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过一首诗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劝学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女不学习,不如养头驴。——民间俗语学习劝勉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文言字词和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手法。3.认识学习的意义,明确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作者、作品简介,释题;2.听朗诵,正音,找出通假字;3.根据注释,试译全文•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集大成者,后韩非子、李斯等都是他的学生。主要思想:人定胜天性恶论劝学《荀子》《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20卷,32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荀子》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多用排比、善用比喻。正音中()輮()舆()有()槁暴()砺()参省()须臾()知()明而行无过矣跂()楫()生()蛟()跬()骐骥()驽()锲()镂()跪()鳝()螯()正音中(zhòng)輮(róu)舆(yú)有(yòu)槁暴(gǎopù)砺(lì)参省(cānxǐng)须臾(yú)知(zhì)明而行无过矣跂(qì)楫(jÍ)生(xìng)蛟(jiāo)跬(kuǐ)骐骥(qíjì)驽(nú)锲(qiè)镂(lòu)跪(guì)鳝(shàn)螯(áo)通假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木直中绳,輮以为轮。通假字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再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分析一、二段大意2、翻译一、二段内容及找出重点字词及词类活用3、找出中心论点及所采用的论证方法劝学思考“学不可以已”,荀子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①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已:停止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一个中心译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从比转折,但是,却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遇冷)凝结而成的,却比水更寒冷。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用火加热,使它弯曲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画出的圆圈)。即使又晒干了,它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用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啊。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③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④行无过矣。受绳:经墨线量过;金:古今异义,金属制的刀剑等;就:动词,靠近,接近;砺:磨刀石;则:就,连词)参:验,检查;省:省察;乎:相当于“于”,对;知:通“智”,智慧;过:过错;而③:表递进;而④:表递进。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变直,刀剑等金属放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学习的意义青蓝冰水木曲木直金利青寒輮绳砺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第一个基本点比喻论证君子知明无过博学、参省中心论点: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不可以已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吾尝终日而⑤思矣,不如须臾①之所学也;吾尝跂②而⑥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⑦招,臂非加长也,而⑧见者远③;顺风而⑨呼,声非加疾④也,而⑩闻者彰⑤。而⑤、而⑥、而⑦、而⑨:地,表示修饰关系,连词。而⑧、而⑩,然而,表示转折关系,连词①须臾:片刻②跂:提起脚后跟③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④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⑤彰:清楚我曾经整天苦苦地思索,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来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阔;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人在远处也能看得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很清楚。假①舆②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绝⑥江河。君子生⑦非异也,善假于物⑧也。①假:借助,利用②舆:车③利足:脚步快④致:到达⑤能水:善于游水,水,名词用作动词⑥绝:渡⑦生:通“性”,天资⑧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借助车马(远行)的人,并不是脚步快,却能达到千里;借助船只的人,并非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过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终日而思登高招见者远摆正”学”与”思”的关系,强调学习的作用.顺风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须臾之学假物假物假物假物登高之见跂而望矣人君子借助学习提高自己学习的第二个基本点学习的作用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三课时1、翻译并分析第三段内容2、找出重点字词及归纳词类活用3、归纳整理一二三段之间的关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①;积水成渊②,蛟龙生焉;积善成德③,而神明自得④,圣心备焉。故不积跬⑤步,无以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①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在这里”②渊:深水③善,善行,形—名;德:品德④而,连词,承接关系,那么,就得:获得⑤跬:古代的半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堆积泥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汇集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自然会获得最高的智慧,圣人的思想境界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骐骥①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②,功在不舍。锲而③舍之,朽木不折;锲而④不舍,金石可镂。①骐骥:骏马②十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③而:然后,承接(假设)关系连词④而:而且,递进(假设)关系连词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拉车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路程),(它的)成功在于坚持不懈。(这正像镌刻东西),用刀刻一下就放弃它,(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一直刻个不停,(即使)金属和石头也可以雕刻(成器)。蚓无爪牙之①利,筋骨之②强,上③食埃土,下④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⑤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⑥者,用心躁也。①②之:定语后置标志。③上、④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⑤而:和,并列关系连词;⑥寄托:古:容身;今:精神上有所依托,古今异义蚯蚓(虽然)没有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可以)向上吃到(地面的)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啊。螃蟹(虽然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但如果)不是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居存身的地方,(这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啊。学习方法和态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正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反面设喻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比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对比积累坚持专心学习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心学习的第三个基本点分论点比喻句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论证结构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第一段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第二段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第三段方法学习的态度专心坚持积累必要性(为什么要学习)重要性(学习的实质)操作性(应如何学习)第四课时1、总结各类字词及词类活用2、归纳本文论点、论证、论据。3、课外延伸:谈谈学习本篇文章的心得体会而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顺承连词转折连词修饰关系连词一词多义总结字词句:劝学輮通“煣”;有通“又”暴通“曝”;生通“性”;知通“智”词类活用:輮使动用法;曲高形容词作名词;善一数词作形容词;日上名词作状语;下水名词作动词。古今异义:1、学不可以已;2、而绝江河;3、金就砺则利;4、蟹六跪而二螯;5、輮以为轮;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声非加疾也;8、而神明自得;9、蚓无爪牙之利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连词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吾尝终日而思矣递进连词而且顺承连词,就转折连词,却修饰连词,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承接连词,就状语后置青,取之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固定句式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古今异义(古/今)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声非加疾也3、假舆马者4、用心一也5、蟹六跪而二螯6、虽有槁暴7、金就砺则利8、劝学9、而绝江河10、輮以为轮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动词的使动使…弯曲)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使…走的快)形容词作名词1、其曲中规(形作名曲度、弧度)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高处)3、积善成德(形作名善行)本文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关于设喻设喻是一种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证,即通常所说的“比喻论证”。设喻的基本原则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寓言也是设喻的一种,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同样也有深入浅出的效果。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輮木为轮”、“金就砺则利”等从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③反复设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写作特点从《劝学》看《荀子》的特色1.用博喻(集中许多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论述问题)2.采用对比,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字说服力。3.句式整齐,在排偶中适当的夹进散句,文气流畅而不呆滞。得体会聆听了古人在学习方面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请同学们谈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下课,再见!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