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心理学讲座2014年2月泰兴市第二轮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班曹松兰学校管理科学化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项工程的重要理论支柱之一就是学校管理心理学。因为,没有对学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分析与把握,就不可能有对学校成员的深刻理解与合理激励,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校领导者、教师、职工和学生等)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兴旺发达。正因为如此,一切有远见的学校管理者,都把学习、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面,以期由理论上的博览精通,达实践上的左右逢源,从而最大限度的达成学校教育工作目标。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与激励第一讲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一)管理的本质管理: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对资源进行配置指引和影响个体或组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的本质定义: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1)(管理工作)中心:管理其他人的活动;(2)手段:协调他人的活动;(3)目的:获得工作效果管理现代化: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用于管理的过程包括: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2.组织3.方法4.手段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二)管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管理科学诞生标志:1911年美国泰勒(F·Taylor)《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泰勒“科学管理之父”管理科学发展三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美国泰勒、法国法约尔(H·Fayol)、德国韦伯(M·Weber)理论:把组织看作封闭系统,管理重点在组织内部不考虑组织外部的环境、竞争、市场,中心任务是提高生产效率。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2.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行为科学:对行为及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研究调节人际关系提高生产效率早期(人际关系理论):着重人际关系研究社会需要满足问题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梅奥(E·Mayo)霍桑试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谈话实验、群体实验)(1927)《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1933)理论:影响生产率的主要力量不在于物质经济,在于工人心理或社会因素,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一、教育管理心理学的管理科学基础3.现代管理学派:20世纪50年代至今(1)决策理论代表人物:美国西蒙(H·A·Simon)决策理论(获1978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重点研究合理决策,针对“经济人”提出“真实人(管理人)”,提出“有限理性决策”。真实人决策追求“满意”而不是“最佳”(2)社会系统理论代表人物:美国巴纳德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被管理学界称为美国管理文献中的经典著作。理论:组织是一种开放的系统,组织中的人员都是寻求取得平衡的系统,他们调整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量,不断使整个系统得以保持平衡。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的本质社会实践中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列宁:心理现象“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反映”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二)心理科学的产生与发展科学心理学的开端: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W·Wundt)发表《生理心理学纲要》(1874)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79)“心理学之父”冯特理论:构造主义心理学(把意识分成不同要素)詹姆斯(W·James)理论:机能心理学(研究意识的机能)派别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个性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情感过程:喜怒哀乐意志过程:坚持性、自觉性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等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三)教育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1.教育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活动:普通心理学的认识规律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的认识基础感情:(教育管理心理学)必须重视教育管理中的情感基础认识活动伴随着感情活动意志:(教育管理心理学)必须以普通心理学对意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个性:(教育管理心理学)也要重视教育管理中的个性基础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三)教育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2.教育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心理现象产生、发展与变化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心理学:是社会心理研究在教育管理情境的具体化是教育管理领域的社会心理学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三)教育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3.教育管理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或组织行为学)前身为“工业心理学”(1)“工业心理学之父”:德国(侨居美国)闵斯特伯格(H·Munsterberg)《心理学与工业效率》(应用于职业选择、劳动合理化、改进管理方法、建立最佳工作条件)(2)梅奥(E·Mayo)(20年代中期):《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1933)人际关系学派管理心理学的先驱(3)勒温(CkrutLewin)(40年代):强调人们对社会情境(工作场所人际关系)的态度和行为对生产的影响提出群体动力学的理论二、教育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学基础(4)现代管理心理学诞生标志(50年代):美国李维特(Haroldj·Learitt)《管理心理学》(1958)(封闭组织静态平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个体心理主要研究需要、动机和态度群体心理研究群体动力和群体特征领导行为研究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效果组织行为探讨组织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技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调动积极性挖掘创造力(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调动教育工作者积极性创造性管理心理学是教育管理心理学直接的学科基础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一)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性观1.