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018年手机硬件发展趋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INTO浅谈2018年手机硬件发展趋势2017年智能手机同质化严重,创新正进入死胡同•不可否认,火爆了数年的智能手机行业正进入一个无法突破创新天花板的“空窗期”,任何一家品牌发布新品,都会吸引来众多看客们的围观和期待。•无论是苹果发布的iPhone8所引发的诸多猜测,还是三星GalaxyS8全视曲面屏取消重要的HOME键后所带来的争议,抑或是魅蓝E2抛出来的悬疑“戏法”,都可以看出行业及消费者对于手机创新的迫切期待。•然而,这期待的背后却隐含着手机行业创新不足的窘境。就连全球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都开始抱怨,究竟什么样的手机接下来会大卖,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从硬件及性能的角度来考量,智能手机产品已经很难拉开差距,整个产业陷入到了焦虑期。•屏幕上,2.5D弧面玻璃、曲面屏、无边框设计,以及对屏占比指标极限的追逐,“你有我有大家有”,这几乎已经成主流机型的标配。•内存与芯片也早已不是什么独家秘笈,在性价比因素已然失效的换机时代,芯片与性能仅仅是一个“基础分”,很难让一款新品杀出重围。•而“双摄像头”更不新鲜了,一些主打拍照的厂商已经在机身上加装了6P镜头,就连专业光学专家徕卡都受邀上阵,与手机厂商联手造势。但难点是,摄像的成像质量、品质与模组厚度、超薄机身成了一对矛盾体,很难调和。•所以我们越来越发现,不同手机品牌推出的新机型长得越来越像,越来越缺乏明显的辨识度。如果不仔细看LOGO,从外观上很难辨别差异点。•而且一体化机身、快充、2K屏、曲面屏等成了“基本功”,大多数所谓的创新上的突破更像是一条渐近线,或者是换汤不换药的挤牙膏式的噱头。在这种情况下,已经释放完人口红利和跨过智能手机普及期的消费者,很难有理由花费数千元去更换一部看似差别不大的新机型。2017年国内主流全屏智能机全面屏手机行业新变之后,全面屏开始百家争鸣,随着全面屏产品的增多,手机圈似乎又走进了新一轮的千机一面。为了差异化竞争,各家厂商也在向更多方向布局,接下来我们盘点一下手机明年几种热门趋势方向。屏幕01屏幕02全面屏明年渗透率将会超过50%01折叠屏同质化竞争中的差异化虽然今年进入了全面屏之战,但是全面屏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概念。目前来说,全面屏在行业内的标准是:屏幕尺寸由16:9提升到了18:9,另外屏占比要达到82%以上。目前市场上的全面屏手机有小米MIX/MIX2、三星S8/S8+、iPhoneX、夏普S2、vivoX20、金立M7、华为Mate10Pro,最近OPPOR11S也加入到了全面屏战营里面,至此国产手机前四大品牌全部推出了全面屏手机。不过从产品价格上来看,全面屏手机价格跨度较大,从2999元——8388元之间不等,而且三星、iPhone以及国内的“华米维欧”只有在旗舰产品或者特殊型号上才使用,屏占比越大其成本也就意味着越高。另外,从技术上来说,全面屏还属于市场紧缺资源。由于拥有了更大的屏占比,全面屏不仅需要异形设计还要用CNC或者激光进行面板异形切割,而且屏占比越大,里面走线的空间越小,也增加了设计难度。现在可以提供全面屏的液晶模组厂商有合力泰、帝景光电、芜湖长信等厂商,但是产能有限,目前只能达到100K以下的小批量规模。此外,更大的屏占比也会对其他的零部件提出新的要求,同时更需要摄像头、指纹识别、听筒、天线以及设备厂的协同配合,对于品牌厂商和ODM厂商来说,也考验着他们对于上下游资源整合的能力。据专业机构预测,2017年全面屏在智能机市场的渗透率只有6%,2018年会飙升至50%,后续逐步上升至2021年的93%。明年渗透率将会超过50%不管明年的全面屏普及情况如何,在同质化竞争中总有厂商能拿出差异化的产品,而折叠手机就是2018年最有可能出现的方案之一。全面屏的普及,让智能手机的同质化程度更进一步,折叠手机所展现出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是手机厂商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最为渴求的元素,而技术的成熟必然会促进这一概念的落地。此前中兴已经发布了一款双屏折叠手机,但其形态并不如我们想象那般由一整块屏幕折叠,但我们可不能低估手机厂商对技术创新的花式应用能力。传闻中,三星会在明年1月的CES2018上展出柔性折叠屏手机三星GalaxyX,并将在韩限量发售10万部,有三星这样的大厂领头,折叠手机的普及显然会大大提速。同质化竞争中的差异化处理器中的AI引擎02处理器中的AI引擎0102AI引擎AI-Ready芯片组三颗摄像头搭配AI技术摄像头人工智能引擎要求计算机进行大量的精细计算,把当下CPU过盛的性能的研发经历,放在人工智能的运用开发正好互补,AI-Ready芯片组将会2018手机芯片的标杆。在2017年苹果和华为都推出了智能手机,均采用了AI智能芯片的芯片组,明年这一趋势也将扩大到整个的智能手机领域中。在iPhone8(Plus)和iPhoneX都搭载了A11芯片组仿生,该芯片组具有“神经引擎”(neuralengine),可处理iPhoneX中FaceID识别等任务,并了解Siri的语音命令。