(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5、触电(包括雷击);6、淹溺;7、灼烫;8、火灾;9刺割、10、坠落;11、坍塌;12、透水;13、放炮;14、爆炸;15、中毒(煤气、油气、一氧化碳、食物中毒等);16、其它伤害(扭伤、跌伤等)。三、从事故的发展过程特性分类:1、突变型:地震、泥石流、爆炸等。缺少先兆,发作突然,破坏性大。2、发展型:暴雨、台风、洪水、火灾等。有先兆,发展比较迅速,有一定的可预测性。3、持续型:旱灾、涝灾、传染病、生物病虫害等。持续时间可有几天甚至几年、4、环境演变型:沙漠化、水土流失、海水入侵、地面下沉、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区域性气候变化等。是自然环境演化与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的,难以控制和减轻。第三章事故的基本特征及事故预防一事故的基本特征二事故发生的原因三事故的预防原则四事故的预防措施第一节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的基本特征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在现性预测性复杂性事故的随机性不可避免性可预防性一、事故的因果性:一切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这些原因就是潜在的危险因素。来自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也有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这些危险因素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作用就会导致系统的隐患、偏差、故障、失效,以致发生事故。事故的原因是多层次的,有直接的、间接的和更深层次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就可能造成事故,而不是某一个原因就可能造成事故。充分认识这些潜在因素并对其加以控制和消除,才能有效预防事故。事故从其酝酿到发生、发展有一个演化的过程。事故发生前,总会出现一些可以被人类认识的征兆,表现为系统的隐患、偏差、故障、失效等,这些量的积累是系统突发事故和事故后果的原因。认识事故发展过程有利于预防事故和控制事故后果。二、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1、偶然性: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其发生的时间、地点、状况均无法预测。掌握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减少事故的概率。掌握事故原因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必要条件,但即使完全掌握了事故发生的原因,也不能保证绝对不发生事故。事故是否产生后果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难以预测的。2、必然性和规律性:必然性: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事故是最不愿意发生的事,但追求零事故,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只能让事故隐患趋近于零,尽可能预防事故。事故的发生是必然的。必然性来自因果性,深入调查、了解事故的因果关系,就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从而为防止发生事故提供依据。规律性:由于事故具有偶然性,要完全掌握它的规律性非常困难。但在一定的范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却可以找出它的近似规律,从外部和表面上的联系,找到内部决定性的主要关系是可能的。从事故的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就是“防范于未然,预防为主”的科学依据。三、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1、潜在性:事故往往是突然发生的。而导致事故发生的“隐患和潜在危险”因素早就存在,只是未被发现或受到重视而已。随时间推移,一旦条件成熟,就会酿成事故。2、再现性:事故已经发生,就成为过去。但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去消除这些原因,就会再次出现类似事故。3、预测性:人们能够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掌握各种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对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4、复杂性:事故的发生取决于人、物和环境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事故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四、事故的随机性、不可避免性和可预防性:1、随机性:事故的意外事件在何时、何地、何原因发生,发生的概率大小、人员伤亡的多少和财产损失的程度是随机的。2、不可避免性:危险是客观存在的,事故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的存在决定了事故或迟或早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必然性决定了事故的不可避免性。3、可预防性: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因果锁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基础原因(社会原因)间接原因(管理缺陷)直接原因遗传、经济、文化、生理和心理状态、知识技能教育培训、民族习惯、情况、工作态度、规章制度、人人的不安全行为社会历史、法律际关系、领导水平设计、制造缺陷、维护保养不当、保管不良、物的不安全状态标准缺乏故障、使用错误事故发生的原因第二节事故发生的原因第三节事故预防的原则预防事故发生根除危险因素、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采用隔离故障安全措施等安全技术个人防护事故应急救援一预防事故发生的四个层次:1孕育阶段:是事故发生的最初阶段,此时事故处于无形状态,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

1 / 1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