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应对及处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讲座重点以下问题一、舆情与网络舆情二、“新意见阶层”三、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四、网络舆情的最新发展五、我国政府近年网络舆论管理措施六、网络舆情应对之策讲座之始,给您三条建议:性格改变命运气度影响格局细节决定成败一、舆情与网络舆情导言:如果把舆论当成敌人,政府永远无法以正确的姿态应对网络舆论!!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时期的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情(InternetPublicOpinion,IPO)特别强调两点:一是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主要通过互联网首发或传播,二是表达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公众主要是网民。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从“躲猫猫”到“局长性爱日记”从“最牛团长夫人”到“70码”,从“被自杀”到“替谁说话”,一系列的网络热词正在显示舆论与网络形成的强大合力。2009年1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联合进行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网络问政:政府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信息传播,达民情、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网络问政:民意的“绿色通道”政府网络发言人2009年首先由互联网曝光的20件网络热点事件一览表2009年首先由互联网曝光的20件网络热点事件一览表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查,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达到3.84亿人。全国互联网普及率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据工信部近日公布的2009年12月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移动电话用户累计达到7.5亿户,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1.76亿。二、“新意见阶层”定义:关注新闻时事、在网上表达意见的网民。近年来,他们凭借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优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发酵情感,诱发行动,影响社会。“六度空间”理论(SixDegreesofSeparation)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新意见阶层”的运作机制“新意见阶层”巨大的舆论能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30多年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所积累的各种矛盾凸显,在有些时候、有些地方呈现激化态势。网民的表达意愿和参与意识持续高涨,踊跃发声建言。在一系列突发事件上,“新意见阶层”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舆论能量。政府一方面强化网络管理,以抑制过于偏激的言论;另一方面对网络舆论的反应提速,从中央到地方初步形成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案例:拆迁之痛。2009年网络热点事件2009年网络热点事件2009年网络流行语2009年网络流行语2009年网络流行语“新意见阶层”关注什么?政府官员违法乱纪行为涉及代表强制国家机器的政法系统、公检法、城管队伍、拆迁办等涉及代表特权和垄断的政府部门、央企衣食住行等全国性的民生问题(房价过高、费改税政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医疗体制改革、高考改革等)社会分配不合理、贫富分化涉及国家利益、民族自豪感(如家乐福事件、俄炮击我货船、菲律宾黄岩岛事件等)重要或敏感国家、地区的突发性事件(主要包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如奥巴马就职、巴以加沙冲突等)影响力较大的热点明星的火爆事件(如艳照门、小沈阳爆红、赵本山涉黑、章子怡诈捐等)三、网络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网站新闻评论论坛与社区BBS聚合新闻RSSQQMSN博客BLOG微博MicroBlog(后四项被认为是现在最重要的MeMedia或WeMedia,自媒体)四、网络舆情的特点与最新发展八大特点:直接性。网民通过网络媒体直接发表意见隐匿性。发言者身份和语境隐蔽多元性。网民的观点、态度、立场存在着差异突发性。突然发生,很难预料快速性。形成非常迅速,热点事件加上情绪化反应,立马可成熊熊大火之势。正义性。推动社会民主进步和政府工作能力提升破坏性。煽动民愤,网络审判、人肉搜索、网络暴力屡见不鲜。扩散性。线上的网上讨论和线下的现实空间结合网络舆情的最新发展互联网独当一面成为网络舆论独立源头互动成为网络舆情最主要的特色互联网与手机结合,网络舆论更具杀伤力互联网和传统媒体相互借力,放大舆论调整网络舆论表达形式,抑制“群体极化”现象“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群体极化”(GroupPolarization),指群体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通过相互作用而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朝着更极端的方向转移,即保守的会更保守,激进的会更冒险。互联网的匿名环境、海量帖文的气氛渲染,观点相近人群的频繁沟通,更容易产生“群体极化”,并可能发展为人身攻击,甚至威胁社会正常秩序。(传播学者詹姆斯·斯托纳)五、我国政府近年网络舆论管理措施1、建立了以法规为主体的互联网政策框架体系。中国互联网起步较晚,但却有世界上最多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自1996年以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安部,文化部,新闻出版署等十四个部门参与了对网络的管理,总共推出了五十多部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政府近年网络舆论管理措施2、高度重视对互联网信息发布的管理。