性善论代表人物:儒家学派孟子《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人无不善,水无不下。”译:人的善良本性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再自然不过了;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一定往低处流一样。管理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管理国家:“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译: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本身。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一)我国古代思想家的人性观2.性恶论代表人物:荀子(与孟子同时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人为)也”(人性趋向于邪恶,人们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作为的结果。)主张:化性起伪把性恶改造成性善“性者也,事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化性起伪的途径:1.改善环境创造变恶为善的客观条件;2.加强教育;3.主观努力。管理:“礼”(教育为主)、“刑”(依法制裁)两点措施治理天下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1.“经济人”(Rational_EconomicMan)的假设(1)什么是“经济人”的假设人性观:行为为满足私利,动机为获得报酬代表人物:泰勒持“经济人”观点,创造:劳动定额和工时定额制度美国麦格雷戈(D·McGreger)《企业的人性面》中将:“经济人”概括为X理论管理思想: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惟一因素运用强制手段进行控制管理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1.“经济人”(Rational_EconomicMan)的假设(2)相应的管理措施“任务管理”(泰勒)严密控制和监督的管理方式特点:第一、管理是少数人的事;第二、管理工作重点是提高生产率、完成任务不考虑人的情感第三、用金钱刺激积极性第四、严惩怠工者(“萝卜加大棒”)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一、“经济人”(Rational_EconomicMan)的假设(三)对“经济人”假设简评把被管理者视为天生懒惰实质是驳斥遗传决定论的人性观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2.“社会人”(SocialMan)的假设(1)什么是“社会人”假设人性观:调动生产积极性,物质利益仅具次要意义,人际关系是决定性因素代表人物:梅奥(霍桑实验)提出人际关系(人群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基本观点:1.社会需要为主要动机社交需要为基本激励因素2.单调枯燥的工作使人们从社交关系中找回意义3.对群体社交因素的反应比奖酬和控制诱因强烈4.人们希望满足社会需要(归属需要被人接受身份感)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2.“社会人”(SocialMan)的假设(2)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职工间的人际关系提倡集体奖励“参与管理”的方式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2.“社会人”(SocialMan)的假设(3)对“社会人”假设的简评提出人际关系对于激发动机、调动生产积极性的重要,但过于否定“经济人”假设的管理作用揭示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但过于偏重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提出实行参与管理但有其虚伪性的一面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3.“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1)什么是“自我实现的人”?人性观:人除物质需求、社会需求外,还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自我实现就是指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A·H·Maslow)(人本主义学派)麦格雷戈将“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概括为Y理论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2)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一、“经济人”重视任务“社会人”重视人“自我实现的人”重视工作环境和条件第二、运用授权分权、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参与管理激励职工发挥潜能第三、管理制度保证职工表现才能重视内在奖励满足自尊、自重、自我实现需要(3)对“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的简评第一、人既不天生懒惰也不天生勤奋都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人的发展主要是社会影响,特别是社会关系影响的结果第二、激励措施值得借鉴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4.“复杂人”的假设(1)什么是“复杂人”的假设人性观:认为人类的最大需求因人、因事、因地而异代表人物:薛恩(E·H·Schein)提出“复杂人”(60年代)美国莫尔斯(J·J·Melse)和洛希(J·W·Lorsch)发表《超Y理论》(1970)《组织及其成员:权变方式》(1974)提出权变理论(即应变理论、超Y理论)基本含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下人性表现采取适当管理措施)第一、人们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第二、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结合为一统一体形成复杂的机模式第三、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动机是内部需要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四、一个人在不同单位或同一单位不同部门会产生不同的需要第五、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于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2)相应的管理措施第一、采用不同的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效率第二、采取弹性、应变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第三、善于发现个别差异(需要、动机、能力、个性)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变管理(3)对“复杂人”假设的简评第一、复杂人的假设与超Y理论含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法思想,强调不同的人、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动的管理措施,具有启发性。第二、但单纯强调差异性,某种程度上忽视共性,忽视集体主义精神、群体意识和良好的风气存在明显偏颇。三、教育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和出发点——人性观(二)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5.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意识属性的统一体人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属于自然人统治自然人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