华为打造的麒麟970芯片,同时也配备了专用的神经处理单元(NPUneuralprocessingunit)。NPU不是CPU处理复杂的AI任务,而是设计成比其他移动芯片组更快速地完成这些任务。谷歌与开发的定制AI芯片组,英特尔为其像素2智能手机被称为像素视觉核心,该芯片组可以更高效地处理获得的照片。AI-Ready芯片组双摄已经成为2017年高端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柔光双摄,前后2000万”可能会止步于2017年,几乎所有的制造商都有自己的技术来打造手机上两个摄像头镜的用途。然而,Google单镜头手机存于市场中,也不能以偏概全。实际证明上,双摄在虚化、锐度以及其他方面都要胜过单摄。在2018年中,三颗摄像头的概念已经出现了草图,华为P11、努比亚新机渲染图都预示着三摄手机的到来。令人瞩目的是全球第一款配备后置三摄像头的智能手机(P11)将能够拍摄高达4000万像素的照片,以及5倍混合变焦功能和AI相机助手等功能。三颗摄像头搭配AI技术机身03机身01金属Loremipsumdolor02Loremipsumdolor玻璃03Loremipsumdolor陶瓷1优点手机生产商们考虑使用金属的较主要的原因是它提高了手机的美观度,并且使手机触摸感极佳。另外,金属的塑性使得它能够满足手机的结构要求。这些优点使得金属智能手机在众多手机制品中脱颖而出。金属智能手机较大的缺点也在于它的优点——导热性太好,这使得当处理器过热时会导致机身过热。尽管不是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但这却使得一个外表不堪的天线必须设计在光洁的外部上。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在金属结构中提这个。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但由于高密度的分子结构对辐射有很强的屏蔽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手机网络接收能力,天线需要被放在智能手机的外表面。金属机身2缺点1优点靠前,正如前面提到,玻璃的刚性和耐划性优于金属和塑料(聚碳酸酯)。第二,玻璃的可控性高,这意味着可以通过企业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较后也是较重要的一点,玻璃手机可以轻易的实现无线充电。玻璃较致命的缺点是脆。尽管技术人员给Gorilla玻璃提供了多重保护但还是很容易碎。并且,玻璃不能像金属那样满足手机外壳结构要求。虽然玻璃的曲屏及曲面显示器给了我们一点希望,但它们使用起来还是不方便。玻璃机身2缺点1优点这种材料既有金属的光泽,而且延展性好,这让材料在后期精加工时,不容易出现玻璃机身的爆裂等问题;又有玻璃的优点,剔透,硬度高,这样的话,手机在日常使用中不用过份担心划痕问题。虽然延展性有进步,但实际上,由于硬度大,陶瓷也容易破碎;虽然不像金属那么夸张,陶瓷材质对信号还是有一定的屏蔽,所以这对厂家的天线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难以降下来。陶瓷机身2缺点•全金属机壳会屏蔽信号,导致无法正常通话。•目前主要采取分段式设计,以解决信号屏蔽难题。•5G时代后手机信号更密集,金属机壳亟需改变。•无线充电等新功能,与金属机壳也难以共存。•手机外观设计日趋同质化,材质或将成为重要创新方向。机身变化去金属化其他04其他017nm工艺Loremipsumdolor02Loremipsumdolor电池7nm工艺制程处理器或面市2018年处理器应该会有7nm工艺制程面市,不过主流应该还是10nm工艺,毕竟工艺制程取决于芯片厂商,而不是手机厂商,现在10nm工艺还没有普及,各大厂商也在不断完善当中,还有多可以进步的空间。根据供应链的消息,2018年下半年台积电和三星都会开始进军7nm工艺,不过谁是最先公布的还不清楚,如果顺利的话下半年大家有可能看到使用最新工艺的手机产品,当然量产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也足够我们期待了。石墨烯拥有光、电、力、热等诸多方面的突出性能,为众多的工业应用领域带来了曙光和希望。锂电池、超级电容、涂料、催化剂子等多个行业出现通过添加石墨烯这种材料来大幅提升产品的性能,从而重新建立行业技术壁垒,推进产业升级。电池可能会出现石墨烯电池石墨烯电池是未来储蓄电池发展的必然,相信不久后就能用到手机上。等到那时候,现在的快充和超长待机恐怕就会成为笑话了,我们也不再会担心手机的续航问题。只要回顾智能手机行业这几年的竞争就会发现,从比拼硬件配置,到角逐制造工艺,再到疯狂的价格战。不断升级的智能手机行业竞争,更像是手机厂商的独角戏,用户体验被遗忘在一个角落。在硬件创新碰壁后,拼用户体验或许是智能手机行业打破同质化市场格局的一条出路。用户体验的诸多不足必须要改进,这才是手机厂商努力的方向。不到半年时间,全面屏技术被众多手机品牌玩滥了,这意味着各手机厂商在硬件层面的竞争上已经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未来,手机品牌要想实现差异化竞争,硬件层面的竞争难以突破,基于用户体验的改进无疑是下一个竞争热点。结语INTOTHANKYOU感谢大家的观看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