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享有新闻自由的主体受到严格限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联合制订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对新闻网站的设立条件做了限定我国政府近年网络舆论管理措施3、整顿互联网信息发布者2002年以来,思想的境界、世纪沙龙、中国哲学网、孤独书斋、宪政论衡、爱琴海、凯迪网整顿、天涯网整顿、三联生活周刊网络论坛、世纪中国等一批思想网站和论坛因违规被关闭或多次整顿。2005年实施的网络管制措施包括:高校BBS内部化;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年审;论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场所、管理员等实名化,IP地址备案监管;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详化;不能备案者大量关闭。教育部要求所有校园网内的BBS向校内平台模式转变,限制校外用户登录,并实行实名制。复旦日月光华、西交兵马俑、上交饮水思源、南大小百合、北大未名、水木清华等BBS相继转为校内限制,拒绝校外IP的访问,拒绝公众对公共讨论的参与。目前警方已经开展对博客、QQ群创建者、BBS的版主进行实名登记,并校验身份证号码的工作。我国政府近年网络舆论管理措施4、铁腕管制网吧经营2004年湖北赤壁市喊着“搞垮一家网吧,挽救一批孩子”的口号关闭了全市57家网吧。2006年山西方山县以保护未成年人为名,一夜之间取缔全县所有网吧,成为全国唯一的有网络而无网吧的县城。对北京、重庆、深圳等大城市网吧进行视频监控。5、行政指导:网络评论员引导网络舆论6、安装技术软件对互联网内容进行管制我国网络舆情管制特点网络舆情管制重管理轻权利我国政府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主要采取了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强调政府在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和管理互联网。我国现行的网络相关规范,大部分是政府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制定的,内容大多是对网络从业者或者网民课以义务。在法律责任部分强调的都是网络经营者或网民违反相关规定时应承担的责任,如罚款、停业甚至判刑,鲜见对网络从业者或者网民权利进行保护相关规定。六、网络舆情应对之策西方国家的互联网管制措施一般都遵循三个原则:保护言论自由的原则禁止不良信息传播的原则行业自律的原则一般不对网上新闻的传播进行直接干预和限制,政治性言论一般都能受到保护,少数明显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则明令禁止,如纳粹主义的言论在许多欧洲国家就属于被禁止的言论。法律予以保护的言论范围宽,而明令禁止的言论范围窄,其趋势是逐渐从主张立法管制,转入了倡导业者自律、通过技术以及税收优惠的方式。网络舆情应对之策网络是把双刃剑,只要引导有方就能为我所用。1、适当调整管理思路,从“维稳”到“促和”2、构建舆情监督领导系统。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调查组、反馈组,开展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3、加强网络舆情应急预警系统建设比如,按照网络舆情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将网络舆情分为特大(I级)、重大(Π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具体区分为红、黄、橙、蓝“四色预警”,并建立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快速建立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稳定、顺畅、高效的联动机制,适时、规范地发布权威信息,掌握权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持。网络舆情应对之策4、加强网络舆情的日常监测和技术的应用常用的网络技术手段包括对IP地址的监测、跟踪、封杀;网管对负面消息及时清除;运用智能型软件对敏感词汇自动过滤;对论坛发帖的延时审查及发布;对国外敏感网站浏览限制;重要论坛实行实名认证制度等。5、尽快实现网络立法,完善网络治理的法律规制,加强行业自律。如美国参议院于1995年6月通过的《传播净化法案》。网络舆情应对之策6、“问计于民”,积极采纳网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提出具体解决方案。7、重视门户网站建设,强化队伍培训抓好门户网站建设,发挥主流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引导舆论。强化队伍培训,重视网络监督,厉行官员问责制,提高政府公信力8、突发事件迅速反应,危机管理泰然自若。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快速、准确、透明的发布相关信息,占领网络舆论高地,使小道消息无法在BBS、QQ群里蔓延传播。“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备注:关于“四讲”国务院新闻办把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概括为“四讲”,即:尽早讲,政府要尽快抢占信息发布制高点,第一时间表明对事件的态度及应对措施;持续讲,向公众不断披露事件进展情况;准确讲,发布信息真实全面,争取公众的认可;反复讲,采取各种方式对公众进行答疑解惑。这是对近年来突发事件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案例:汶川大地震与王家岭矿难特别关注:突发事件的应对所谓突发事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突然发生,难以预料,二是问题极端重要,关系安危,必须马上处理,三是首次发生,无章可循。三者缺一不可。有学者已经把“危机管理”称为“危机沟通管理”如果危机不可避免,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避免流言四起和社会恐慌,是危机沟通管理的基本对策。突发事件的管理要则预防第一公众第一公开第一时间第一危机管理“三T”危机管理做到“三T”:Tellyourown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it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itall(提供全部情况)----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特别提醒:无论如何,政府官员或者新闻发言人不可用“无可奉告”来抵挡公众及新闻媒介——鸵鸟政策。(即不敢正视现实的政策,据说鸵鸟被追急时,就把头钻进沙里,自以为平安无事)气急败坏的否认不但于事无补,反而“越描越黑”。应对网络舆情的20字建议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尊重事实科学应对民生情怀谢谢观看!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