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的概念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育的概念一、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①现代教育思想。对信息化教育影响较大、较直接的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是6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创新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其基本观点是: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这4种基本学习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②现代教育理论③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它的基本精神是a:革除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b.实现教学上的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从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三种技术:①现代媒体技术,即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②现代媒传技术,即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③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即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3)信息素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信息能力主要是8种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4)教育方式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一种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的信息时代特有的教育方式。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整合技术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1)五化①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②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③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④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⑤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2)三性①开放性。②非线性。③交互性。二、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2.知识是信息时代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3.适合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4.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5.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工具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大致时间250万年-0.6万年前公元前4000-公元17631763-19701971-21001950年代萌发,90年代进入典型特征工具制造革命没有文字原始文化原始社会原始经济农业革命文字和国家奴隶制和封建制农业社会农业经济工业革命机械化电气化工业社会工业经济知识革命知识化网络化知识社会知识经济三、信息时代教育观念的变革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国际化。因此,教育必须走民主化、终身化、多样化、个性化、国际化。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体现在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方面。(1)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3R素养指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信息时代更加强调3T素养,指技术运算(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2)掌握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7个基本技能所包含的技能批判性思维与行动(criticalThinkinganddoing)问题解决、研究、分析、项目管理等创新(Creativity)新知识的创新、“至善至美”的设计方案、讲故事的艺术性等协作(Collaboration)合作、协商、达成共识、团体构建等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Understanding)超民族间的隔阂,跨民族的知识和组织文化传播(Communication)制作信息、有效地使用媒体计算机素养(computing)有效地使用电子信息和知识工具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LearningSelf-reliance)处理变化、终身学习和生涯调适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传统的教育质量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①评价内容过多倚重学科或课本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察;②评价标准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③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过多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④评价主体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⑤评价重心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趋势呈现特点:①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②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④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⑤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四、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革1.创新学习2.自主学习3.个性化学习4.基于技术的学习五、信息时代师生角色的转变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1)做学生的导师(2)意义建构的促进者(3)信息咨询者(4)团队协作者(5)课程开发者(6)学术顾问者(7)研究者(8)学习者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1)主动的学习者(2)建构的学习者(3)协作学习者(4)意图学习者(5)交流学习者(6)情景学习者(7)反思学习者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包括两个方面:(1)信息技术课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教育中,应开设信息技术课(也可称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应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决定。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应特别重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此,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根据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研究中小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到位于作用、教育的目标与主要任务。研究实行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最佳教育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要求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观念、贵了、原则、模式、方法和教学设计研究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以及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原则和意义和方法研究新形势下对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和人格要求第一章信息时代的新课程—信息技术课程一、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教学特点和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工作、教学的基本类型、教学评价、教学研究与论文撰写,智力、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培养,学校计算机房的建设及管理等的研究,探索总结《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教学规律,解决“为什么教,为什么学;教什么,学什么;如何教,如何学;教得怎样,学得怎样”,即准备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等教学问题,完善、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体系,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指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推动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作出贡献”。2、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将逐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并在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或培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专任教师。根据师范教育的特点,学科教材须有相应的教材教法与之配合,才能构成该学科完整的教育课程”。(2)实践意义教材教法属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学科。教材教法研究应该而且必须有助于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信息技术课作为新设学科,尚未普及,任课教师数量少,学厉力层次不高,实践经验欠缺,人们对有实际指导作用的教材教法研究成果翘首以待。3、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概念与特点3.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概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是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科学,是信息技术科学、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哲学等诸多学科相互结合而产生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发展、完善的一门新学科。3.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4.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与任务4.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1.信息技术课程2.信息技术教学3.信息技术学习4.计算机辅助教育5.计算机远程教育研究范围包括下面3个方面:①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理论②信息技术的教材③信息技术教材教法4.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研究的任务(1)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不同层次中的教育目标,并能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2)使学习者以所学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学习论和教学论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进行教材和教法的研究。(3)使学习者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使学习者掌握指导信息技术学习的规律和原则,在教学工作中科学地指导学生学习以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5)使学习者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热爱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并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育实践,不断总结和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5.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2.理论研究法3.实践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5.“三论”研究法所谓“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6.协同研究法三、中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3.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性1.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方面,教育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另一方面,教育自身要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互动过程,以教育现代化保证社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在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促进教育现代化。这就是教育面向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2.信息技术教育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

1 / 9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